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日军攻占(1941年12月)
香港以及新加坡和马尼拉(菲律宾)是英美在远东的三大根据地。开战伊始,日军在向新加坡和马尼拉方向发动攻势的同时,也对香港发起了进攻,这是其“南进”作战计划的重要一环。战前,据守香港的英、印和加拿大等国的陆军部队约1.2万人,另有少量海军和空军部队。香港(指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以及两者之间的港湾水区)是日军早就觊觎之地。因此,守军在其北建立了陆上防线,由城门水库南面的几条东西方向碉堡式阵地组成,并配置有大小口径的火炮;在对海正面除配置岸炮外,还构筑有防御工事,构成一个环形要塞。在要塞内设有良好的机场和舰船停泊地。日军攻打香港要塞的准备,早在1940年7月就已开始。他们秘密制定了作战计划,并将北岛骥子雄中将指挥的第1炮兵队(配备240毫米榴弹炮和152毫米加农炮)调到我国华南,布置在“中英边界”地带。至1941年秋,日陆军第638师团、第6联队及山炮第38联队等皆布阵于深圳一线,待机而动,并有第1飞行集团和第2遣华舰队提供空中和海上支援。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夕,准备进攻香港的部队均隐蔽地进入攻击出发地域。但日军大本营再三强调:在马来登陆作战打响之前,任何部队不得有所行动。
12月8日凌晨,大本营发出“花开!”“花开!”的特急电报。这是通知有关部队“日军已在马来半岛开始登陆”的暗语。日第23军司令官酒井隆中将接此电报后,于同日4时下达开始进攻的作战命令。日航空队袭击了九龙城东的启德机场,歼灭了守军的航空兵;遣华舰队从海上封锁了香港地区,地面部队未受多大抵抗就突破了守军的第一道防线,开始向九龙半岛的“酒徒”防线进击。冲在前面的第228联队先头中队在侦察城门水库南面英军主阵地225高地时,发现守军部署不周,警戒不严,就当机立断,乘虚而入,一举夺下了该阵地。第228联队主力不失时机地扩大这一战果,其他联队积极策应,至12日就突破了守军的主要防线。英军开始向香港岛撤退,九龙半岛于13日全部落入日军手中。
为了不使守军有喘息机会,酒井司令官准备尽快攻取香港岛。但他的渡海准备并不充分。因酒井等人原以为突破“酒徒”防线以后,香港要塞必会土崩瓦解,至于如何夺占香港岛的问题。事先并未进行仔细研究和认真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他曾两次派出军使去岛上劝降,均遭拒绝。14日,日军开始隔海炮击,攻城重炮连日向岛上倾泻大量炮弹。18日,第2遣华舰队在香港南面活动频繁,佯装准备从其南海岸登陆。是日夜晚,第38师团的第228联队从九龙,第230联队从大全湾,第229联队从官当仔开始强渡,在香港岛的北角至筲箕湾一带登陆,占领了该岛的东北部。守军一面向西部和南部撤退,一面据险抵抗,使日军前进受阻。19日和20日,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战线犬牙交错。21日,日军向西推进,并占领了水库,使香港市区完全断水。是日,日军从守岛的阵亡军官身上搜到防御部署图,从而掌握了岛上的火力配系。遂以攻城重炮对其进行压制。孤立无援的英军处于绝望之中,便于25日18时宣告投降。
- 第三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的两次海上袭击战(1971年12月)
- 援助越南扫雷(1972年5月~1973年8月)
- 对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的水雷封锁(1972年5~12月)
- 巴桑安角登陆袭击战(1969年1~2月)
- 莫邪岛海域反小股敌人袭扰的战斗(1967年5月)
- 夜袭833号美军修理舰(1967年11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战斗(1965年11月)
- 中国南海舰队船运大队在越南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对空作战(1965年6月~1966年9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8月)
- 击沉“大金1”号和“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击沉“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重创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4月)
- 歼灭“海狼艇”战斗(1964年5月)
- 捕获“T 3166M”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3年11月)
- “卡德”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1964年5月)
- 击沉“祥顺1”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2月)
- 击沉“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
- 击沉“班超计划”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