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科》寓言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13 属于: 寓言鉴赏
【原文】: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躧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虽然,非仗明君躬节省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可得耶?

【原文出处】:江盈科《雪涛小说》

【鉴赏】:

治驼故事并非江盈科的创造。三国邯郸淳《笑林》中的“治伛(驼背)”故事,实为其所本。原文是:“平原人有善治伛者,自云:‘不善人百一人耳(治不好的只有百分之一)。’有人曲度(量)八尺,直度三尺,乃厚货(用很多钱)求治。曰:‘君且□(原缺,疑为“伏”字)。’欲上背蹈之。伛者曰:‘将杀我。’曰:‘趣(同‘促’)令君直,焉知死事?”’比较两篇,江文除了对医人形象的描写更为生动外,内容并无不同。然而,它们的寓意却很不一样。《治伛》作为一则笑话,只是一般地讽刺了办事不顾后果的恶劣作风。而《催科》却借题发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作者在议论部分首先把那些只管催交钱粮以讨好上司而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吏同医人进行类比,进而探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由于皇帝不能带头实行节省,不能颁布体察民情宽免赋税的诏令。最高统治者既然置人民痛苦于不顾,那么,“即欲有司(主管官员)不为驼医,可得耶?”这样,文章的批判意义就大为深化了。一般地说,寓言的寓意主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形象描写来体现,并让读者自己在阅读欣赏中得到领会。但有时作家为了使读者了解其创作的特殊意图,或者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深有感慨,而情不能已,往往在故事叙述后发表议论。这些议论引类取譬,定向联想,借题发挥,成为寓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寓言创作的重要手法。例如,本文如果没有后面的议论,便不过是“治伛”故事的改编;有了这一部分,就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治驼故事获得新的生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