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岛遭德、意军封锁(1942年1~5月)
德、意军于1942年的头几个月里对英海军在地中海的“一艘不沉航空母舰”——马耳他岛进行了严密的海空封锁,使其陷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1942年1月中旬,德军第2航空军进驻西西里岛,开始对马耳他岛实施不间断的空袭。英军在马耳他岛的防御因遭受频繁的空袭而陷于瘫痪状态。驻泊在该岛的舰艇部队不得不撤离。3月25日,英巡洋舰“卡里斯耳”号和4艘驱逐舰悄然撤走。在第二次锡尔特湾海战中受伤的驱逐舰“捕鲸叉”号、“金斯敦”号,油船“李树叶”号在德机猛烈的空袭下,相继沉于瓦莱塔港内。另外,英潜艇“P-39”号、“P-36”号、“潘多拉”号和“格拉夫科斯”号(属希腊)以及许多小型舰艇,也因遭到空袭而葬身海底。到1942年4月,德、意飞机对马耳他岛的空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昼间达4082架次,夜间达256架次。在实施空中封锁、轰炸的同时,意大利海军舰艇、德国鱼雷艇在马耳他岛周围海域进行监视和布雷。5月初,英海军扫雷艇、潜艇和拖船各有1艘因触雷而沉没。由于受到海空封锁,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得不到补给,驻守马耳他岛的英军严重缺少弹药、武器和粮食。连英国人自己也承认,到了“几乎绝望”的境地。后来,一支由美国巡洋舰和航空母舰“黄蜂”号组成的编队从大西洋驶到地中海(英舰艇部队于1941年底在地中海受到严重损失,1942年初英海军在这一地区已没有航空母舰),并不只一次地向马耳他岛输送“喷火”式战斗机,从而增强了同盟国军在马耳他岛和地中海的航空兵力。加之苏德战场形势对德军不利,其陆地前线不断告急,进驻西西里岛的德国第2航空军便被迫撤走。这样,陷于绝望中的马耳他岛才获得了新的生机。随着德、意军在北非作战的失败,特别是由于德军受到苏军的沉重打击,轴心国才不得不放弃了攻占马耳他岛的企图。而美国空军进入地中海地区作战,使同盟国军在这一地区重新获得了空中优势。从此,马耳他岛打破了海空封锁,又像英军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那样在地中海战局中,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 第三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的两次海上袭击战(1971年12月)
- 援助越南扫雷(1972年5月~1973年8月)
- 对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的水雷封锁(1972年5~12月)
- 巴桑安角登陆袭击战(1969年1~2月)
- 莫邪岛海域反小股敌人袭扰的战斗(1967年5月)
- 夜袭833号美军修理舰(1967年11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战斗(1965年11月)
- 中国南海舰队船运大队在越南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对空作战(1965年6月~1966年9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8月)
- 击沉“大金1”号和“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击沉“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重创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4月)
- 歼灭“海狼艇”战斗(1964年5月)
- 捕获“T 3166M”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3年11月)
- “卡德”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1964年5月)
- 击沉“祥顺1”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2月)
- 击沉“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
- 击沉“班超计划”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