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兰迪亚登陆战役(1944年4月)
美第5舰队的航母编队于1944年3月末至4月初袭击帛琉群岛和雅浦岛等地后,迅速返回马朱罗环礁。在那里加油并补充弹药后,驶往太平洋西南部,去支援麦克阿瑟将军对新几内亚岛北部诸地采取进攻行动。同盟国的西南太平洋部队于这年3月攻占阿德米勒尔提群岛的马努斯等岛后,其总司令麦克阿瑟立即着手筹划西进事宜,准备长驱400余海里,一举攻取新几内亚中部北海岸的霍兰迪亚(今查亚普拉)。麦克阿瑟手下的巴比将军率一支登陆编队于4月中旬从马努斯岛出发。这支编队下辖3个大队(东部、中部和西部登陆突击大队),在由第5舰队借调过来的8艘护航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出航后首先向帛琉方向行驶一段航程,以期迷惑日军。鉴于进入4月后美机不断空袭威瓦克、马丹、赛多尔等地,驻防新几内亚岛的日第18军则作出如下判断:美军很可能将在威瓦克以东地区登陆,并作了在那里进行抗击的准备。而对盟国直接进攻霍兰迪亚则认为可能性不大。
自4月21日晨,美第5舰队的航母编队和西南太平洋部队的岸基航空兵相互配合,对威瓦克以及霍兰迪亚等地终日实施轰炸。当日傍晚,巴比登陆编队的3个大队分别驶向各自的登陆地域。
东部登陆突击大队在护航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开往霍兰迪亚东南120余英里的艾塔佩,遣送陆军第41师的一个团实施登陆。日军在艾塔佩担任防御的兵力只有两个连,进行微弱抵抗后,退入山林。美军上岸后,其工兵部队立即着手整修附近的机场,而登陆部队则全力封锁威瓦克至霍兰迪亚的濒海公路,以阻止新几内亚岛东部日军前来增援。日第18军后来组织其主力从威瓦克出动,企图突破艾塔佩防线去增援霍兰迪亚。但同盟国军的后续部队及时赶到,投到这里的总兵力差不多达到一个军,使日军无法从陆上通过。于是,日指挥部则以舟艇载运部分步兵和炮兵企图从海上绕过封锁线。美第7舰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第5舰队的航空母舰已将附近海面严加封锁,从海上偷渡的企图亦告失败。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同盟国军以战死约900人、负伤约3700人的代价粉碎了日军的反击。
直接进攻霍兰迪亚的是盟军中部和西部登陆突击大队。22日凌晨,载运第41师的中部登陆突击大队进入弗姆波特湾,清晨开始登陆。10时许,其主力登上霍兰迪亚城东南的哈马迪海岸,至17时已进占了港区。日海、陆军人员向机场方向撤去。载运第24师的西部登陆突击大队,于同日5时在霍兰迪亚西北约20余英里的塔纳梅拉湾登陆,守军溃退。在这两个大队实施突击上陆之前,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所属的第5航空队(岸基机)和第5舰队的航母编队(舰载机),已击毁了霍兰迪亚地区的近500架日军飞机,第7舰队又以舰炮进行了强有力的火力准备,所以登陆兵上岸时没有遇到强烈抗击。这次登陆的进攻目标是日军设在圣塔尼湖(霍兰迪亚西南)附近的两个机场。盟军的第41师从哈马迪海岸向西南推进,而第24师从德巴布雷(塔纳梅拉湾南海岸)向东南挺进,对圣塔尼濒湖地区的日军实施夹击。这两个师于4月26日对守敌形成包围,并攻占了机场。驻守该地的日军共约1.1万人,只有650人被生俘。幸存者大部逃入山林,后向西北撤去。在撤退途中,又有1000余名日军由于饥饿和疾病而丧生。
中部和西部登陆突击大队在战斗过程中共战死160人,负伤1040人。占领圣塔尼湖衅机场后,麦克阿瑟立即派去工兵部队加以改建,使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将其作战范围向前伸展,以便为进攻菲律宾的作战进行准备。
- 第三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的两次海上袭击战(1971年12月)
- 援助越南扫雷(1972年5月~1973年8月)
- 对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的水雷封锁(1972年5~12月)
- 巴桑安角登陆袭击战(1969年1~2月)
- 莫邪岛海域反小股敌人袭扰的战斗(1967年5月)
- 夜袭833号美军修理舰(1967年11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战斗(1965年11月)
- 中国南海舰队船运大队在越南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对空作战(1965年6月~1966年9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8月)
- 击沉“大金1”号和“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击沉“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重创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4月)
- 歼灭“海狼艇”战斗(1964年5月)
- 捕获“T 3166M”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3年11月)
- “卡德”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1964年5月)
- 击沉“祥顺1”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2月)
- 击沉“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
- 击沉“班超计划”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