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役(1943年11月)
太平洋战争伊始,日军就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后来在那里修建机场,把该地变成一个对东南方向进行侦察和袭扰的重要据点。1943年初,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研究如何从中太平洋对日本发动反攻时,最初提出的计划是首先夺取马绍尔群岛。后经参加制定计划的人员反复研究,认为无论从战场条件还是从后勤支援方面考虑,这个计划都不够妥当。鉴于对马绍尔地区的敌方情况不明,已方兵力不足,又缺乏在这种地域登陆的作战经验,他们建议不宜直取马绍尔群岛,而应象南太平洋部队对腊包尔所发动的攻势那样,采取逐步接近的方式。马绍尔群岛也同俾斯麦群岛相似,在其东南有一条可供接近的岛链,这就是吉尔伯特群岛以及埃利斯群岛(今图瓦卢群岛)。日军占领吉尔伯特群岛之后,美军为了阻止日军向东南方向继续进犯,随即派兵控制了与吉尔伯特群岛一脉相连的埃利斯群岛,并在其主岛-富纳富提岛上修建了舰艇停泊场和轰炸机基地。此外,在吉尔伯特群岛以东的坎顿岛等地也有美军机场。显而易见,夺取吉尔伯特群岛易于实施,较有把握。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采纳了这个意见,便于1943年6月中旬向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下达命令,把从中太平洋实施首次进攻的目标改为吉尔伯特群岛,并将这次作战称为“电流”战役。
为使“电流”战役得以胜利实施,美太平洋舰队于同年7月调遣1支海军陆战队和1个海军工兵营,进占了埃利斯群岛中部的努库费陶岛和其北部的纳诺梅阿岛,并在那里修筑简易机场,至10月下旬即可供轰炸机使用。9月1日,又将第7航空队的1个工兵营和其他部队送上贝克岛(吉尔伯特群岛以东约距480海里),开始修建战斗机机场,至同月11日可投入使用,以便与坎顿岛上的轰炸机部队协同作战。这样,就使其岸基航空兵力向预定进攻目标靠前了一大步。此后,又派工程部队登上豪兰岛(贝克岛西北),整修该地原有的简易机场,以供飞机紧急降落之用。
另一方面,为了削弱守军的航空兵力和隐瞒己方的作战企图,尼米兹还派航母特混大队自9月1日至10月上旬对南乌岛、塔拉瓦岛、马金岛和威克岛等地先后进行了袭击,使之受到很大损失。日军为了截击这支美特混大队,其联合舰队主力在古贺司令长官的亲自率领下,于9月和10月两次向马绍尔方向出击,均未捕捉到目标而徒劳往返。美军此举不仅歼灭了日军能够用来支援吉尔伯特的大量岸基航空兵力,而且竟将其联合舰队调来调去,使之疲于奔命。接着,美南太平洋部队于11月初开始进攻布干维尔岛,尼米兹乘机从中太平洋舰队中抽出两支航母特混大队袭击了腊包尔。于是,返回特鲁克基地不久的日联合舰队,又派其主要舰艇兵力和航空兵力去加强所罗门群岛北部和腊包尔的防御。结果,前去参战的日舰载机被击毁三分之二,其水面舰艇兵力也受到严重损失。这样一来,日联合舰队就无力抵抗美军将对吉尔伯特群岛发动的进攻了。
美军为了从中太平洋发动攻势,自1943年春,已着手组建一支包括各种舰船和飞机在内的合成部队,称为美国第5舰队,任命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为司令。这支舰队投入“电流”战役的各种舰船有230余艘,各类飞机近1300架。舰船中有航空母舰11艘,新旧战列舰13艘,巡洋舰14艘,护航航空母舰18艘,驱逐舰58艘,大型登陆舰只50余艘。飞机中仅母舰机就有920余架,岸基机中“解放者”式重轰炸机约占三分之一,共100余架。
为了完成“电流”战役的登陆任务,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于同年8月将陆军步兵第27师和海军陆战第2师正式编入第5舰队,并开始对其进行专门的训练。此外,还将2个海军陆战队防御营和1个陆军防御营等有关部队共7600余人调入该舰队,以便担任将被攻占岛屿的守备任务。上述地面部队分别集结于夏威夷、新西兰、萨摩亚和埃利斯等地积极备战。
9月1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夺取瑙鲁岛和吉尔伯特群岛中的塔拉瓦岛和阿贝马马岛作为这次战役的目标。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等人认为,从港口和礁湖等方面看,若将瑙鲁岛改为马金岛,则更节省兵力,更容易实施。9月27日,美最高当局同意尼米兹等人的意见,遂将塔拉瓦岛、马金岛和阿贝马马岛作为“电流”战役的进攻目标。10月5日,尼米兹建议以11月19日为登陆日(后改为20日),并得到海军作战部长的批准。
