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斗士”的摇篮(苏丹)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20 属于: 世界民俗大观

居住在苏丹的奴巴族,酷爱角斗,他们把“角斗”看作是培养男子们骁勇、机智、意志的一种传统活动。男孩一般长到十三岁,就要接受严格的角斗训练。这种训练大体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基本功和要领。这一阶段学习结束后,家里要为他举行仪式,在仪式上,父亲把四条白色的带子围在角斗士的脖子和胸上,标志着可以和同级的同伴们参加非正式的角斗。进入第三阶段时,要举行一个庆祝会,角斗士在年轻朋友的陪同下,首先向客人们敬礼,然后在会上烹调一只小公,敬献给贵人。这时,角斗士要当众进行第一次角斗。四个阶段的训练,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是对年轻人意志的磨炼,当第四阶段完成后,角斗士就有资格参加正式的角斗比赛了。

角斗同其它娱乐活动一样,并没有专门规定举行的次数,而是根据人们的情绪、意愿。一般说来,角斗的次数视收成的好坏而定,丰收的年成,角斗几乎每天都举行;遇到荒年,只是偶尔举行一次。

正式角斗是非常隆重的,全村人都来参加。赛前,角斗者向另一方发出邀请,被邀请者在夜幕降临前到达比赛村庄。这时,有一个人手举一个用兽皮做的三角形仪式标旗,用旗杆反复敲打地面。另一个人吹响长长的角号,宣布角斗即将开始。听到号声,竞赛者从四面八方来到比赛地点,各村庄都举着代表本村庄标志的旗帜,整个赛场充满了搏斗前的热烈、紧张的气氛。

角斗者可以自由选择对手,每个赛者身上要撒上些植物灰烬。角斗开始后,双方并不急于接触,而是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以便伺机行动,这样,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才能分出胜负。角斗胜利者,受到众人的爱戴和尊敬。在一片欢呼喝彩声中,大家把胜利者抛向高处,最后把胜利者扛在肩上,向全村人报喜。

比赛结束后,举行发奖仪式,对角斗夺魁者的最高奖赏,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而是一根槐树枝。这根槐树枝烧掉后的灰烬,要保留起来,准备在下次角斗时,撒在角斗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