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雷战(1937年9月~1945年8月)
对日本侵略者的全面抗战开始后不久,中国海军就损失了大部分舰艇。此后,使用水雷袭击敌军舰船成了中国海军的主要作战手段。
抗战之前,国内仅有少量用高价从国外购进的水雷,自制水雷处于试验阶段,数量也很少,无法满足抗击敌舰的需要。日军于1937年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后,中国海军部部长陈绍宽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加紧研制水雷。9月初,即在上海制造出第一批水雷。中国海军首先把它们布放在黄浦江的董家渡等处江段,配合沉船封锁江面,以防止日本舰艇沿江攻击中国守军的侧后。
9月7日夜,中国海军特务兵(特工队)泅入黄浦江中,悄悄地把水雷推送到浦东的日商三井码头旁引爆。该码头是当时日军遣送部队在上海登陆的重要地点,并堆放了许多煤炭,码头边还停靠着油船。随着一声巨响,码头崩塌,油船焚毁。这是中国海军水雷战的第一个战绩。此后,海军特务兵又用水雷炸毁了黄浦江中的日本海军码头及汽艇1艘。9月28日,海军特务兵再次泅水潜越春江码头,逼近敌海军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巡洋舰。但敌军加强了防备,军舰周围有铁驳船环泊,铁驳船之间设置了防雷网。海军特务兵正在破坏其防雷网时,被敌舰哨兵发现。顿时,探照灯四射,敌汽艇出动搜索。特务兵见势不妙,急忙引爆。因距敌舰较远,只炸伤了“出云”号的舰尾及其周围的4艘铁驳船和1艘火轮。11月3日,中国海军特务兵又去袭击敌海军第11战队旗舰“安宅”号炮舰。特务兵已穿过了数道敌军警戒线,正要接近敌舰时,因划水动作猛,引起水波响动而被敌军哨兵发现。敌舰上的机枪立即向江中扫射,中国海军的2名特务兵失踪,行动失败。在这以后,敌军舰艇戒备更严,在黄浦江上进行水雷战十分艰难。于是,中国海军的布雷重点转向长江干流及其它支流与湖泊。
江阴阻塞线是中国军队在长江中构筑的最大的一道阻塞线,共沉舰艇32艘、民用轮船30多艘、木船185艘及大量的石料。同时,中国海军也布放了一批水雷,加强封锁。12月9日,敌海军的改装扫雷艇“雄基”丸在江阴巫山附近触雷沉没。敌军舰艇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才通过了江阴阻塞线。当它们逼近南京附近,又遇到中国海军所布设的水雷。日本海军“金胜”丸、“喜久”丸、第2号扫雷艇等舰艇先后被水雷炸沉。敌陆海军于12月13日联合攻占南京之后,又继续溯江进犯。中国海军则在安徽的东流、江西的马当等处江中赶布水雷800多枚,配合海军江防炮队,阻止敌舰船上行。
1938年4月,中国海军开始使用轻坠水雷,将其投放江中,顺流而下碰炸敌舰,对日本舰船形成很大的威胁。4月14日,2艘敌舰在安徽大通羊山矶附近江面被这种水雷所炸。湖口至九江江段是中国海军的另一个重要布雷区。到1938年6月底,在湖口已布水雷900枚,在九江布雷760枚。该年6、7月间,日军的小型驱逐舰“雁”号(840吨)及布雷艇“鸥”号(137吨)触雷沉没。日本海军被迫投入大批舰艇和人员从事扫雷作业。到7月25日止,在安庆至九江之间,日军共扫除水雷590枚。长江中的大量水雷使日本海军难以发挥其舰艇的优势。
1938年7月以后,中国海军分别在田家镇至半壁山、靳春至岚头矶、黄石港至石灰窑、黄冈至鄂城布设了4个雷区,共布水雷1000多枚,并在葛店设置了一个视发水雷区。9月初,中国海军总司令部成立了漂雷队,开始使用无坠漂雷。漂雷队挺进到敌舰活动的上游近距离布放,让水雷顺流漂下,碰炸敌舰。漂雷队官兵在敌人眼皮底下作业,异常危险,但水雷的命中率却大大提高。第一批漂雷共80枚,于9月8日在湖北龙坪至武穴之间布放。日本海军小型驱逐舰“鹭”号(840吨),当天就在武穴被漂雷炸毁舰首,炮舰“嵯峨”号(685吨)也在九江上游触雷,舰身中部受到重创。10月22日,从三江口上驶的2艘敌舰也被中国布雷队在鄂城、叶家洲所布放的漂雷击沉。上述水雷战,对迟滞日本海军舰艇向武汉的进攻起了一定的作用。
1938年10月下旬,日本军队攻占武汉之后,中国海军立即在武汉上游的洲、宝塔洲、新堤、城陵矶等处江中布下了各种水雷800多枚,而在武汉及其下游江中的水雷也还在发挥作用。1939年1月15日,敌军“崇明”丸运输船在武汉附近被水雷炸沉。数日后,敌军拖轮“竹”丸触雷受重伤。
武汉失陷后,中国海军的舰艇已所剩无几,但海军布雷队却在长江流域更广泛地进行布雷活动。布雷队主要使用征集的民船运载水雷到预定水域布放,给敌军舰艇和运输船只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在长江中游开展水雷游击战,中国海军于1939年11月决定组建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该游击队初设5个中队,计11个布雷分队,总队部设在江西上饶。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官兵一般都穿便衣,在陆军部队的掩护下深入安徽、江西等省的敌占区,布放易于携带的漂雷。在布雷行动中,布雷游击队曾多次得到广大民众和新四军指战员的大力支援,胜利完成了布雷任务。
