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皇后胡氏:临朝听政丢掉性命
北魏孝明帝皇后胡氏临朝听政丢性命
在北魏孝明帝元翊时期,后宫战争依然激烈。在各种明争暗斗中,孝明帝元翊的皇后胡氏最终取得了胜利。作为一个女子,她有着极强的政治抱负,她要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努力,施展才华。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胡氏连累了小皇帝和北魏的江山社稷,与他们一起沉入江中。
自道武帝拓跋珪起,杀母立子,已经成了北魏王朝不能更改的“祖制”。每个皇帝即位后,都只能上尊谥来怀念他的生母。唯独胡氏诞下孝明皇帝元诩后,侥幸逃过了被杀的命运,并最终将一国政权抓在手里,号令天下。但是,也恰恰在她身上,发生了北魏王朝列祖列宗一直以杀母立子来避免的事情:主少母壮,骄淫自恣!强盛富饶的赫赫北魏国,最终便亡于这一个侥幸没有被杀的胡太后之手。
世宗宣武帝元恪是孝文帝的儿子。由于皇叔元禧叛逆,使得他不再信任拓跋姓(元姓)的皇族,反而非常信任舅舅高肇。
高肇的妻子是世宗的姑姑高平公主,高肇的侄女是世宗的皇后。所以,一时间,高肇权倾朝野。他结党营私,诬陷北海王元详和清河王元怿谋反,加这两位王爷杀害了;又挑拨宣武帝对王族严加防范,像看囚犯一样用重兵看守他们。高肇私下里派宫人毒杀了皇后于氏。于氏的儿子年仅三岁,生病时高肇不让医官给他治,使得这位小王子不幸夭折。满朝文武都对高肇又恨又怕。
延昌三年(514),高肇主动要求率领大军征伐蜀地,以提高自己的威信。
胡太后是河州刺史胡国珍的女儿。她的姑姑是个很会讲论佛经的尼姑,经常进宫为妃嫔们讲经,与宫内的太监和嫔妃打得火热。她还经常说自己的侄女美丽聪明,拜托太监向皇帝进言。
世宗得知后,就把胡氏召进宫来,一看,果然伶俐聪俊,便封她为承华世妇。
因为魏朝有“立太子杀其母”的旧制,宫内的嫔妃们都暗中希望自己能生王爷、公主,而不愿意生太子。
胡氏怀孕后,和她关系好的人都劝她想办法流产。因为当时,世宗与皇后于氏仅有的儿子已经夭折,胡氏如果生男孩的话,肯定被立为太子。她不仅不害怕,反而在夜里对佛祈祷: “皇帝必须要有继承人!为皇上的千秋大业着想,我希望能生下太子。即使因此而被杀,也在所不辞!”
怀胎十月,胡氏如愿地生下皇子,世宗封她为充华嫔。
此前,世宗的后妃们也曾为世宗生下儿子,但生下来不久,就都被高肇或他的侄女高皇后想办法弄死了。
皇帝虽然不知皇子们夭折的原因,但有了前车之鉴,再加上自己年岁渐长,所以对胡氏所生这唯一的皇子格外重视,倍加保护。他亲自挑选乳母和保姆,精心选择了宫殿专门养育这个皇子,而且严令:不许高皇后和胡氏去探望。
建昌四年,三十三岁的世宗因病不治而亡。皇帝驾崩的消息一专出,大臣崔光、于忠、王显等大臣拥立六岁的元诩为皇帝。
此时,高皇后也在忙碌,她与左右商议,要依祖制杀掉小皇帝元诩的生母胡氏。崔光、于忠等人也知道这一祖制,因而早在提防,他们马上派人把胡贵嫔藏了起来,并派兵严加守卫。高皇后找不到胡贵嫔,也只能做罢。
此时,高肇正拥重兵在外。崔光等大臣假传高太后的诏喻,任命高肇录尚书事。还以小皇帝的名义写信向高肇告哀,恳请他率军回朝。
