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解深密经】
全称《圣解深密大乘经》,是3世纪以后出现的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瑜伽行派所依据的根本典籍。
经中根据决择形式对大乘佛教隐义深奥的义理如二谛、阿赖耶识和法相等作了详细的解释。
认为“胜义谛”是真理性的标准,是在“离言自性”的基础上建立的,唯有离开语言概念的自性才是真实的。
在确定标准真理后,方可进一步理解结相瑜伽的方法和实践层次。
在解释阿赖耶识的同时,提出了“阿陀耶识”,认为阿陀那的执义具有能动的意思,阿陀那对于“眼”等五根的统一体有执持作用,故五根的统一体具有感觉,待人死后形体犹在,但无感觉。
阿赖耶识是活动的总体,一切东西都离不开它。
它的收藏是消极被动的,没有阿陀那识那样活跃。
在解释法相时,《解深密经》也涉及到了遍计、依他、圆成三相。
在阐述三无自性的同时,提出了三自性说,认为三自性是了义说,而三无自性是不了义说。
无相和无性是以有相、有性为基础的,有三相后才可以谈论无相。
释迦佛初讲四谛法是偏于“有”,且对小乘人说的,后来讲无相和无性法门是偏重于“空”,主要对大乘人讲,两者皆非究竟之说,究竟之说是向一切乘人所讲的三相、三自性。
这部经以瑜伽解释七义的方法,与其他各经不同,它圆满地解说了印度大乘佛教的唯识思想。
无著著《解深密略释》,220颂,益希德翻译;智藏著《解深密经弥勒品略解》,2卷,70颂。
另有《解深密经释大疏》60卷和《解深密经略释》1卷,缺著者名。
《解深密经》的藏文是益希德翻译的,共四卷又20颂。
鲁耶坚参著《解深密经广释》。
汉文有四种译本,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名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1卷;元魏菩提流支译的《深密解脱经》,5卷;梁真谛译的《佛说解脱经》,1卷;唐玄奘译的《解深密经》,5卷。
其中的前三种同本异译,后一种内容齐全,全经共分序品、胜义谛相品、心意识品、一列法相品、无自性相品、分别瑜伽品、地波罗蜜多品、如来成所作事品等8品,成为法相宗依据的六经之一。
此经对藏传佛教萨迦派也有一定影响。
藏族文化的其它文章:
- 藏族【十六条做人法规】
- 藏族【十六欢喜】
- 藏族【十六心见道】
- 藏族【十六大菩萨】
- 藏族【十方便加行】
- 藏族【十大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