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高海峡海战(1944年10月)
日联合舰队得知盟军于1944年10月20日在莱诗岛开始登陆,便令其第1、第2游击部队从北、南两个方向袭击来攻的敌登陆编队。根据大本营的“捷1号”作战企图(见莱特海战),第1游击部队指挥官栗田海军中将把所属舰只分编为两支部队。一支在他亲自率领下绕道锡布延海(见锡布延海海战),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沿萨马岛南下(见萨马岛海战),以便从北面突入莱特湾;另一支以“山城”号、“扶桑”号2艘旧式战列舰、“最上”号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由于航速较低,只能抄近路,取道苏里高海峡,准备协同第2游击部队从南面突入莱特湾。第2游击部队在志摩清英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于10月18日从奄美大岛出发驶往马公待命。大本营原计划以该部队为主实施反登陆,后来把它的任务改为从南面实施突击。为此,志摩部队于21日离开马公,23日18时驶抵菲律宾西部的科龙湾,补充油料后又于24日2时出港,向苏禄海进发,期与西村部队在海上会合。西村部队于22日15时30分从文莱出航,初往北进,继向东行,至24日天明已经进至苏禄海东部。
盟军刚开始在莱特岛登陆,美第7舰队司令金凯德就责成奥尔登多夫海军少将率其炮火支援大队对莱特湾的各接近路加强警戒,对苏里高海峡尤为重视。抽出7艘驱逐舰组成反潜巡逻队,从10月20日开始昼夜不停地对该海峡进行巡逻,并派鱼雷艇队与其协同行动。24日上午,美侦察机在苏禄海先后发现了西村部队和志摩部队,金凯德认为这部日军将经由苏里高海峡来袭,遂令炮火支援大队做好夜战准备。奥尔登多夫立即进行部署,将莱特湾内能够投入战斗的39艘鱼雷艇全部调到苏里高海峡南部。每3艘鱼雷艇编为1组,共分为13组:3个组在海峡口外的保和海水域巡弋,5个组在海峡的航道上巡逻,其余5个组在航道附近的隐蔽处待机。24日下午,奥尔登多夫亲率6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进至苏里高海峡北口。他令战列舰列成一线横排在海峡和莱特湾相接的水域,将巡洋舰分为两队配置在诸战列舰的两翼。因为这里水域较宽,己方舰只便于机动,来袭之敌却为水面狭窄而行动受限;如果必要时,还可令大型军舰迅速转移,以便前去加强莱特湾东口的防御。而驱逐舰则被配置在战列舰、巡洋舰队列的前方,以便适时进行鱼雷攻击。这样一来,企图从保和海进入苏里高海峡的日军海上部队,必将首先受到鱼雷艇的袭击,接着遭到驱逐舰的鱼雷攻击,最后被置于占据“T”字横头阵位的战列舰、巡洋舰的炮火猛烈打击之下。
24日晚,日军的西村部队和志摩部队都已进入保和海,一前一后向东疾驰,相距40余海里。这两支部队虽然奉命协同作战,但相互之间并未直接进行通信联系。这时,西村部队的航行队形是:“满潮”号、“朝云”号2驱逐舰担任前卫,“山城”号(旗舰)、“扶桑”号2战列舰居中,“最上”号重巡洋舰担任后卫,以上各舰均列成单纵队行进,而“时雨”号、“山云”号2驱逐舰则在旗舰左右两侧担任警戒。
24日23时许,西村部队刚一接近苏里高海峡南口,就成了美鱼雷艇队的射击目标,一次接一次地受到袭击。这些鱼雷艇虽然由于缺乏战斗经验未能击中日舰,可是却把敌人进入海峡的情况随时向上及作了报告。这对奥尔登多夫掌握敌情和指挥战斗非常重要。
约至25日2时30分,美军向鱼雷艇队发出撤出战斗的信号,而指挥驱逐舰部队投入战斗。首批派出的驱逐舰部队分为两群,沿海峡两岸全速南下,一东一西对敌实施鱼雷攻击,尔后,施放烟幕,撤出战斗,虽受日舰猛烈炮击,但未受损伤。在这次攻击中,美驱逐舰共发射47条鱼雷,将“山云”号击沉,将“山城”号、“扶桑”号、“满潮”号、“朝云”号击伤。“扶桑”号中雷退出队列,不久发生剧烈爆炸,舰体折断,分在两处漂浮燃烧(后沉没)。但西村并未因此而停止前进,仍率其余部一面向美驱逐舰猛烈还击,一面向北急进。于是,奥尔登多夫又令第2批驱逐舰出动,继续进行拦截。这批驱逐舰又分为两个战术群:甲群从敌左侧,乙群从敌右侧先后实施鱼雷攻击。西村旗舰“山城”号又被击中3条鱼雷,已受伤的“满潮”号、“朝云”号再次中雷,终于沉没。
