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动物现象_未解知识百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0 属于: 知识百科

  •   在水里、地上、空中,均有奇异的动物或动物现象出现。这些动物与我们已知的类、兽类、禽类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动物还有着非凡的智能;少数动物具有的特殊能力,简直可以堪称神奇。也许,现在是该对动物刮目相看的时候了。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所绘制的水怪图水域里的奇异动物由于地球的水资源分为海水和淡水两大类,水域里的奇异动物也分为。海怪”和“湖怪”两大类。“河怪”很少见,第七章提到过一次河怪目击案,那个河怪被怀疑为来自另类文明世界。

      A?出没无常的海怪对海洋生物学家来说,最神秘的海洋动物,莫过于海怪了。关于海怪的传说与事实,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著作中描述过出没于利比里亚海的巨型状怪物:“沿岸航行的水手多次见到过许多的残骸,他们认为这些牛都是被海蛇吃掉的。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只遭到海蛇的袭击,它能窜到有三层楼板的战船上,把船掀翻。”

      挪威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海怪的故事,千百年来,挪威渔民常被这些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大海怪吓破了胆。据说,有一头成年的挪威海怪,背长约750米;它的脊骨高低不平;浮在水面上时,触角像一束束的海藻随波漂动。如此巨大的海怪,常被误认为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岛屿。1755年,挪威卑尔根地区的庞托比丹主教,在挪威以南的北海中见到一些出没不定的漂浮小岛,可能就是这种巨型海怪。

      1817年,在美国萨诸塞州格洛斯特港附近的海面上,不时有海怪出没。一位叫所罗门·阿廉的商船船长目击了一只长约40米的海怪。他描述说,这只海怪“身体粗得像个啤酒桶,皮肤呈暗褐色,脑袋有马头那么大。它在水面游得很慢,后来笔直地钻进海里消失了”。

      1848年,英国巡洋舰“戴迪娜丝”号在非洲南端风急浪涌的好望角海域航行时,发现一条巨型“海蟒”:它露出海面的身体就长达18米,“蟒头”离水面l米多,闪闪发光的眼睛十分吓人。舰长将这次目击过程详细地记在航海日志上,并附上海怪的画像,一起上交给了海军总部。

      1851年1月13日黎明时分,两艘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捕鲸船“蒙诺格海拉”号和“贝克西莫兹”号,正在南大西洋无风区缓慢航行。突然,“蒙诺格海拉”号的了望员发现海水中有个黑乎乎的东西,凭经验判断,这不是鲸,因为鲸不会如此庞大。船长希伯里判断这是一条巨型“海蛇”,于是带领全体船员捕猎它。三只铁标命中海蛇,海蛇向水卜沉去,绞盘上连着铁标的几百米绳索,都放完了。夜幕降临后,海蛇大概苏醒了,“蒙诺格海拉”号的船员们和它展开了拉锯战。绳索绷得“咔咔”作响,船被海蛇拖着走了很远。到第二天凌晨4时,绳索开始松弛,几位身强力壮的海员一起使,用绞盘收回放出韵长绳。不久,一条长33米的海蛇浮出水面。它的头围有7米,背黑腹黄,躯十上还长着四个鳍状物,这样大的海蛇实在是太可怕了。

      船长希伯里很想将整条海蛇带回美国,无奈体积太大,只好砍下头带走。海蛇头令人恐惧,嘴里长着94颗有人手指那么粗的尖牙利齿。出人意料的是,海蛇全身被10厘米厚的透明油脂包裹着。这层油脂有超一流的润滑特性,难怪身体庞大的海蛇游速惊人。船员们把全部油脂刮下来用了三天时间,为了不耽误捕鲸的工作,他们把刮下的十桶油脂交给返回的“贝克西莫兹”号捎回美国,躯干的其余部分只得丢弃。此后,捕获巨型海蛇的消息在美国传开了,但希伯里的船却失踪了。四年之后,有人终于找到一个印有“蒙诺格海拉”标志的油桶,人们揣测:捕鲸船受到了海蛇同伴的报复……

      1861年11月30日,法国军舰“阿列克顿”号在大西洋加内利群:岛附近的海面上,发现一头巨怪如漂浮的小岛正在缓缓移动。它的头像海蛇,几根长长的触手时隐时现,触手后面是一对乌黑的眼睛。几分钟后,船上五门大炮一齐开火,但在慌乱中无一发炮弹命中,反而激怒了巨怪。它冲过来,用触手抓住船帮,军舰开始倾斜。船员们用尽一切手段与之搏斗,终于将它赶走。