高肇平时虽然玩弄权术,但还不能算是阴谋家。听到世宗崩逝的消息后,他一味伤心,竟没有做好任何应变的准备,一入皇宫,便小步跑到太极殿大哭起来。
高肇没有做应变的打算,不代表朝廷内没有变数。此时,高阳王元雍与于忠等人已经埋伏了十几个勇士。
高肇举哀礼毕,被太监引入到中书省的一间房里。他还未来得及说话,十几个勇士一拥而上,竟然把他活活地掐死了。
除掉高肇后,高阳王元雍与于忠等人以皇帝名义下诏,宣布了高肇的罪行,削除他的一切职爵。他们还对外宣称高肇已自尽。晚上,派人把高肇的尸体从宫中运粪的偏门送回他的家中。
除掉高肇后,大臣们先尊胡贵嫔为皇太妃,又废除高太后,将她迁到用来作冷宫的瑶光寺做尼姑。没过多久,大臣们尊皇太妃胡氏为皇太后,并奏请胡太后临朝称制。
胡太后刚刚开始临朝听政时,还不敢随心所欲,她下达的旨意只称“令”,不敢称为“诏”,她还让群臣上疏时,称自己为“殿下”。但没过多久,她的野心就逐步膨胀起来,不仅改“令”为“诏”,还让群臣在上疏时称自己为“陛下”,她自称为“朕”。
胡氏掌权后下的第一个诏,就是封自己的父亲胡国珍为安定公,加侍中官街。这算是她为进一步干政扔下的探路石。见群臣没什么反应,胡氏又以“独生子太小,不能亲自祭祖”为由,想代天子行祭祀典礼。她问大臣崔光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崔光马上援引汉朝和熹太后邓绥的故事,对胡氏的行为大为赞同。胡太后一听非常高兴。在大祭典礼上,她像天子一样亲自主持一切。
胡太后一生敬佛,她命人兴建了永宁寺。整座永宁寺非常奢华,寺中建有一座纯金实心佛像,高达一丈八尺;还有十座和真人一样大小的实心金像,以及两座玉石巨佛。另外还建了九级浮屠,据说建浮屠时“挖地筑基,深及黄泉。浮图高九十丈,上刹复高十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夜风吹支浮屠的风铃晃动,在十里之外的地方都能听到铃声。永宁寺的主佛殿宏伟高大,如同皇宫的太极殿一样;南门非常巨大,如同皇宫的端门一样;寺高建有上千间僧房,装饰着珠宝玉器以及锦绣。正如史书记载“自佛法入中国,塔高之盛,未之有也。”
由于胡太后崇敬佛法,许多百姓家子弟剃度为僧,导致军队招不上兵士,从事生产的人也越来越少。大臣们多次进谏,但冯太后一直充耳不闻。
胡太后给父亲胡国珍封安定公本意是想让父亲享受荣华富贵,可没几年,她的父亲就去世了。胡太后伤心之余,又追封相国、太师,赐号太上秦公。还赐早已死去的母亲为太上秦孝穆君,与父亲合葬。
谏议大臣张普惠提出,“太上”这个称呼不能用于臣子身上,而且前朝的皇后、皇太后的生父没有称“太上”的。
胡太后看到这份奏章后,召集王公大臣到自己的娘家一起商议这件事。王公重臣们为了迎合太后,都没有异议。于是,太后对上谏的张普惠说:“我所做的事事,是尽为人子子的考。卿之所奏,是尽为人臣子的忠。现在王公大臣们都已经同意,请你就不要再说什么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胡太氏又建了一座和永宁寺一样壮丽奢华的寺庙,专门给她死去的父亲祈福用。胡太后还派好多使臣与和尚到西域去求佛经,耗费钱财不计其数。
这个阶段的胡太后,虽然过分地尊崇佛法,小皇帝又一味地喜欢游猎玩乐,但这一对母子还能听得进臣子的进谏。张普惠等谏议大臣也常常上表,对时政得失进言。胡太后和小皇帝常常在宣光殿召见谏议大臣,对于王公亲戚犯法,他们也能严责。
