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藏族教育】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1-06 属于: 藏族文化

藏族人口4593330人。

主要聚居在藏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

有本民族语言文字。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藏文创制于7世纪前期。

早期是原始形式的教育,在生产和生活中,家长对子女、长者对幼者采用言传身教方式,传授生产技能和生活知识。

长期以来,藏族教育受宗教影响极深。

7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执政,佛教自中原地区及印度、尼泊尔传入吐蕃。

松赞干布令人创制藏文,颁行王室贵族学习藏文的法规,派大批青年到唐都长安读国学。

参照唐制、结合吐蕃实际,订立各种典章制度。

聘请唐朝、印度、尼泊尔僧人翻译佛教经典,为吐蕃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世纪初,藏王赤松德赞派人去印度及内地学习佛教,迎请印度高僧寂护、莲花生等人入蕃,创建西藏第一座佛教学经寺院——桑耶寺,开佛教寺院教育之先河。

与此同时,著名医学大宇妥·云丹贡布(729——854)创建医师学校,第一期学生有30多名,后增至3000余人。

以汉医理论为基础,兼收各国先进医学经验,写成藏医学巨著——《居悉》(即《四部医典》)奠定了藏医学的理论基础。

1074年噶当派桑普寺建立,开始了经院教育讲、辩、著实践的学风。

13世纪初,萨迦派班·贡噶坚赞(1182-1251)总结寺院教学经验,撰写《智者入门》等教法专著,为寺院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15世纪初宗喀巴(1357一1419)建甘丹寺创格鲁派,改革学经制度,提倡先显后密次第修习。

其弟子先后建哲蚌、色拉、甘丹、扎什伦布等大规模学经寺院。

1577年建塔尔寺(青海湟中),1710年建拉卜楞寺(甘肃夏河),连同西藏四大寺,合称黄教六大寺院。

这些寺院都有系统的显密宗学经组织,有些寺院设有专学历算、医学的部门,有的还设有印经院等出版机构。

1671年,宁玛派又在西藏扎囊建立以注重藏族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学习为主的敏珠林寺。

清代,建立以达赖喇嘛为首的格鲁派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后,在拉萨设立培训僧俗官员的专门学校。

寺院教育还传播到蒙古族土族等民族地区。

寺院教育有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以格鲁派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为例,有磋钦、扎仓、康村、密村等僧人教学组织。

有入学登记、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独特制度。

显宗学习五部大论,分十三学级,通过答辩方式进行教学、复习与考试后,可以参加“拉然巴”、“磋然巴”、“林色”“朵然巴”等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考试。

取得“格西”学位,表明显宗学程结束,可入上下密院修习密宗。

藏族学校教育始于清末和民国时期。

1907年,赵尔丰在四川巴塘分设学区,创办官话学堂,吸收藏族子弟就读。

民国初年,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实行革新措施,未获成效。

1916年,创立拉萨“门孜康”(医算局),实行医疗、科研、教学三结合体制,招生、教学等方面都超出寺院范围,面向社会,获得了突破性进步。

1934年,民国政府在拉萨开办国立小学,学生以川邦、回邦和汉商子弟为主,有部分藏族子弟。

此外西藏还出现了十多所私立藏文小学。

在甘肃兴办了以拉卜楞寺为中心的几所小学。

青海、云南藏族地区也办过一些小学。

西宁和北京创建了“蒙藏学校”,但入学藏族学生较少。

藏族文化的其它文章:

  • 藏族【十六条做人法规】
  • 藏族【十六欢喜】
  • 藏族【十六心见道】
  • 藏族【十六大菩萨】
  • 藏族【十方便加行】
  • 藏族【十大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