      1905年,英国皇家动物学会的科学工作者在巴西大西洋沿岸发现了巨大的海怪。它颈粗如人的躯体,头似巨龟,又像马头;体形似蛇,有许多驼峰,游动时驼峰上下起伏;背黑腹白,多在夏季出现,从不攻击人或船只。

      1939年,加拿大温哥华港不远处的太平洋海面上,一头海怪跃出水面,正好被一艘汽艇所发现。只见它身上长满了鬃毛,露出水面的身躯长约12米,两只巨眼闪着亮光。

      1942年,英国军人在一处海滩上发现了一具巨大而陌生的海生动物尸体。由于尸体已严重腐烂,他们记下了骨架的详细数据,就将它烧毁了。从骨架看,它与史前的蛇颈相似。

      1959年,两名美国青年在海岸附近玩机帆船。突然海面上出现了一个又黑又长的怪物,它昂起蛇头似的脑袋,飞快地游过来;口如血盆,眼闪寒光。吓得两位青年急忙改变了航向。

      1977年4月25日,日本一艘渔船在新西兰附近海域捞到一具海怪的尸体。它身长10米左右,颈长1?5米,尾长2米,重约2吨。综合其他特征分析,有许多学者怀疑它是6500万年前已灭绝了的恐龙的子孙,有些学者干脆宣布它就是活着的蛇颈龙。

      1980年,在温哥华附近海上捕鱼的渔民,突然发现海面上昂起一只海怪的脑袋:它的两只巨眼像眼一样闪着寒光;更奇怪的是,它一只眼睛死死地盯着人和船只,另一只却向水下窥视。

      1982年,上海郊区镇海县的渔民在东海渔场捞到一副罕见巨骨。经鉴定,它属于一种未知的海生动物。

      B?形形色色的湖怪提起湖怪,人们首先会想到尼斯湖。尼斯湖地处英国苏格兰北部,周围群山环绕,湖岸异常陡峭,平均水深200米。1802年春和1880年秋,都有人看到湖中伸出一个带着细长脖子的怪物脑袋。1933年夏天,有位叫格兰特的兽医在此亲眼目睹“一只巨兽在湖中昂首嬉水”的情景;不久,一个叫威尔逊的人又拍到一张使人触目惊心的怪兽照片。从此,尼斯湖就为世人所关注。60年代以后,科学家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对湖区进行了多次详细周密的考察,获取了一些宝贵的证据。比如1967年春,水下摄影拍到一张活动着的鳍,它呈菱形,长约2米。1975年6月20日,英美联合搜寻小组的科学家在水深20米处,拍到了第一张湖怪的“全身照”。经对照片的分析确认:怪兽体长约15米,颈长3~4米,躯干呈菱形,两侧长了四个扁平的菱形鳍脚,背上有两个驼峰状突起,小脑袋上长着一个短角,嘴里有牙。它很像生活在6500万年以前的海生蛇颈龙。

      存在湖怪的地方,绝不仅仅尼斯湖一处。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在前苏联、法国、日本、刚果及我国的一些湖泊发现了怪兽。

      前苏联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柯尔湖,传说这里的水中生活着一种奇怪的“水骆驼”。这里多次发生“水骆驼”袭击吞食人和的事件。柯尔湖还有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不论是旱季还是雨季,湖水始终不增不减,保持恒定。1974年,摄影师安那托里·别切尔斯基来柯尔湖“碰运气”,他虽然没有拍到怪兽的照片,但拍到了怪兽在水下游动时在水面形成的水流波纹,据分析,怪兽约有15米长。

      西伯利亚的哈依尔湖,长期以来,人们传说有怪兽盘踞在湖里。这个浩瀚的湖泊居然无鱼,水鸟不敢停留,湖面结冰的时间也很迟。1964年1月,意大利一支探险队在这里发现一个全身乌黑、体长10米、状似恐龙的庞然大物。同年11月,坚守在湖畔的莫斯科大学调查队连续两次目击到湖怪,据说很像尼斯湖怪兽。

      法国东北部的德里亚梅克湖,曾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过湖怪。它身体扁平,长约15米。

      日本屈斜路湖的周围常常笼罩着一层灰色浓雾,自1974年以来,已有200余人先后40余次在此目击到湖怪。这头湖怪全身呈灰黑色,有6~7米长,背上有两三个驼峰,眼睛呈银白色。它多在夏季的晴天浮出水面。

