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海战(1942年2月)
根据侦察情报,美、英、荷、澳联军指挥部于1942年2月17日已判断出,日军即将进攻巴厘岛,遂令多尔曼海军少将率领舰艇部队出海阻击。可是这些舰只在此之前并不全归多尔曼指挥,其指挥部虽曾计划把舰艇部队集中于泗水港,但考虑到日军向东爪哇方向的进攻发展迅速,则采取了分散停泊的方案。多尔曼接到命令后,将停泊在多处的舰艇分编为3个战术群,前去截击敌人。
第1战术群,以荷兰的2艘巡洋舰(“德鲁伊特尔”号、“爪哇”号)、1艘驱逐舰(“皮特·海英”号)和美国的2艘驱逐舰(“福特”号、“波普”号)组成,于2月18日23时30分从芝拉扎启航东进,19日23时30分进至巴厘岛东南水域发现日舰,后向其急驰。在登陆水域担任警戒的日驱逐舰“朝潮”号发现来袭目标时,盟军舰群已驶入6000米距离以内。盟军的“爪哇”号巡洋舰首先开炮,日“朝潮”号中弹,损伤轻微。日“大潮”号、“朝潮”号立即予以还击。盟军舰只很快消失。数分钟后,日舰发现右舷2000米处有盟军驱逐舰同向航行,立即开炮,效果不明。不久,双方再次相遇,互相炮战。盟军“皮特·海英”号的机舱中弹,失去航行能力。接着,该舰又被日舰发射的鱼雷击中,终于沉没。盟军的其余4舰向龙目海峡撤离战场,驶入泗水基地。
第2战术群,以荷兰的1艘巡洋舰(“特罗姆普”号)和美国的4艘驱逐舰(“斯图尔特”号、“帕罗特”号、“爱德华兹”号和“皮尔斯伯里”号)组成,于2月17日夜从丹戌不碌启航。18日到泗水港,补充燃油后于19日14时出航,4艘驱逐舰在前,鱼贯而行,经由巴厘海峡,进入巴塘东南水域。约于20日2时,在编队左舷发现日舰,4艘驱逐舰即开炮射击,效果不明。日舰立即还击,美舰“斯图尔特”号的舰尾中弹,操舵系统损坏。接着,在盟军编队右舷也发现日舰,“特罗姆普”号巡洋舰与右舷日舰交火。日驱逐舰“大潮”号的2号炮塔弹药舱中弹;这艘荷兰巡洋舰也被日舰击中多发炮弹,舰桥和指挥塔被炸毁。数十分钟后,两军在龙目海峡再次交锋,日“满潮”号驱逐舰的机舱中弹爆炸,失去航行能力。盟军的第2战术群遂撤离战场。
第3战术群,以9艘鱼雷艇组成。其中1艘出海后因撞上灯标受损而返回基地。其余8艘分编为甲乙两组,于19日夜从泗水出航。在第2战术群撤出战斗后,甲组(4艘)从东,乙组(4艘)从西进入战场搜索敌人,未发现日舰,天明后撤至爪哇南海岸的某一海湾。日军派出“长良”号、“初霜”号、“若叶”号等舰前来支援,它们为受伤军舰护航,并拖带着“满潮”号撤往望加锡。
在这次海战中,直接参战的军舰,盟军有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和鱼雷艇8艘、日军仅有驱逐舰4艘。盟军虽在兵力上占有很大优势,却未取胜,反而被击沉驱逐舰1艘,被击伤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日军被击伤驱逐舰3艘。由于这次海战发生在巴厘岛的巴塘地区附近,所以又被称为“巴塘海战”。
- 第三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的两次海上袭击战(1971年12月)
- 援助越南扫雷(1972年5月~1973年8月)
- 对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的水雷封锁(1972年5~12月)
- 巴桑安角登陆袭击战(1969年1~2月)
- 莫邪岛海域反小股敌人袭扰的战斗(1967年5月)
- 夜袭833号美军修理舰(1967年11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战斗(1965年11月)
- 中国南海舰队船运大队在越南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对空作战(1965年6月~1966年9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8月)
- 击沉“大金1”号和“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击沉“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重创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4月)
- 歼灭“海狼艇”战斗(1964年5月)
- 捕获“T 3166M”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3年11月)
- “卡德”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1964年5月)
- 击沉“祥顺1”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2月)
- 击沉“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
- 击沉“班超计划”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