后来,随着胡太后把朝权揽于自己一人之手,做事开始无所顾忌。有一次,天文官秦称天象有变,需要死一个贵人来对应这个天象。胡太后马上想起被迫出家为尼的高太后。她派人在夜里把高太后杀掉,按埋葬尼姑的礼仪埋葬了她。
胡太后有个亲近的宦官叫刘腾。这个刘腾虽然不认字,但很善于揣测主子的心思,颇有些奸谋。太后感念他在先帝驾崩之时,曾保护过自己,便使他担任侍中。刘腾在任上大肆收贿,卖官鬻爵。许多大臣上表弹劾,胡太后却并不过问。
北魏王朝国力强盛,雄立北方,和南朝长期往来贸易,西边各附属小国又连年进贡,因而府库内十分充盈。
有一次,胡太后去盛放绢布的仓库巡游,见仓库内绢匹堆积成山,便对随行的臣子、嫔主等一百多人下令,让他们按自己的力气,随意拿绢。随行的人立即丑态百出,有的夹、有的扛,恨不得能搬回家成百匹。尚书令李崇和章武王元融最贪,他们竟由于拿的绢太多,摔倒在地上起不来,一个人扭伤了腰,一人伤了脚,让胡太后又好笑又生气,让卫士把这两人拿的绢都收了回去,并把他们赶出了仓库。这两人因贪受伤的事被人传为笑话。
在这些人中,只有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绢。太后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取这么少?”崔光回答说:“臣两手只能拿两匹!”其人听了都羞红了脸。
崔光也算是一代忠臣,但是他奉行明哲保身的原则,对胡太后滥杀、元义乱政等国事均采取“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不置一言。他在七十三岁的时候老死了。
在胡后掌政初期,北魏王朝的国力达至极盛。这恰如一个人临终前的回光反照。
当时的宗室王亲和贵臣都炫贵比富,一时风气大盛。
高阳王元雍富可敌国,他的宫室园圃和皇帝的不相上下。他家仅僮仆就有六千之多,乐伎还有五百之众。他出门时,仪仗卫士把路都挤满了,他回来后则整夜整夜地宴饮歌舞,一顿饭就吃掉几万钱。
尚书令李崇也非常有钱,和元雍的身家差不多!但他是个吝啬鬼,他常对人讲:“高阳王一顿饭,够我吃一千天的。”
河间王元琛同样非常有钱。他家的马槽都是纯银的;他府邸的窗户上,王凤衔铃,金龙吐珠,绚美异常。他和诸王宴饮时,仅盛酒的器具就有水精锋、玛瑙碗、赤玉杯等多种花样,全都是珍稀的瑰宝。有一次,他炫耀自己府上的女乐、名马以及各种奇珍异宝,带着诸王遍观自己的府库,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不可胜数。他对身旁的章武王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胡太后不停地营造庙观,没完没了。她还让各州郡都要兴建五级浮图。在她的这种带头作用下,洛阳城内,诸王、贵人、宦官、公主等一边斗富,一边大兴土木,建起了无数寺庙。令百姓苦不堪言。
太后又常常设立斋会,给寺庙里施舍大笔大笔的香油钱,动以万计,使府库日渐空虚。但她从没有施惠给寻常百姓的举措。世宗皇帝时,曾派宦官白整为孝文帝和文昭高后在龙门山开凿了两个石窟,都高达百余尺。后来,胡太氏又派太监刘腾为世宗开凿了一个石窟,花费了二十四年,用人工达到十八万二千多人,竟然还没有完工。由此可见,凿佛开山修庙的耗费是何等巨大!