      刚果境内出现的湖怪很有科研价值。早在古代,当地的土著俾格米人——一种身材极矮的黑种人,就经常发现一种形似恐龙的动物。据说它在出现和消失的时候,都有一个淡红色的光环闪烁。1770年,一位法国传教士见到过湖怪;20世纪初,一个德国野生动物考察队也有此经历。近年来,人们的注意力渐渐集中在泰莱湖,这里多次出现体大头小、蛇颈长尾、皮光无毛、叫声似牛的湖怪。吃过这种湖怪肉的当地人都中毒而死。科考队在湖岸发现过新鲜的湖怪足迹:爪印0?9米长,爪距2?4米,一直通到湖里。科考队还拍下了巨兽露出水面的镜头:小小的脑袋东张西望,脖子又长又细,背非常宽阔,皮色黝黑、无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巨兽在水面停留了约20分钟,才钻入水底深渊。

      在我国青藏高原这个神秘之境,是湖怪“荟萃”之地。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山区,散落着许多明珠般的大小湖泊。相传湖中时有“神牛”出没,它们像青灰色的牦牛,然而众所周知,高原的牛是不能潜水的。这些“牛”甚至会上岸与家养的黄牛杂交,繁衍出被称为“错朗”的后代。

      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位于中尼边境西藏一侧,在它以西的吉隆沟原始森林,有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但水深莫测的白果湖。这里的边防军人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马儿一到湖边就狂嘶不已,惶恐地后退,或者掉头就跑;冬天,湖面冰层下时有响声,湖中有一片区域从不结冰。有一次,几位战士还目睹了湖怪的真容:忽然湖面波涛汹涌,水面露出一只“大水牛”的光背,呈黑灰色,它的头像一个罕见的牛头,长有双角;它一边游动,一边发出“嗬、嗬”的声响,几秒钟后,便潜入水下去了。

      长白山横亘在东北边疆,它主峰附近的白头山天池是中朝两国的界湖。湖面海拔2194米,最深处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面积9平方千米,是典型的火山湖。自1962年8月作家雷加等六人用望远镜在此发现五只湖怪以来,已有上百人先后十次目睹这一奇观。湖怪特征归纳起来为:头比牛头大,嘴突出,颈长(1米左右,颈根有白色环带),体硕(长3米以上),圆眼(似乒乓球大小),毛黑褐色。1981年9月2日中午,《新观察》记者曾用高级相机拍下一张天池湖怪的照片,;这证明天池确有某种奇怪动物存在着。

      地方志中也曾记载过天池湖怪。最早的记载出自《奉天通志》:100多年前,“有猎者四人,至天池钓鳌台,见芝盘峰下,有物出水:金黄色,头大如盎,方顶有角,长颈多须;低头摇动,如吸水状。众惶,登坡至半,忽闻轰隆一声,四顾不见,均以为蛇龙。”《长白山岗志略》记载更详:“行路人徐永顺云,光绪二十九年(注:1903年)五月,其弟复顺随王让、俞福等六人,到长白山猎鹿,追至天池,过来一物,大如水牛,吼声震耳,状欲扑人,众甚惧,相对失色。俞急取枪急放,不中,物目眈眈,势将噬俞。复顺腰携六轮小枪,暗取放之,中物腹,咆哮长鸣,伏于池中。须臾,雹落如雨,大者寸许,六人各避石下;池内起浓雾,毫无所见。”

      种种迹象表明,民间传说、近年来的发现及地方志中的记载,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天池湖怪之说,确实有根有据。

      湖北省洪湖县背靠百里洪湖,自1969年以来,在离县城40余千米的龙口镇双潭村的双潭里,多次出现水怪,目击者已达数千人。据目击者称,水怪体长10多米,颈粗似水桶,长约1米,颈根以上为白色;头呈长圆形,状如蛇头,脸如面盆般大小;夜间露出水面时,双眼会发出红色寒光,亮度相当于5瓦的灯泡,令人毛骨悚然,但它从未伤过人。

      1986年初的一天,是水怪露面最热闹的一次。这天风和日丽,水面平静,水怪悠闲自如地缓游于潭中央,围观的群众和学生用小石掷它,它毫不在乎,反而越“玩”越起劲,在潭内激起较大的漩涡。这种场面接连几天出现,观者达2000余人。两个月后,中科院水生动物研究所派出考察队前来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发现,双潭已有700余年历史,为长江大堤溃决而成,面积百余亩,水深20米,水质优良,距长江约2千米;潭底有很多水桶粗的翻水洞与长江相通,故从未干涸过。因此专家们认为,“怪物”是物不是怪,它可能是来自长江的未知生物。

