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瘟疫的群兽》寓言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3 属于: 寓言鉴赏
【原文】:

一种充满恐怖的灾祸/瘟疫(可惜我们不能不提到它的名字,/这是上天在暴怒中/为了惩罚人类而创造的)/向群兽宣了战。/它在一天之内就把阿凯洪河填满。/野兽虽没有都死光,不过全体都得了病,/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们/忙于寻食来维持垂危的生命,/任何饭菜都引不起他们的食欲,/狼和狐狸再也不去窥视/温良无辜的猎物,/斑鸠都飞散了,/因为不再去求爱,当然也就不再感到欢乐。/

狮子召开会议,他说:“亲爱的朋友们,/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有罪,所以上天才降下这场大祸,/我们中间那个罪孽最深的/希望他能自我牺牲,以平息天怒,/这样大家的病也许会好起来。/历史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定会有人作这样的牺牲。/我们不要过于自我原谅,/都应该认真扪心自问。/就拿我来说吧,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我吞食过许多绵,/他们对我有过什么危害呢?一点也没有,/有的时候/我甚至还吃了牧羊人。/要是需要的话,我应该来抵罪,作自我牺牲,/但是我想,我们每一个,最好都象我这样/主动认罪,/办事要公正,我们都希望/罪最重的去抵罪。”/“陛下,”狐狸说,“您实在是一位过于善良的君主,/您的认真态度使大家看到您严于律已的德行。/好吧,说到吃羊的事,羊那种家伙是蠢货,/这难道还能算什么罪行?不,不,皇上,/您赏脸去嚼他们就是赐给他们最大的荣幸。/至于牧羊人,可以这样说,/他活该遭到这种不幸,/因为这些家伙自以为/对群兽拥有无上权力。”/狐狸这样为他开脱,吹拍者都去附和,/大家都不敢过于深究/、老和其他猛兽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一切好斗的动物,一直到那最普通的牧,/他们每一个都说自己是小圣人。/轮到驴子了,他说:“我想起了/在我经过一块修士的草地的时候,/草又嫩,我又饿,有了机会,/再加上魔鬼的诱惑,/竟使我吃了有我舌头那么大的一片草。/我承认我没有权利吃它,但既然要我坦白交代,我就说出来。”/听到这话,大家都大叫快把驴子抓起来。/有只狼,有一点学问,他发表演说来证明/应当把这只可恶的畜生当作祭品,/这秃驴,这长疥疮的,是他惹出了所有灾祸。/这小错被判成绞刑。/吃别人的草!多么可恶的罪行!/只有死刑才能和他的重罪相抵,/大家终于使他把这一点认清。/

根据你有权还是无势,/法庭好判决你是清白还是罪孽不轻。/

【原文出处】:《拉封丹寓言》(远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鉴赏】:

拉封丹这篇寓言是当时法国社会现实的写照:国王凶狠虚伪,群臣媚上欺下,小民受尽苦难,无法无天,强权便是法律。可称得上是一篇典型的政治寓言。可怕的瘟疫使大批野兽死亡,狮子召开会议,要群兽中罪孽最深重者作出牺牲来平息天怒。它讲了自己的罪恶。“我吞食过许多绵羊”,“甚至还吃了牧羊人”。它伪善地“扪心自问”,虚假地要作“自我牺牲”。然而,接下来的却是带有暗示的威胁性话语,要群兽都“主动认罪”,而“罪最重的去抵罪”,充满杀气。这一番自白,活脱脱勾画出一个凶恶无比而又狡诈虚伪的统治者形象。对于强权统治者,少不了有一群阿谀奉承的屁精。狐狸立即出来吹捧,说狮子是“善良的君主”,有“严于律已的德行”,狮子吃掉羊,是“赐给他们最大的荣幸”,至于牧羊人,当然是“活该”。寥寥几笔,勾出了谄媚阿谀的丑态,可谓入木三分。其他吹拍者也是一味附和。作者意犹未尽,又写了其他猛兽如何过关。对熊、老虎和其它猛兽,谁也不敢追究它们不可饶恕的罪行。结果,连普通的牧狗,都成了“小圣人”,因为它们都是食肉者。有权有势便有理合法,这已写得很充分了。然后,笔锋一转,写了替罪羊——头驴子。大臣都无罪了,无权无势的驴子成了唯一的抵罪者。驴子只是吃了“舌头那么大的一片草”,群兽一起大叫把驴子抓起来“只有死刑才能和他的重罪相抵”。于是,驴子被处死了。这篇寓言明显的特点是对比强烈。绵羊被狮子吃掉,是赐给它们的最大荣幸;牧人被狮子吃掉,则是他活该。犯有不可饶恕罪行的猛兽,一个个成了“小圣人”。而驴子吃掉舌头大的一片草,却成了无法饶恕的重罪而被处死。作者把极为悬殊的两类事放在一块儿,造成异常鲜明的对比,因而产生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这篇寓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场面富于戏剧性。对话生动形象,富有个性,矛盾集中而尖锐,象是一出讽刺短剧。而且,词锋犀利,善用反语。(补注:阿凯洪河,传说是地狱中的河,此处指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