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津古渡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0-10 属于: 广西自治区旅游景区
南津古渡
  位于崇左市城区左江南岸,与原太平府南门隔江相望,故旧名叫府前渡。南津历史悠久,自宋皇}右五年(1053年)设置太平寨时就有渡口,因津头地处南岸,且独1古道,形似石梯,从江边架到岸上,道狭陡峭,为天然石蹬,是北岸通南岸必经之路,故名南津。

   南津处势弯隅,丽水环绕,岸高江深,津道边1棵古老天桃,叶刺参天,绿树浓荫,清静幽雅,风景特美。渡口变态多姿,冬春枯期水浅,半江滩露,平谧碧清,宛如游,悠悠东流:夏霖水涨,上流浪峰俱汇于此,形成波浪壮阔,湍急澎湃,涛声喧哗,犹如雄狮咆啸。春、夏间别有一番奇观美景,过往者无不欣然称赞。明天顺三年(1459年)本城人知县岑芳的《南津晚渡》中写道:“南津官渡回,天晚起苍烟,负担客争路,立沙人待船,风度天定日,衣食足何年,借问营营者,准谋早济川”的佳句(录自粤西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太平知府黄良骥始兴建渡头石岸,自下延上用石头铺砌成阶,津头宽7尺,从底部伸到顶部高130尺,有80余级,途中间设6个平台,便于过往人们歇步,共费铜钱8万串。康熙三十一年通判俞品造船复渡。清嘉庆戊寅年(1818年)以为古渡地形不利,曾将渡口改至小西门外创立渡口,但因地处偏僻,匪息不宁,过渡人稀,新太协姚某又迁渡口还南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太平府始架设浮桥,名丽江桥,几年后废坏,更用船渡至清末、民国时期。

   解放后,南津变成南来北往的交通渡口,县人民政府曾拨款几次修建。1953年9月,用料石铺砌码头,拓宽路面,路宽4.6米,从河下至岸上砌成石阶152级,途问设立平台3处,便人候渡。1956年枯水期始架设浮桥代替渡船,日夜通行,大水涨潮拆除,复用两艘机动船渡人。1979年修建北岸码头101级,道宽4。2米。1981年又在南津码头下水底部增建水泥台阶13级,岸上顶部扩建2级,至今南津共0头167级。

   1985年以后,随着江南大街的修整扩建,南津顶部出人口,恰与大街相衔接,地近火车,汽车站,道口路旁已建成一个几十米宽阔的花圃草坪。花圃旁是五层高楼的南津旅馆,登上楼顶,可鸟瞰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