      这些奇异的海怪和湖怪到底是什么呢?对于海怪,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人类对浩瀚的海洋还知之不多,天知道里面有些什么!海洋里存在一些神奇的生物,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然而湖怪可就真的有些“怪”!以尼斯湖和白头山天池的湖怪为例,它们与早已绝迹的蛇颈龙相似。但是,如果它们真是劫后余生的恐龙后代,怎么可能在狭窄的、缺乏食物来源的湖中生存繁衍呢?再者,任何一个物种,要保证连续、持久的繁衍,就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否则会因体质不断退化而灭绝;而人们发现的湖怪几乎都是偶然出现、难得一见的个体。

      看来,水域奇异动物的奥秘,并不只涉及生物进化史和动物分类学等学科。

      陆地上的奇异动物海怪和湖怪的案例表明,可能还有大量的史前动物活动在地球的一些角落。在陆地上,人们也发现了一些“复活”的绝种动物。

      神秘的类人生物,可能表明人类有必要重新审视复杂的人类进化史;在离文明城市不远的地方,或许就有我们的近亲正过着山顶洞人的生活。神秘的类人生物,也可能是来自未知世界的试验动物。

      如同植物有人形何首乌一样,动物也以神奇的图案,讲述着它们与大自然的神秘感应。

      A?“复活”的绝种动物随着物种的进化,加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动物在不同时期从进化环节中消失。然而,未曾料到的是,至今仍有一些已绝种的动物在活动。这种现象在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飞禽中均有出现。这究竟是“复活”,还是它们原本就生活在某个地方——甚至是有别于我们这个时空的地方?在非洲的茂密森林里,当地人声称有一种出没于森林和沼泽地的矮象。比利时探险家法朗辛中尉带领一个考察队,深入刚果丛林寻找矮象,经过几十天的努力,总算找到了一张矮象皮和一对象牙。据此推断:这头成年矮象高约1?5米,属于百万年前已灭绝的一个物种。

      然而,至今人们仍未捕到矮象,是因为它们在森林里能疾跑如飞?还是因为只是偶尔光临我们的世界?1942年,美国一名空军少校驾驶一架战斗机,沿马来群岛海岸线飞行。突然飞机失事,他连忙跳伞,降落到一个荒岛上。岛上长满了亚热带树木和花草。少校非常沉着,向丛林中走去,希望找到一点水。他刚进到一个洞里,忽然丛林中传出一阵巨大的响声,接着,奔出一只巨大的爬行动物——它长达5米,一张大嘴,上下颚很长,还有一条又长又粗的尾巴。

      这个爬行动物飞快地向树丛扑去,树丛中窜出一头野,夺路而逃。爬行动物在后面紧追不舍,边追边吼,巨大的吼声惊得林中藏匿的动物四下逃窜。少校获救后讲述了自己的见闻,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他在岛上遇见的是一条库木杜恐龙——而它早在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就绝种了。

      在巴西,人们还发现一种“猪牛”。它有些像猪,但又不是猪。这种动物,科学界认为早已在7000万年前就绝种了,考古学家在北美洲发现过这种动物的完整化石。1975年夏天,美国的瓦提齐尔教授在巴西格兰查科丛林,发现一群高约0?9米的猪牛在奔跑。教授追之不及,但他找到一具当地人丢弃的猪牛骨架和一张皮,这足以证明猪牛确实还存在着。

      B?神秘的类人生物迄今为止,人们在陆地上发现的神秘类人生物(不含UFO乘员),主要有野人、雪人、大脚怪和巨型类人生物。

      野人在我国古籍中就有记载。如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所修的《郧阳府志》称,山中“多毛人,长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山啮难犬”。从今日野人的分布地区来看,当以鄂西北的神农架最为有名。尤其在1976年,这里连续发生了数起野人出没事件,震惊了全国。

      1976年5月14日凌晨1时,五名当地干部乘着吉普车在林区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人形生物在攀崖时滑落在地上。大家下车向它包抄过去,借助车灯可以看清它长得很家人,眼睛尤其像,脸长嘴突,额部有毛发下垂;它四肢粗长,已明显分化出前臂与后腿;浑身毛色棕红,但脚上是黑毛,臂毛下垂约10厘米长;身躯肥壮,臂部发达,没有尾巴。包括司机在内的六位目击者都赤手空拳,又不清楚怪物的“底牌”,只得让它走了。它直立行走比较笨拙,看来爬行的时候居多。

