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探海记》寓言鉴赏
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他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他探海的观感:/
“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地,/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我躺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后肩。/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
话没说完,全场乱起来了:/老蚌掩着嘴唇嗤嗤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木偶直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你们为什么乱吵乱闹?/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难道我的见解是主观臆造?/
怎么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
【原文出处】:刘征寓言(载《文艺报》1954年第2期)
【鉴赏】:
《木偶探海记》这首寓言诗,以物拟人,写一个木偶在海上漂流一通之后,叽哩哇喇大发议论,得出海水很浅的结论。他的话激起海生动物甚至海边石子的嘲笑、反驳。木偶仍然以实地考察过而自吹自擂,但他越吹得响,越显得滑稽可笑。寓言诗的寓意,正如在最后点明的:“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木偶是木雕的人的形象,有着木质的特性,浮在海水上,水往往只能淹到脚面、后肩等部分,而他也就以为掌握了海水的深度。木偶,虽似人形,但耳不聪,目不明,脑筋死板,有趣的是,他偏偏自作聪明,旁征博引,说海鸥、海燕的胸脯都只能贴着水面,进一步证实海水是如何浅得可怜。如果木偶稍许虚心一点点,问问海龟、海蟹等,也就会知道大海的深度大体是怎么一回事,他没有,也不可能有这般风度,反而有勇气和兴致在海滩上召开大会,宣布考察结果,当别人表示异议时,他还气势汹汹地拍着讲台大耍威风。不愿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人,往往又刚愎自用。这首诗对木偶形象的塑造是很成功的。其成功经验在于:一抓住了木偶似人而木性飘浮的特点;二用大海作背景,海的深与木偶的浅形成强烈反差;三是有机地融汇了社会上某类人的特性与表现,木偶能召集大会“拍着讲台大声叫”,便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者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