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造桥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棉夜蛾、棉小造桥虫、小造桥夜蛾、步曲、弓弓虫、节节曲等。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葡萄、柑橘、芒果、棉花、黄麻、苘麻、烟草、木槿、冬葵等。幼虫食害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常将叶片吃光,仅剩叶脉。成虫吸食葡萄汁液,此虫年发生代数多、虫量大、分布广。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0~13毫米,翅展宽26~32毫米,头胸部橘黄色,腹部背面灰黄至黄褐色,前翅雌淡黄褐色,雄黄褐色。触角雄栉齿状,雌丝状。前翅外缘中部向外突出呈角状。翅内半部淡黄色密布红褐色小点,外半部暗黄色。亚基线、内线、中线、外线棕色,亚基线略呈半椭圆形,内线外斜并折角,中线曲折其末端与内线接近,外线曲折后半部不甚明显,亚端线紫灰色锯齿状,环纹白色并有褐边,肾纹褐色,上下各具一黑点。

幼虫 体长33~37毫米,宽约3~4毫米,头淡黄色,体黄绿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灰褐色,中间有不连续白斑,以气门上线较明显。气门长卵圆形,气门筛黄色,围气门片褐色。第1对腹足退化,第2对较短小,第3、第4对足趾钩18~22个,爬行时虫体中部拱起,似尺蠖。

蛹 红褐色,头中部有1乳头状突起,臀刺3对,两侧的臀刺末端呈钩状。

卵 扁椭圆形,长0.60~0.65毫米,高0.26~0.33毫米,青绿至褐绿色,顶部隆起,底部较平,卵壳顶部花冠明显,外壳有纵横脊围成不规则形方块。

发生规律

黄河流域一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5~6代,浙江台州6~7代。南方地区以蛹在残枝枯叶中越冬,北方地区尚未发现越冬虫态。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木槿、苘麻等,第2、第3代幼虫为害葡萄、棉花等。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第2代在8月上中旬,第3代在9月上中旬,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每雌产卵多至800粒,一般80~400粒。初孵幼虫活跃,受惊滚动下落,1、2龄幼虫取食下部叶片,稍大转移至上部为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低龄幼虫受惊吐丝下垂,老龄幼虫在苞叶间吐丝卷苞,在苞内化蛹。温度25~29℃,相对湿度75%~90%,雨日多、湿度大,有利于小造桥虫的发生和为害。天敌有绒茧蜂、悬姬蜂、赤眼蜂、草蛉、胡蜂、小花蝽、瓢虫等。

防治方法

①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②生物防治。在卵孵化盛期,用每克含100亿活孢Bt乳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③药剂防治。掌握在幼虫孵化盛末期至3龄盛期,选用90%晶体敌百虫和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等均匀喷雾。④套袋保果。

小造桥虫成虫

小造桥虫幼虫

小造桥虫卵

小造桥虫茧

小造桥虫1龄幼虫

小造桥虫成虫静止状

上一篇:烟蓟马 下一篇:葡萄病虫原色图谱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