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托卜鲁克(1942年9月)
英军为使德、意在昔兰尼加地区的两个主要港口——托卜鲁克港和班加西港陷于瘫痪状态,至少短时间内不能使用,遂于1942年9月13日至14日对托卜鲁克进行一次陆海协同袭击作战,这一作战意图一旦达成,在阿拉曼前线的德、意地面部队就会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而失去后方支援,并能保证英第8集团军的攻势提前发起。
英军的战斗计划是,由经过特种训练的300余人组成一支摩托化大队,在一支远距离沙漠袭击分队的引导下,从库弗腊绿洲出发,乘夜暗突入托卜鲁克港,夺占海港入口处的2座炮台。与此同时,搭乘登陆艇等输送工具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的登陆兵也赶到托卜鲁克,实施突击上陆。海上和陆上袭击部队会合后,顺海湾南岸前进,沿途将一切有军事价值的目标逐一摧毁。此外,英驱逐舰“西基”号和“祖鲁人”号将350名登陆兵也从亚历山大港遣送到托卜鲁克。这些登陆兵的任务是抢占其他炮台,攻占港湾要点,然后同从南面进攻的部队会合。为了保证登陆战斗的顺利实施,英巡洋舰“考文垂”号和6艘驱逐舰驶到近岸海域进行掩护。英军计划用一整天的占领时间进行破坏工作,尔后于14日晚撤出战斗,返回亚历山大港。
9月13日,英驱逐舰“西基”号和“祖鲁人”号按计划搭载350名登陆兵从亚历山大港出发,在海上同防空巡洋舰“考文垂”号和驱逐舰第5支队会合。同时,18艘摩托鱼雷艇和3艘登陆艇搭载150名登陆兵也赶到海上会合区。13日至14日凌晨,英皇家空军派飞机对托卜鲁克港进行猛烈的火力准备。接着,登陆兵实施突击上陆。德、意的港湾守备部队遭到突袭后,进行了顽强抗击。当时德军指挥官正在离港口30公里的地方过夜,守军是由意海军指挥官隆巴迪指挥的。一连意军和德军水兵,以及港湾警察将英登陆兵击退。由圣马科团派来增援的德军又把海岸炮台附近的英军打退。停泊在港内的意摩托登陆艇和3艘护卫舰以密集的火力攻击英舰艇。到14日凌晨3时许,英军的突袭行动即告失败。拂晓后,德、意岸上火力更加猛烈,英“西基”号驱逐舰被击沉。乘舰登陆兵和舰员被俘。德“容克尔”87式轰炸机击沉英巡洋舰“考文垂”号,意轰炸机击沉英驱逐舰“祖鲁人”号及摩托艇308号、310号、312号。英登陆艇352号、353号也被岸上炮火击沉。在海上战斗失利的同时,英军在陆上的袭击行动也受挫。最后,英军的突袭行动以失败而告终。英军除损失上述舰艇外,还有576人被俘。这次战斗英军虽遭惨败,但也暴露了德、意军在沙漠翼侧的补给线非常脆弱,易于受到破坏。英军曾多次组织训练有素的突击小分队对德、意军的翼侧进行袭击。
- 第三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的两次海上袭击战(1971年12月)
- 援助越南扫雷(1972年5月~1973年8月)
- 对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的水雷封锁(1972年5~12月)
- 巴桑安角登陆袭击战(1969年1~2月)
- 莫邪岛海域反小股敌人袭扰的战斗(1967年5月)
- 夜袭833号美军修理舰(1967年11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战斗(1965年11月)
- 中国南海舰队船运大队在越南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对空作战(1965年6月~1966年9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8月)
- 击沉“大金1”号和“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击沉“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重创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4月)
- 歼灭“海狼艇”战斗(1964年5月)
- 捕获“T 3166M”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3年11月)
- “卡德”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1964年5月)
- 击沉“祥顺1”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2月)
- 击沉“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
- 击沉“班超计划”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