比起其他的太后、女皇将臣子、和尚或无赖之徒充当男宠,胡太后可算是技高一筹。她见清河王元怿风仪俊美,竟然“逼而淫之”。这也是一大奇闻。事实上,元怿王爷并非是德行轻薄之人,他才能出众,有文韬,礼敬士人,在当时很有威望。
当时,掌管禁军的领军将军是胡太后的妹夫元义,他和大太监刘腾都因卖官弄权而受过元怿申斥。这两人因而怀恨在心,他们经过一番密谋后,派一个叫胡定的小太监到小皇帝那里去诬陷元怿,说元怿派胡定毒杀皇帝,准备自己称帝,还许诺事成后给胡定荣华富贵。
小皇帝当时才十一岁,对此话信以为真。当夜,元义和小皇帝等人把胡太后关在永巷门内,他们则以太后名义把元怿骗入宫内秘密杀害。接下来,他们又诈称胡太后生命,已下诏还政于皇帝。
从此,胡太后被软禁在北宫宣光殿,大太监刘膳自己亲自掌管殿门钥匙,连小皇帝都见不到太后。胡太后要吃没吃,要穿没穿,挨饿受冻,叫苦不迭,只能暗自反悔自己养虎为患!
从此,北魏朝政外由元义把持,禁宫内由刘腾统领,这两个人胡作非为,权势熏天。朝臣职务升迁,只凭送礼多少而定!连元义的父亲京兆王都开始倚仗儿子的权势卖富弄权!他们还盘剥军队晌银,与南朝走私货物,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魏朝朝纲由此大乱,不仅民不聊生,甚至连守边的将领中都有人或逃或降了南朝,皇族宗室里的元正德、元法僧等人也相继谋反,还有多地的胡人、豪强等开始造反,及至后来,边防六镇的军民全都忍受不下去而纷纷造反。一时间峰烟四起,魏国大乱。秀容郡的乞伏莫于造反时,契胡部的酋长尔朱荣奉朝廷之命率兵讨伐。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竟正是尔朱荣这个小小的部落奠长,会要了胡太后的命。
523年4月,大太监刘腾因病而死。此时,元义已执政三、四年,他认为天下已经完全由自己掌控了,因而对胡太后的防范之心也渐渐松懈了。胡太后能偶尔与小皇帝见一面了。
有一次,胡太后趁着与小皇帝见面的机会,心怀怨恨地对小皇帝说“要去嵩山当尼姑”,还抓起剪刀要自己落发。小皇帝连忙叫人拉住她,并苦苦哀求她。此后,小皇帝以防止母亲落发出家为名,使胡太后能与自己一同住在嘉福殿。母子俩住在一起,互诉近些年的苦楚,都觉元义十分可恶。
小皇帝毕竟已年长了些,加上宫廷的复杂,使他早早学会了演戏。他假装心无芥蒂地把母子之间的往来情状一一讲给元义听,让元义以为皇帝仍然是小孩子,对自己依然很宠信。
525年2月,皇帝母子忽然下诏解除了元义的禁军统师之职。这令元义大感不安。为稳住元义,小皇帝又下诏封元义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等一系列虚衔。这才让元义心中稍安,以为自己还是受皇帝宠信的。
胡太后毕竟是个优柔寡断的女人,元义又是她的亲妹夫,所以她迟迟不肯下诏诛杀元义。
胡太后夺权后,召回了被元义贬出京都的宗室王族。元顺也在其列。胡太后任命元顺为侍中。有一天,众臣在殿上侍奉,元顺突然指着侍坐在太后身后的元义的夫人,也就是太后的亲妹妹,说:“陛下,您难道就因为有一个好妹妹,就不治元义的罪,使天下百姓无处申冤吗?!”
胡太后听了,沉默不语,无言以对。大臣们趁机纷纷开口,请求胡太后发落元义,皇帝也要求胡太后给个明确说法。胡太后犹豫再三,终于下诏,赐元义与其弟元瓜家中自尽。
又可以随心所欲了,胡太后的心情十分舒畅。虽然已徐娘半老,但她仍然喜欢浓妆艳抹,有事没事就到宗室、贵臣或是亲戚家游幸。
对此,大臣元顺直言进谏说:“按照古礼,丈夫死后,妇人应自称‘未亡人’,发髻上不能簪珠饰玉,衣服上也不能纹花绣彩。陛下您是母仪天下的太后,年纪也将四十岁了,整天如此修饰打扮,怎能给民间及后世做表率呢!”
