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的分配》寓言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3 属于: 寓言鉴赏
【原文】:

从前有一只力大无比的狮子,/——吼声震天,巨爪狰狞,/他打算搞一次狩猎,/于是邀来亲朋近邻,/率直宣称:/打猎期间分享运动和战利品。

和豹子携手前来,/野与恶狼接踵而至。/分配的协议谨订如下:/不管大伙猎获什么,都平均分配,/当场各取红利,/然后分手,一团和气。

一只肥美的野,/注定了不祥的劫数。/它成为攻击的目标,/每一个猎手都争先恐后。/漫长的追逐终于结束,/征服者们开始拨打各自的算珠。

一个喜欢吃大腿,另一个酷爱肋条,/一个喜欢粉蒸,另一个爱好腊肉,/当然这只是对自己一份而说,/哪料猛狮突然仰天怒吼,/边威胁,边发誓,胡子钢针般竖起:/野兔归他一个所有!

“我证明自己有如此权利:/因为我们合伙,所以一半猎物归我。/至于另一半么,/那是我的勇敢所得。/总而言之,我喜欢整只野兔,/现在,谁还敢提出分割?”

被欺骗了的同伙口呆目瞪,/最后还是异口同声:/“尊敬的绅士,如此分配合理公平。”/“看着我的巨爪,岂不闻沉默是金,/那么,拜拜,先生们。”/狮子好一副严肃的神情。

【原文出处】:托斯·亚尔登寓言(吴心海译自慕尼黑威廉·芬克出版社1978年版《寓言集》)

【鉴赏】:

这一篇体寓言共分六节,每节换韵,基本上每节有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节开门见山,塑造了一只孔武有力的猛狮形象,并交代了狮子向亲朋近邻发出狩猎邀请,为下文做了铺垫。第二节描述山猫等接受邀请,而重点在点明分配协议的内容:平均分配。第三节写猎获的对象“野兔”和猎手们的表现。第四节紧承上一节“征服者们开始拨打各自的算珠”一语,采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把四种动物的不同要求一一拓展开来。接下去,波澜骤起,狮子一反“公正”的常态,撕毁分配协议,要独吞野兔。第五节是狮子的“权利宣言”。它先说猎物一半归己,是因为“合伙”的缘故;接着又称自己的“勇敢”应得另一半。也许是这种强盗逻辑连自己也说服不了,于是狮子索性赤裸裸宣称:“总而言之,我喜欢整只野兔”。第六节叙述了被欺骗的合伙者的反应。在“胡子钢针般竖起”而又“仰天怒吼”的雄师面前,它们不但不敢反抗,反而对狮子曲意奉迎,暴露了可怜可卑的懦夫本质。而作为独裁者的狮子,则在一片缄默和服从中,得意洋洋地和受骗者“拜拜”(再见),独自享受猎物去了。狮子的形象塑造得富有层次,十分丰满,主要是客观的形象描绘代替了主观的脸谱化叙述。狮子在前三节尚不失公正爽直,颇可与正面人物目混珠。待读者深入下去,才恍然大悟:这一切都是狮子的狡猾和阴险的伪装。因为在最初,狮子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还需要合作者的帮助;一俟目的实现,便可以撕破面具,毕露原形了。在现实社会中,狮心人面的形象不亦多乎!拉封丹(法国著名寓言诗人)有一篇寓言叫《母、母山、母绵羊和狮子合伙》,亚尔登略后于拉封丹而写了《狮子的分配》,将合伙者由牛、羊改为山猫、豹子、野猪、恶狼。这样改变有几点好处:一.合伙者都是猛兽,物以类聚;二.狮子对这些猛兽都毫不讲理,更突出了它的专横;三.写狮子撕毁协定,说明强暴者不可信赖。因此,亚尔登寓言的主题更加鲜明,说明了国王的横暴无信,也讥讽了贵族大臣们的软弱无能,可说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画相。亚尔登这则寓言的主人公选择更为合理,描摹更细腻传神,在艺术上也可说青胜于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