1940年1月20日夜,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在安徽贵池两河口布放漂雷15枚,当时即炸沉日军汽艇1艘,敌兵死13人,伤5人;次日又在贵池至大通的江面炸沉敌军运输舰1艘。1月28日,布雷游击队在安徽繁昌附近江中布雷5枚,于1月30日炸沉敌军运输舰1艘。同日,布雷游击队在湖口下游的永和洲布雷42枚,当天就炸沉敌军汽艇1艘,炸死敌兵14人。2月1日晨,又炸沉1艘航行在马当——小孤山江面的敌军运输舰。2月6日,在彭泽附近有2艘敌军舰艇触雷沉没。2月9日,1艘敌军运输舰在航行中被炸沉,死亡30余人。2月7日,布雷游击队在繁昌附近的油房嘴布雷14枚,随即炸沉停在汪家套的敌军装甲巡逻艇1艘。同日,在铜陵成德洲布雷10枚。2月11日,1艘日本货轮在繁昌江坝头被炸毁船首后下沉。2月17日,布雷游击队在贵池江心洲南港布雷16枚,次日炸沉敌军汽艇1艘,死伤40余人。2月23日夜,布雷游击队潜入湖口江边,布雷77枚。次日,在石钟山江面炸沉敌军运输舰“滨田”丸,舰上人员亡140人,伤40余人;另有1艘汽艇也被炸沉,敌军死30余人。8月15日,在湖口西南的鞋山——门口山之间江边布雷57枚。3月19日,敌军大型运输舰“凤阳”丸在马当触雷沉没,死伤30余人。4月2日,又有1艘敌舰在马当江面被水雷炸沉。4月22日,在安徽东流黄石矶布雷17枚。4月24日,在安庆上游官洲江面炸沉敌军运输舰1艘。5月间,敌军在长江中敷设了大量防雷网,很快就被中国军民毁坏。6月17日,又在黄石矶布雷19枚。次日,1艘满载军火的日军运输舰在安庆附近被炸沉。敌人派出大型和小型汽艇各1艘前去援救,结果又遭同样命运。在离运输船不远的江面还有1艘敌艇也触雷沉没。6月21日,布雷游击队在安徽繁昌一带布雷5枚。6月25日,敌军大型运输舰“西善”丸在该地下游的鲁港江面触雷沉没。此外,日军的1艘扫雷舰和5艘扫雷汽艇也于6月中旬在长江中游进行扫雷作业时触雷沉没。7月20日,布雷游击队在江西彭泽上游黄孤屯的方湖口外激流中布下水雷34枚。翌日,2艘日军中型运输舰先后触雷。其中“凤朝”丸迅速沉没,“吉阳”丸受到重创。
1940年8月,日军调兵前往安庆、贵池一带沿江地区,全力搜捕中国海军的布雷兵,沿江的民船也被控制起来,给布雷造成巨大困难。但布雷兵们坚持战斗,继续以水雷武器打击入侵之敌,使其受到不少损失。如同年9月22日,日军102号舰在安庆上游的张家湾江面被水雷炸沉。敌军赶忙出动12艘汽艇去现场打捞落水人员。次日,又有2艘汽艇在该地附近被水雷炸沉。敌军舰船由于在长江中损伤过多而一度中止在长江中游的航运,使入侵我国内地的日军部队供应发生困难。
这种布雷战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末期,击沉、击伤300多艘日军舰船,破坏了它的水上交通线,对配合陆军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发挥了一定作用。
- 第三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的两次海上袭击战(1971年12月)
- 援助越南扫雷(1972年5月~1973年8月)
- 对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的水雷封锁(1972年5~12月)
- 巴桑安角登陆袭击战(1969年1~2月)
- 莫邪岛海域反小股敌人袭扰的战斗(1967年5月)
- 夜袭833号美军修理舰(1967年11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战斗(1965年11月)
- 中国南海舰队船运大队在越南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对空作战(1965年6月~1966年9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8月)
- 击沉“大金1”号和“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击沉“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重创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4月)
- 歼灭“海狼艇”战斗(1964年5月)
- 捕获“T 3166M”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3年11月)
- “卡德”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1964年5月)
- 击沉“祥顺1”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2月)
- 击沉“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
- 击沉“班超计划”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