胡太后一听,羞得面红耳赤,马上摆驾回宫。她气愤地把元顺召进自己宫内怒斥道:“我不远千里把你召回京都,就是让你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我吗?”
元顺不顾胡太后正生气,大胆地反问说:“难道陛下您不怕天下人耻笑,却因为臣的一句话而感到羞耻吗?”
这件事以后,冯太后明里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暗中依然我行我素。她宠幸大臣郑俨,封他为谏议大夫,让他每天在宫中伺候,好好个谏议大夫变成了“侍衣大夫”。
郑俨在公休假要回家的时候,太后就太监陪他一起去。明里是护送,暗里却监视他,不许他和自己的妻子亲近。郑俨见到自己家里的正妻,只能问上几句闲话,便立即被太监催着回宫。郑俨仗着有太后的宠幸,和中书舍人徐纥沆瀣一气,把持内外,时称“徐郑”。
胡太后正值虎狼之年,仅有一个郑俨还不够,还和黄门侍郎李神轨关系嗳味。李神轨的父亲就是前面说的那位在绢库扛绢过多而扭伤了腰的李贤。有其父必有其子也。
据《南史》记载,魏国有位大将叫杨华,仪表堂堂,勇武过人,胡太后召见后心中喜爱,便“逼而幸之”。杨华是个耿直的武夫,虽然获得太后的恩宠,但却不认为是好事。他担心此事外泄后自己全族不保,便寻找一个机会率领部曲逃至南朝的梁国。
杨华走后,胡太后相思不断,亲自写了一首歌叫《杨白华》:“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歌词以物拟人,凄惋哀怨,浓情款款。她还让宫女们不分早晚,手拉手踏足打节拍唱这首歌,抒发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在这种统治者荒淫、奸臣当道的局面下,魏国朝野上下怨声鼎沸。西北边镇造反,安州戍兵造反,齐州、东清河郡、东郡、广川、陈郡等多地的兵民纷纷响应,就连南方二荆、西郢等地的蛮族也纷纷占据山头,各自为王,整个国家已经一盘散沙。
这一阶段,朝廷给秀容郡契胡部的酋长尔朱荣不断加官进爵,先后封他为安北将军,都督恒、朔讨虏诸军事。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势力不断扩大,要拉拢稳住他,另一方面是借他的势力镇压叛乱。
尔朱荣带兵路过肆州,刺史尉庆宾没有大开城门迎他进城,他竟然派兵袭击并占领了肆州,自已任刺史。北魏朝廷得知消息却不敢管,对他的横行霸道的地头蛇行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后来,连齐国宗室萧宝寅也趁乱占据关右称了帝。当初,萧宝寅因为齐国被梁所灭而逃到了魏国。他称帝后,改元隆绪。
528年,孝明帝元诩的潘嫔生下了一个女儿,胡太后为了稳定时局,继续掌握北魏的朝政大权,对外诈称生的是皇子,大赦天下,还改了元。
自胡太后再次临朝以来,朝廷内奸臣弄权,国内盗贼蜂起,边疆战事一天天告急。北魏政权危在旦夕。
随着孝明帝的年纪渐长,一直很不检点的胡太后因自知妇行有亏,怕左右服侍的人,把自己的难堪事告诉给儿子,所以,凡是皇帝所喜爱或是信任的人,她都想方设法把他们弄出京去,或是干脆除掉,这样做也是为了不让皇帝接触外间事务和朝事。
皇帝很信任散骑常侍谷士恢,经常把他召进宫来畅谈。太后得知后,便任命谷士恢到京都外任州刺史。谷士恢不想放外任。太后就找人诬称谷士恢有罪,借机把他杀掉了。
