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牛岛(印尼)
位于太平洋上的马都拉岛,又称为“赛牛岛”。自古以来,马都拉人就喜爱赛牛,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这种游戏是从劳动中发展起来的。在农业生产中,马都拉人用两只牛来犁地,久而久之,他们便产生了进行犁地竞赛的兴趣。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牛能最先从这边的田畦到达另一边的田畦,那对跑得最快的牛因获得胜利而得到大家的喝彩,拥有这对牛的农民也引以为荣。后来,农民们嫌田间太狭窄,竞赛不够味,于是便利用闲暇时间,将牛带到旷地上比赛,渐渐地发展为村与村、区与区之间的比赛,于是赛牛便成为马都拉人的一种独特风俗。
参加比赛的牛都是雄牛,这些牛必须是褐黄色,身高最少一百二十公分,年龄最小三岁半。它们都经过牛主的一番苦心喂养,不须犁田;每天由主人替它们洗澡、按摩、捉虱子等;尾巴长了,主人还给它修剪;每天还要作四小时的日光浴;它们的食物也非常讲究,除草料外,还有鸡蛋、喝啤酒和咖啡等。
比赛开始前,必须举行一种仪式,那就是给所有参加比赛的牛穿上“礼服”,绕场一周,“礼服”随牛主所好,而有不同的款式。牛主在牛腰、颈项间系两三块缀有无数小铜铃的美丽带子;在牛面牛角上分别佩带一个缀上银花的面罩和绒布角套,并在刻上各种各样花纹的竹制牛轭上,竖立三条彩色的小木柱,中间一条的上端插着一把特制的美丽纱伞,左右两条则结上各种花纸等。这些牛在绕场时,有“加美兰”乐队在前面演奏助兴,而牛主、助手与骑士则跟随在后面。
比赛开始时,牛身上的全套“礼服”必须除下,并在每一头牛的身上佩带一个号码,骑手们身穿马都拉民族服装,头缠红色或黑色头巾。随着裁判员一声喇叭,一对对牛奋力向终点冲去,跳跃奔腾,景象颇为壮观。
赛牛场的面积有不同标准,区际赛地是一百乘四十米,县际赛地是一百二十乘四十米,州际赛地是一百三十乘四十米,至于比赛距离全长皆是一百一十米。
马都拉人对赛牛风俗非常重视,为奖励赛牛获胜者,1956年,印尼已故总统苏加诺曾捐赠一座银杯,作为一年一度在马都拉首府——巴默卡山举行赛牛盛会中夺取的锦标。而每逢赛牛期间,都吸引了许多来自印尼各地的参观者和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