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河地区水雷战(1938年11月~1943年2月)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军侵入湘鄂地区后,中国海军于1938年11月派出7个布雷队奔赴荆河流域作战,防止敌人从水路向西进犯。11月9日,荆河布雷队分别在石首、藕池布雷共200枚。中国海军第2舰队的炮艇“义胜”号、“勇胜”号和“仁胜”号先后在运送水雷时被日机炸沉。11月19日,荆河布雷队在石首下游布雷150枚。在这之后,又分别在郝穴、马家寨、陡湖堤、窑家埠、马家嘴、观音寺等处共布雷500余枚。12月10日,日本海军河用炮舰“势多”号(305吨)在岳阳下游江面触雷,舰首被炸毁。
1939年9月25日,荆河布雷队在监利西南的塔市驿布雷5枚,有力地遏了日军汽艇的猖狂活动。
1940年3月16日,荆河布雷队在二洲子布雷30枚。同年4月间,在洪湖朱家河附近的梅家台、高湾布雷70枚。5月2日,又在观音洲上游布雷10枚。6月间,日军以重兵西犯宜昌。中国荆河布雷队立即在砖桥水中布放漂雷。随后,又在石首、藕池、郝穴、太平口、江口、百里洲、董市、松滋、白洋、宜都、红花套等处抢布定(锚)雷1900枚,并在红花套布放漂雷50枚。日军虽从陆路攻陷了宜昌,但对水路的雷区却无可奈何。6月28日,宜昌之敌在五龙渡江。荆河布雷队在紫阳布放漂雷40枚,袭击日军渡船,使敌深感惊恐。在宜昌沦陷期间,松滋至洪水港之间的荆河雷区始终有中国海军布雷兵在护守,使宜昌之敌未能利用长江的这段航道进行补给。
1941年4月,荆河布雷队在洪水港布下定(锚)雷20枚。同年6月,又分别在洪水港、石首、藕池、横堤市、陡湖堤、太平口等处加布定(锚)雷180枚。10月1日起,为了配合陆军部队反攻宜昌,荆河布雷队在黄公庙附近先后布放漂雷44枚。11月,荆河各布雷队奉中国海军总司令部命令改编成第3布雷总队,薛家声任总队长。总队下辖7个大队,钟子舟、邵仑、王拯群、刘学枢、周伯焘、柯应挺、杜功治分任各大队长。12月31日,荆河布雷队在广兴洲布放漂雷10枚。
1942年1月6日,荆河布雷队在三只角水中布放漂雷5枚,以阻挡进犯荆河的敌舰。后来,日军派人在水中设置了防雷网,中国海军官兵则潜水将其破除。同年9月,荆河布雷队在洪水港加布50枚水雷。10月,又在石首下游的碾子湾、窑埠头、太平口、三只角等处水中共布雷143枚。当年12月,敌军舰船在沙市江面聚集,第3布雷总队立即在横堤市布雷30枚,防止敌军进犯。
1943年2月16日,日军攻占监利后,第3布雷总队在石首、古长堤等处水中布雷157枚,以阻止日军舰船利用这段河流。2月28日,第3布雷总队在三只角布放漂雷20枚,炸毁日军在江中的防御设施及监视艇1艘。同时,布雷兵在广兴洲水中也布下漂雷15枚。在这之后,日陆军第11军于3月间攻占了以藕池口为中心的荆河布雷区域,第3布雷总队被迫撤往湖南的华容、南县、安乡一带,同战斗在洞庭湖地区的第1布雷总队并肩杀敌(见洞庭湖地区的水雷战),荆河地区的布雷行动遂告结束。
- 第三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的两次海上袭击战(1971年12月)
- 援助越南扫雷(1972年5月~1973年8月)
- 对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的水雷封锁(1972年5~12月)
- 巴桑安角登陆袭击战(1969年1~2月)
- 莫邪岛海域反小股敌人袭扰的战斗(1967年5月)
- 夜袭833号美军修理舰(1967年11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战斗(1965年11月)
- 中国南海舰队船运大队在越南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对空作战(1965年6月~1966年9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8月)
- 击沉“大金1”号和“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击沉“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重创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4月)
- 歼灭“海狼艇”战斗(1964年5月)
- 捕获“T 3166M”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3年11月)
- “卡德”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1964年5月)
- 击沉“祥顺1”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2月)
- 击沉“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
- 击沉“班超计划”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