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在决定治疗方案是根治、姑息或预防之后,就要决定总剂量、总治疗时间、分割次数和每日次数和剂量。多年来形成常规的分割方法即每日肿瘤量200cGy,每周5次,总量6000cGy左右,6周内完成。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以改进疗效,人们对放疗的不同分割方案研究已久,现将常见的治疗方案列于表3-8。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超分割治疗,但迄今尚不能拿出一套各种肿瘤应采取哪一种的分割方案,以及有说服力的数据。因此,常规分割仍是临床应用最多的方案。分段治疗,治疗中休息1~2周,虽可减轻局部和全身反应,但休息期间瘤细胞也有恢复的可能,目前应用已少。低分割即减少每周次数但增加单次剂量,优点是对于D值较大的肿瘤,如黑色素瘤,效果较好,因可避开细胞存活曲线较宽的肩部,缺点是增加晚期反应(见表2-4),如放射性皮肤萎缩,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肾硬化等。超分割方案为每日2~3次照射,每次剂量110~130cGy,两次间隔6小时。因为4~6小时后正常细胞的损伤修复已经完成,而肿瘤细胞的修复尚未完成。利用这一点可以增大治疗比。加速分割方案也是每日二次,但单次剂量增大到160~200cGy。这样周剂量增大,总的治疗时间缩短。也有人将常规治疗与超分割结合,或其它两种方案结合,所有这些方案都仍在试验之中。
表3-8 常用的分割方法
表2-4 由多分次实验所获线性与二次项的比值
制定靶区大小,照射的范围,几个野,用什么放射源,这都是由病变的位置、放射物理学、剂量分布决定的,有条件的可以用治疗计划系统协助设计放疗计划,核算靶区内剂量分布。
用模拟机核对治疗计划,放射野大小,角度是否合乎实际。模拟机的应用使放射野的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北京医科院肿瘤医院在应用模拟机后,食管癌放疗的存活率提高,放射性脊髓炎合并症已不存在。
摆位 摆位是体外放疗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摆位要求正确而且有重复性,激光三维定位灯是准直必要的设备,头颅固定架是保证头颈部肿瘤固定的有用工具比较简易的是用硬泡沫塑料板制成的各种头部固定枕,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缩野的原则 肿瘤向四周侵润生长,主癌块周围存在亚临床灶,处于肿瘤中心,边缘和亚临床区的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不同,周边的放射敏感性高,中心部位敏感性低,所以放射野的大小、剂量也不应当一样。一般开始时靶区较大,给予三分之二剂量后,缩野加量,这样可以使局部量足够高,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放疗中一些副反应的处理 放疗中常出现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这些反应往往可以恢复,或存有后遗症(晚期反应)但仍可以接受。放射损伤则是不可能恢复的致命性损伤,临床不应发生。局部的放射反应将在各论中叙述,本章只讨论全身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放疗的全身反应与受照射部位的体积大小,受照射的部位,剂量,个体的易感性,以前曾否接受过放疗,化疗有关。当前的放疗全身反应多不严重,有些病人甚至完全没有全身症状。
全身反应包括血液系统表现,主要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治疗的原则为对症治疗,如升血药物维生素B4,鲨肝醇;中药鸡血藤,当归,熟地,党参等补气养血药物;可用镇吐剂如灭吐灵,镇静剂,安定剂解除消化道及中枢神经系症状。必要时可以输血或中断放疗一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