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寓言鉴赏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传奇有四则:
第一则:因为背叛了众神对人类的秘密,他被钳锁在高加索山的一块巨岩上,神使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他的肝脏会永久性地再重生。
第二则:普罗米修斯因为受到那惨酷的鸟啄所带来的痛苦的刺激,迫使自己嵌入岩石里愈来愈深,终至于变成群岩中的一块岩石。
第三则:数千年岁月的流逝,他的叛逆已经被遗忘。众神遗忘,鹫鹰遗忘,他自己也遗忘。
第四则:每一个人对这桩毫无意义的事件渐渐感到厌烦。众神厌烦,鹫鹰厌烦,那创口疲倦地合拢。
那块无可解释的巨岩仍然存在——这个传奇仍在企图阐释那不可阐释的。这个传奇的出现有它的事实根据,然而,到头来它终于不可解释。
【原文出处】:《卡夫卡寓言与格言》(张伯权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鉴赏】: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篇传统寓言,而是对四则以同一个人物即以普罗米修斯为中心的传奇的阐释。但它却具有寓言的意蕴。让我们暂且跳过四则传奇,先看看作者通过阐释得出的结论:传奇以有事实根据为始,以不可解释为终。寓言本来是要阐释一个传奇,但结论却是无法阐释。任何阐释都是徒劳无功。阐释本是为了说明,可结果却是对传说的否定。因此,我们又可以说,这是一篇不是阐释的阐释。它要说明这么一个道理:任何真理的产生都有自己的事实根据。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根据消失了,因此,真理也变得无根无据,变得无法解释了。而且,任何探索真理根据的努力,也是既徒劳无功,又令人感到乏味。卡夫卡的这种看法,不仅仅表现在这篇里,在其它很多作品中(如《城堡》)也都有表现。人们感觉到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存在,但却无法弄清楚,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这种力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根据是什么。卡夫卡的语言因其过于简洁,增加了后人理解的困难,但也并非无章可循。作者在列出四则传奇后,不加任何分析,未经任何过渡,直接就得出结论。这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一下子难以接受。但读者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四则传奇的排列颇具匠心。第一则实际上就是关于普罗米修斯传奇的根据。普罗米修斯名闻人间,就是因为他背叛了众神。第二则实际上是普罗米修斯形象的消失。他不堪忍受痛苦,化为岩石,一个神的形象变成了岩石。第三则实际上是普罗米修斯叛逆精神的消失。岁月的流逝,普罗米修斯的叛逆精神被遗忘了。第四则写这种被遗忘的形象和精神在人们的眼中变得毫无意义。人们懒得去探索事实或者说真理的根由,于是导致了前面所述的结论。这种排列具有严密的逻辑。巧妙的安排意在说明原本是有事实根据的真理是如何变成不可解释的这么一个过程:根据——形象消失——精神消失——无意义。无意义导致对探索根据感到厌烦。既然后人对探索感到厌倦,那么一切探索就变得毫无意义,于是真理的根据永远得不到解释。有根有据的真理变得无法解释。不仅是无法解释,而且由于根据不存在了,任何解释也都是徒劳的了。这就是卡夫卡结论的水到渠成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