参加这次战役的主要作战兵力被编为4支特混编队:1、第52特混编队,即北部登陆突击编队,受命攻占马金岛;2、第53特混编队,即南部登陆突击编队,受命攻占塔拉瓦岛;3、第50特混编队,即快速航母编队,其主要任务是:为封锁登陆地域而对战场附近的日占岛屿预先实施远程突击,为各登陆突击编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对威胁两栖作战舰船的空中和海上敌人进行截击等等;4、第57特混编队,以岸基航空兵力(包括一部分陆军飞机)为主编成,担负侦察和轰炸吉尔伯特群岛的各岛机场等项任务。此外,还有勤务船队、守备部队和巡逻潜艇等兵力,都各成组织指挥系统。
200多艘军舰远离基地在海上连续作战数周之久,这一行动所需的后勤保障极其艰巨而复杂。因此,编有供应舰、修理舰、拖船等的勤务船队,在卡尔霍恩海军中将指挥下首先进驻富纳富提停泊场,在那里建立一个浮动补给基地。10月底,胡佛海军少将指挥的第57特混编队,即参战的岸基航空兵开始进驻富纳富提、努库费陶、纳诺梅阿、坎顿和贝克等地。11月13日,这支岸基航空兵开始进行航空火力准备,首先是17架“解放者”式重轰炸机空袭了塔拉瓦岛。在此后的7天中,吉尔伯特群岛每天都要受到空袭。与此同时,马绍尔群岛也不断受到美机的袭击,例如米利岛遭到4次轰炸,贾卢伊特岛和马洛埃拉普岛各遭到2次。上述各地的日机多被歼灭,使其不能妨碍“电流”战役的实施。
在此期间,担负攻占岛屿任务的北部和南部登陆突击编队,分别从珍珠港和惠灵顿(新西兰)起航。在这两支登陆编队向吉尔伯特航渡时,第50特混编队的4支航母大队全部及时出动,以便对其进行掩护和支援。其中的第50.1特混大队(由编队司令波纳尔海军少将亲自率领)和第50.2特混大队(由雷德福海军少将指挥)从珍珠港出发,第50.3特混大队(由蒙哥马利海军少将指挥)和第50.4特混大队(由谢尔曼海军少将指挥)于11月上旬完成对腊包尔的空袭任务后,从南太平洋直趋战场。在第50特混编队的母舰飞机对吉尔伯特群岛及其附近的日军要地实施猛烈空袭时,两支登陆突击编队于11月19日破晓后不久在海上会合,然后分别向各自的登陆地域接近。
为使这两支登陆编队在接敌过程中不受空中敌人的袭扰,第50和第57特混编队密切配合,自19日加强了对吉尔伯特以及马绍尔群岛有关岛屿的空袭。特别是登陆兵开始上陆的20日这天,美机的空袭活动更加频繁。
由于得到了有力的空中支援和掩护,北部和南部登陆突击编队均于20日凌晨顺利抵达规定的登陆水域,并分别在马金岛和塔拉瓦岛开始登陆。经过激烈的岛上战斗,北部突击编队的登陆兵于23日深夜完全占领了马金岛,而南部突击编队的登陆兵至27日占领了塔拉瓦岛。与此同时,美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在一艘潜艇的配合下于25日下午轻取了阿贝马马岛。这样,“电流”战役所规定的目标均告达成。
日联合舰队得知美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后,急忙拼凑兵力,筹谋对该地的守备部队组织增援,以贯彻大本营于9月制定的关于消耗美军并使其战略进攻时间推迟的作战方针。古贺司令长官计划于11月27至28日实施对吉尔伯特的增援,为此而组编4支部队:1、支援部队(第4战队的“鸣海”号、第7战队的“铃谷”号和“熊野”号、第8战队的“筑摩”号4艘重巡洋舰,第2驱逐舰战队的“能代”号轻巡洋舰和驱逐舰7艘),设法迎击美海上兵力;2、航空部队(第22和第24航空战队,以及第3舰队的战斗机队),实施空中支援;3、补给部队(“秋云”号、“风云”号2艘驱逐舰和“东亚”丸、“富士山”丸2艘运输船),前送粮食弹药;4、登陆输送队(“那珂”号、“五十铃”号、“长良”号3艘巡洋舰和“雷”号、“响”号2艘驱逐舰),遣送陆军甲支队实施反登陆。此外,还以9艘潜艇组成先遣部队,急趋战场,截击美军舰船。但在上述水面舰艇部队频繁调动于特鲁克和马绍尔之间并在积极备战时,日联合舰队获悉马金岛已失,塔拉瓦岛危在旦夕,增援难以成功,反登陆无望,便不得不停止执行有关水面舰艇的行动计划。