皇帝身边还有一个能通晓胡语的密多道人,皇帝常让他跟在身边,闲谈或是咨询些事情。太后便视这个密多道人为眼中钉,暗中派人将他杀死在城南,然后说他是被强盗所杀,还悬赏捉拿杀手。小皇帝元诩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与胡太后的母子之情日渐淡了,嫌隙也越来越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胡太后时时提防算计小皇帝的时候,秀容郡的尔朱荣羽翼已经丰满,并对北魏朝的国政有了觊觎之心。他上疏给朝廷,要求皇帝和太后允许自己率精兵援救相州。
精明的冯太后当然明白尔朱荣的“信”外之意,她很警惕地礼貌回绝说:北海王元颢已经率领二万精兵去解相州之困了,不劳烦尔朱荣将军了。冯太后又在大臣徐纥的劝说下,赐给为尔朱荣的属下誓书铁券,以离间尔朱荣与属下之间的关系。
尔朱荣见阴谋没有得逞,又得知胡太后用了离间计,心中更恨冯太后了。他继续召兵买马,北捍马邑,东塞井陉,跑马占地一样,占领了很大地盘,为将来的“图谋”做准备。
肃宗孝明帝此时已经十九岁了,但是胡太后却不肯归政。小皇帝对胡太后不敢有怨言,但对“徐郑”把持朝政非常反感,也很讨厌郑俨和徐纥这两个人的为人。但碍于母后的面子,他不能明着“动”这两个人。加上他本身势力孤单,也没有能力除掉此二人。
怎么办呢,小皇帝思来想去,想出一个下策:借外力除内患!他私自诏令尔朱荣率兵进京都,想借尔朱荣的兵力逼太后退居后宫,以便自己亲政。
尔朱荣接到小皇帝的私诏真是大喜过望,他马上以大将高欢为前部先锋,奔洛阳杀来。可没想到,到了上党这个地方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孝明帝又下了道私诏,制止他的军队前进。
这时候,风声已经传到了宫里,郑俨和徐纥这两个家伙马上与胡太后密谋,以毒药鸩杀了孝明帝。这个以前曾为了妹妹而不肯杀元义的胡太后,竟然毫不留情地杀了自己的亲儿子。其为了权利而扭曲的人性已经可怕至极。
孝明帝死后,太后先把潘嫔所生的、对外一直称为皇子的皇女立为皇帝,但马上又废了她,为了能长久地把持国政,她改为立年仅三岁的临洮王世子元钊为皇帝。
尔朱荣听说了北魏朝廷的这一系列丑闻,非常生气。他对侍从说:“皇帝驾崩时已经十九岁了,可朝廷内外还都说他是小皇帝。现在却要立一个连话都说不明白的小东西做皇帝,居然还妄想国家太平,那不是做梦吗?”他立即指挥军队向洛阳进发,同时准备迎立长乐王子攸登基。
尔朱荣向洛阳起兵的消息,把胡太后吓得要死,她马上召似曾相识文臣开将商议退敌大计。朝中的人早对胡太后非常不满,没人肯为她出主意。君臣沉默了半天,徐纥看冷了场,就开口打气说:“尔朱荣那厮不过是个胡人,竟敢发兵对抗朝廷,真是找死。我们就以逸待劳,让他有去无回。”
胡太后一向信任徐纥,对他的话当然深信不疑,于是,只派自己的另一个男宠李神轨带领部队去抵御。李神轨的部队刚到河桥,就听说北中已经失陷了,他吓得回马就逃。徐纥听说后,假传胡太后的诏,连夜从御马厩中调走十匹最好的御马,逃到兖州去了。郑俨也急忙收拾金银细软连夜逃走。胡太后这才明白,自己被这几个“爱卿”给“涮”了。她连夜下令,让孝明帝的嫔妃全都落发为尼。
尔朱荣攻进了京都,他先让百官拜见了自己立的皇帝元子攸,也就是魏敬宗。又派兵直扑宫内,将太后和小皇帝都抓了起来。
冯太后此时已吓得不知所措,再也没有往日的威风和体面。但她还想凭着自己的姿色与口舌,为自己赢得一条活路。没想到,尔朱荣根本不吃这一套,他看百般解释自己言行的胡太后冷冷一笑,拂衣而起。随着他的手一扬,胡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被扔进了滚滚黄河。
历史没有给北魏王朝一个侥幸的机会,曾经鼎盛的北魏王朝,随着这个在“立子杀母”制度下侥幸活下来的女子,被滔滔浊流埋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