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与驴》寓言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3 属于: 寓言鉴赏
【原文】:

驴对伊索说道:“以后你作寓言,讲到我时,请你使我说些聪明而有意识的话。”

伊索叫道:“从你口里说些有意识的话!那末,世人将怎样的想呢?人便要称你为道德家而称我为驴了。”

【原文出处】:莱辛寓言(郑振铎译,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莱森寓言》)

【鉴赏】:

这是一则关于寓言家的寓言,一则反映寓言创作规律的寓言。伊索是欧洲寓言的开山祖师。欧洲不仅传诵着他的寓言,也传诵着很多有关他的趣闻轶事,如:“伊索在造船厂”、“舌宴待客”、“喝干海水”、“挑面包担”等等。这些趣闻轶事,本身就是优美的寓言,它们增添了寓言大师伊索的风采。莱辛大概受到这些故事的启发而创作了“伊索与驴”。“伊索与驴”的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反映了寓言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寓言形象往往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动植物会说话,这本身是荒诞的,但它也不能违背生活真实,也就是说,寓言形象要受到原型的自然属性的制约,要逼真传神而不可随意编造。郑振铎先生说得好:“至于所叙的动植物的性格,必然顾察到他们的天然的特性,及大家公认的性情。狐必常是狡猾的,必常是怯弱的,狮必常是勇猛无伦的,狼必常是残忍的,驴必常是愚蠢的。多数的寓言,常以善于描写这些动物的特性使读者手不忍释。如违背于这些通例,则那些必难能成为好的寓言。”“伊索与驴”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创作规律不可动摇;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寓言大师也就成了笨蛋。推而广之,这则寓言也反映了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作品应该忠于现实,作家应该忠于现实。别林斯基说:“艺术的任务不是修改生活,不是美化生活,而是显示生活的实际存在的样子。”(《孟采里,歌德的批评家》)如果一个文艺家由于私心或外界的力量而颠倒美与丑、智与愚、勇与怯、善与恶的关系,任意修改生活,那么他将受到艺术规律的惩罚。伊索不接受驴的请求,正是坚持了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艺术家应有的品质。再推而广之,这则寓言也可以说明客观实事和客观评价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哲学道理。驴,生得很丑,动作笨拙,叫声粗鄙,这是客观实事。别人的评价是这种客观实事的反映。驴要伊索把自己写得聪明一些,说出一些意义深长的话,便是违背了客观实事,因而是办不到的,也是可笑的。因此,一个人要得到好的评价,除了进德修业,多做有益于大众的事,便再无其他办法了。莱辛不仅是寓言作家,也是著名的寓言理论家。他写了五篇关于寓言文体的著名论文,系统论述了他对寓言的看法;他又写了《幻象》、《弓手》、《伊索与驴》等寓言,通过寓言形象表述自己对寓言的看法。《伊索与驴》是最值得重视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