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所作的《陶侃惜谷》,赞扬了陶侃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司马光所作的《陶侃惜谷》吧。
陶侃惜谷
司马光 〔宋代〕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还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于是把那人抓住用鞭子抽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尝:曾经。
出:外出。
持:拿着。
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
云:说。
聊:姑且。
耳:罢了。
汝:你.
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贼:毁害,毁坏,损害,伤害。
执:抓住。
鞭:名词作动词,抽打。
是以:因此。
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
给:富裕,足,丰足。
足:足够。
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
戏贼人稻: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
陶侃:史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在所辖的长江中游地区,甚至“道不拾遗”。这显然与他的爱惜民力,重视生产有关。
(出:外出
持而鞭之 ,而:表转折。
寓意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