实施空中支援的日机,数次飞往马金岛,均被美舰载机击退,未能临空。第22航空战队及其他航空队的日机对塔拉瓦岛一带的美军进行数次规模不大的袭击,没有击中1艘舰船。日机进行的唯一具有成效的袭击,是20日晚从马绍尔群岛起飞的16架舰载攻击机(挂鱼雷),袭击了当时位于塔拉瓦以西约30海里的蒙哥马利特混大队,将其“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击伤,但这16架日机中竟有11架被击落。仓促进入战场的日潜艇也是战况不佳,9艘中有6艘被击沉,其唯一的战绩是击沉1艘护航航空母舰(“利斯科姆湾”号)。
在整个战役中,5319名日军除251名(其中有朝鲜人236名)被生俘外,其余全部丧生,而美军死1076人,伤2319人。这次战役是太平洋战争开始以来美军损伤人员较为严重的一次,因而使其国内人民甚为震动。不过也应看到,这次登陆作战的任务是集中在几天之内完成的,所以难免使人感到付出的代价较大。其实,速战速决地进攻吉尔伯特群岛所造成的损失,要比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苦战6个月所造成的损失小得多。这是美军第一次进攻设防坚固的珊瑚礁岛,并遇到守军的顽强抵抗,所以损失较重。当然,由于缺乏经验,在实战中也出现一些疏失,诸如舰炮火力准备时间不长,火力不猛,也不够准确;登陆部队与航空火力支援配合得不好,能够运送登陆兵越过礁盘的上陆工具太少,质量也欠佳;兵员的训练还存在一些严重缺点等等。不可否认,美军即使不在吉尔伯特登陆战役中获得上述教训,也不免要在其它地方以相应的或者更大的代价来换取这些宝贵的经验。
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役的胜利表明,一支经过良好训练的登陆部队在强大舰载机和舰炮的火力支援下,能够夺占设防坚固的岛屿。这次战役创造了一种以航母编队和登陆编队密切配合,在辽阔海域实施进攻战役的崭新作战样式。它为下一步进攻马绍尔群岛提供一个实施空中支援的重要基地,也为美军进而横渡中太洋大举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这对消除日军对美国通往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海上交通线的威胁,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第三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的两次海上袭击战(1971年12月)
- 援助越南扫雷(1972年5月~1973年8月)
- 对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的水雷封锁(1972年5~12月)
- 巴桑安角登陆袭击战(1969年1~2月)
- 莫邪岛海域反小股敌人袭扰的战斗(1967年5月)
- 夜袭833号美军修理舰(1967年11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战斗(1965年11月)
- 中国南海舰队船运大队在越南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对空作战(1965年6月~1966年9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8月)
- 击沉“大金1”号和“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击沉“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重创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4月)
- 歼灭“海狼艇”战斗(1964年5月)
- 捕获“T 3166M”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3年11月)
- “卡德”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1964年5月)
- 击沉“祥顺1”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2月)
- 击沉“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
- 击沉“班超计划”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