25日3时50分许,当西村残部进至离美战列舰、巡洋舰配置线约2.1万米距离时,奥尔登多夫的诸巡洋舰首先开炮。接着,各战列舰的主炮也开始射击。约在18分钟内,共发射16英寸和14英寸炮弹约300发、8英寸和6英寸炮弹4000余发。“山城”号不仅中弹多发,舰桥下面起火,而且受到驱逐舰的第3次鱼雷攻击。其右舷连中两条鱼雷,舰体横倾剧增,数分钟后即倾覆沉没。“最上”号的舰首被炸毁,失去了战斗能力,遂蹒跚地掉头后撤。“时雨”号后甲板中弹,又被几颗靠近弹炸伤,见大势已去,便转舵南撤。西村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西村本人也随旗舰葬身海底。这时,正在撤出战斗的美驱逐舰受到己方舰炮的误击,奥尔登多夫便命令各战列舰和巡洋舰停止射击。在这次炮战中,“格兰特”号美驱逐舰受到己方军舰和敌舰的夹击,中弹19发,丧失了战斗能力。
志摩清英并不了解上述情况,率第2游击部队一进苏里高海峡,便坠入美军的埋伏圈,遭到鱼雷艇队的多次攻击。志摩部队这时的队形是“那智”号(旗舰)、“足柄”号2艘重巡洋舰鱼贯前进,“潮”号、“曙”号2艘驱逐舰在旗舰左右前方担任前卫,“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和“不知火”号、“霞”号驱逐舰以单纵队随在“足柄”号之后担任后卫。在强行突破的过程中,“阿武隈”号被击伤,航速锐减,退出了队列。其余舰只继续北进,从已被炸成两段,还在燃烧的“扶桑”号巡洋舰旁边通过后,又前进约20分钟,志摩发现了已被击伤的“最上”号,接着就看到前方还有其它目标。两艘前卫驱逐舰奉命前去实施鱼雷攻击,而旗舰等则右转90度,准备从“最上”号前面通过。“那智”号舰长鹿罔海军大佐以为“最上”号停止不动,实际上该舰正以8节航速徐徐前进,结果两舰相撞。“那智”号的舰首撞人“最上”号的前部,使其伤势更重,而“那智”号的舰首也被撞坏,锚链舱进水,航速降至18节。在此之前,志摩曾收到有关栗田部队在锡布延海向西撤退的电报,他认为夹击敌人已无可能,没有必要再像西村部队那样去送死,所以率领部队开始南撤。
奥尔登多夫通过雷达发现日舰开始撤退,立即派出巡洋舰和驱逐舰进行追击。金凯德命令护航航空母舰派出舰载机追击敌人。远远落在后面的“最上”号又遭到空袭,终于丧失机动能力,后来日军自己将其击沉。正在组织力量追歼残敌时,奥尔登多夫接到关于日海军主力在萨马岛附近出现,登陆地域告急的电报,则急速集结部队,向莱特湾东口航进。苏里高海峡海战遂告结束。
- 第三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的两次海上袭击战(1971年12月)
- 援助越南扫雷(1972年5月~1973年8月)
- 对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的水雷封锁(1972年5~12月)
- 巴桑安角登陆袭击战(1969年1~2月)
- 莫邪岛海域反小股敌人袭扰的战斗(1967年5月)
- 夜袭833号美军修理舰(1967年11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护航炮舰和击伤“永泰”号大型猎潜舰战斗(1965年11月)
- 中国南海舰队船运大队在越南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对空作战(1965年6月~1966年9月)
- 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8月)
- 击沉“大金1”号和“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击沉“满庆盛”号、“满庆升”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4年7月)
- 重创国民党海军“东江”号猎潜舰战斗(1965年4月)
- 歼灭“海狼艇”战斗(1964年5月)
- 捕获“T 3166M”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3年11月)
- “卡德”号美军护航航空母舰被炸沉(1964年5月)
- 击沉“祥顺1”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2月)
- 击沉“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
- 击沉“班超计划”特务输送船战斗(196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