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
漓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漓江,珠江水系西江(珠江上游干流)的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历史上对漓江的发源地,有三种说法:(一)《水经注》称:“漓水亦出阳海山”,“湘漓同源,分为二分,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称:“湘漓二水,皆出灵川之海阳,行百里,分南北而下。北曰湘……,南曰漓,……”。(二)清·乾隆五至八年任兴安知县的黄海则说,漓水发源于县南之双女井。(三)唐兆民在《灵渠文献粹编》的《引言》中说:“……离水(漓水),实际上就是源出今兴安县西的严冈,上游称源江、中段称石龙江、下游称清水河、水流三十多里的一条溪河,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澪水(零水)”。“可知澪(零)水即是离(漓)水”。 各说所指均系灵渠的水源,并非今天的漓江。
漓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华江乡(四百里越城岭山脉的最高峰)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米(黄海基面)的老山界南侧。四周群山环抱,竹海茫茫,漓江主源乌龟江和砂木江在山脚下高寨村区域的十里峡谷(猫儿山十里峡谷)相会,在南流中西接龙塘江,东纳黑洞江,三江汇合后称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门前与黄柏江、川江汇合称大溶江,至溶江镇附近与灵河汇合,始称漓江。漓江经灵川县过桂林市在平乐县平乐镇北与恭城河汇合,漓江段全长164公里。平乐镇以下称桂江。河流继续南流至梧州汇入西江。
在兴安县境,自溶江镇河口,接古运河灵渠,为漓江起点(古代水文认为:灵渠为漓江的上源 ),接小溶江后出境。
在灵川县境,在小溶江村进入境。漓江境内流域面积2173.29平方公里。 全长45公里,分两段:上段长33.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160米。自小溶江村起,流经峡背、岩头、三街、富丘渡、渡头、双潭、崔家圩、三岔尾;先后纳白云江、潞江、淦江、瀑布水、三百源、甘棠江诸水,沿下秦至大面圩流入桂林市。下段11.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220米,均卵石夹沙泥河底。自大圩镇上力脚村再人县境, 经敢兴、大圩镇至南村,纳黄沙河、涧沙河、潮田河3水,南流至清水潭受古东水,出桂林市郊、下阳朔县。
在桂林市区,漓江在灵川县秦家进入桂林市区,由北向南穿过城区,汇桃花江后至斗鸡山折向南流,过灵川大圩镇又蜿蜒向南,在草坪乡冠岩处入阳朔境,流经市区49.3公里。在桂林水文站(穿山乡樟木村尾)处流域面积为2762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39.2公里,干流长105公里。流域形状为上、下游两头较窄,中间宽的长形多支流河系。大溶江至桂林为岩溶峰林平原,河床比降为0.94‰,市区段河床平均比降为0.44‰。
在阳朔县境,自杨堤乡官岩村流入县境。入本县境流经杨堤、兴坪、福利、阳朔镇、城关、普益、接纳山背河、土岭河、大源河、樟桂河、双月河、田家河、双桥河等支流,至普益乡马草坪入平乐县境,共长69公里,占漓江干流(通常称兴安至平乐河段为漓江,全长164公里) 的42%,为流经各县境最长的一段。
在平乐县境,荔江(荔浦河、漓江、茶江(恭城河)三江在平乐镇相汇称桂江,往南流入昭平县。
河床特征
漓江桂林市区段两岸地面标高在154~132米之间,属一级阶地的堆积物,上部为粉砂质粘土,一般厚度2~4米,下部为砂卵层,最厚达20~30米。河槽宽在125~585米之间,河岸高3~5米。河床由砂、卵石组成,并常年长有水草。河床滩潭相间,滩长潭深。河滩主要分布在董家巷、新码头、解放桥、象山、漓江桥、白果树村、吴家里、王家里、柘木镇及小龙门村附近河段。枯水期河滩水深一般不足1米,滩长一般在500~1000米,其中以吴家里滩为最长,达1970米。河床上的深潭主要分布在白石潭、泗洲湾、木龙渡、伏波山、九娘码头、象山、南溪山、净瓶山、胡子岩、龙门村、马家坊等附近。河段深潭处枯水时水深在6米以上, 最深处是净瓶山潭,水深达14米以上,其次是南溪山和马家坊,水深在12米以上。
漓江阳朔段两岸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也是广西最美丽的河段。从近阳朔县境的潜经村开始,漓江进入峡谷地段,蜿蜒予丛山之中,河谷深切400米。漓江不但河谷深,且河床比降大,平均为千分之四,形成许多滩、洲、峡、矶。县境内漓江有滩38个。两岸有29个宽度不一的泛滥小平原和河漫滩,面积为2397亩,土层厚且质地松软,有机质丰富,酸碱度适中,自然肥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