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之一。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韩国水利学家郑国的建议,征集大量民工,命郑国主持开凿。渠自中山西瓠口(陕西泾阳)引泾水东流,至三原北会合浊水,用浊水及石川河水道,再引流东经富平、蒲城之南,注水洛水。灌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约为280万亩),亩收一钟(六斛四斗)”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名)日“郑国渠”。汉、魏时为泾水流域的主要灌溉系统。唐时郑白二渠趋于混合,白渠不断发展,郑国渠逐渐淤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