      6月19日上午和10月18日下午,附近房县的村民、教师和学生,看到一个身高1?8米的棕红色人形披毛怪物。它不但会直立行走,还会用“手”撩起额前的长发看人。人们拾到了它的一些毛发。

      在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高加索山脉等地出没的野人被称为雪人。雪人生活在海拔4000~6000米的雪山中。在西藏日喀则樟木地区,;当地居民常同雪人不期而遇。这个地方的一个村庄有台水磨,白天村民常在那里磨青稞面,晚上便有雪人模仿人的动作,往磨心里撤沙子,边撒边磨。当地人传说,雄雪人专抢女人,雌雪人专抢男人;雪人力气大,能打死;雌雪人还常带着孩子出来,似乎与我们人一样,也有母爱。

      在前苏联,人们曾多次捕获雪人。1941年冬,苏军在高加索捉到一个身高1?8米的雪人。它浑身赤裸,长满牛毛一般的又粗又乱的褐色毛发,脸部的毛又稀又短,长发披肩;有像人一样的手和脚,能直立行走。在暖和的屋子里,雪人大量出汗,气味难闻,加之脾气暴躁,很难驯服,人们就把它放了。1989年9月21日,萨拉托夫几个看守苹果园的青年也抓住一个偷食苹果的雪人,但还是被它挣脱绳索跑了。

      根据多年收集到的资料,前苏联科学家已经掌握了雪人的主要特征:它们能在深山密林、雪地悬崖间直立行走,攀跃灵活;它们是穴居动物,但吃肉时,会分割开来一块一块地吃;它们甚至会吹口哨,像人一样哈哈大笑,但不会说话。

      生活在北美洲原始森林里的野人,被称为“大脚怪”。这类野人全身长满黑毛,身高超过2米,体重达200千克,脑袋呈奇怪的椭圆。它们主要出没于美国西北部人烟稀少的地方,曾惊吓过许多旅游者。加州的伊凡·马克斯夫妇,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致力于“大脚怪”

      的考察;经33年的艰辛工作,他们在加州以北地区拍摄到很多“大脚怪”的珍贵镜头,后被制作成纪录片,轰动一时。

      以上这几类野人,不同于目前任何一种已知的动物,但具有与高等灵长类相同的进化趋势。前苏联学者玻尔希涅夫认为,它们是类人猿和人之间的过渡性动物,接近于石器时代的人,但没有语言,因此仍不能称其为人。这就是说,野人现象表明,人类对自身进化的历史尚需重新审视。不过,这种推论又产生了新的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至今仍未发现野人的群体?它们是如何躲过人们追踪的呢?有人相信,地球上出现过来自其他世界——也许是其他星球的怪异生物。于是就有人怀疑,人们所见到的野人个体,有可能来自未知世界。这种怀疑是有事实根据的。

      历史上,在英国和比利时都出现过令人惊讶的不明足迹。1855年2月8日清晨,在英国迪温郡18个村庄的雪地上,出现了类似驴蹄的脚印——以30厘米的等距离间隔延伸,无论是栅栏围起的庭院,还是房顶或墙壁上,都可以见到这种蹄印。看来在一夜之间,这个不明的两足生物笔直地向前走了几十千米;它一路上翻山越野,上房越墙,并“渡”过一条大河。更惊人的是,有的足迹显示出它可以穿透实体行进。1946年1月10日,类似的足印也出现在比利时境内,不过只延伸了800米。这些不明足迹无法从地球生物界中找到答案,它是UFO乘员从空中绘制的图案,还是未知世界生物的脚印?1952年9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小村庄的一群孩子,发现一个鲜红的怪物从村子后面的树林里走出来。当地宪兵获悉后前来搜查,果然找到了那个怪物:它身高约4米,大致与人相似,穿着像是橡胶做的红衣服;头上戴着防护帽,面孔呈红色,两只大眼睛呈橘黄色;身上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怪物像是在地面上移动而不是在走动,这种情景,吓得孩子们和宪兵带去的狗扭头就跑。一小时后,大队警察赶到,已找不到怪物了,但难闻的气味仍浓,并且空气中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移动似的——莫非怪物会隐形?1963年7月23日午夜l点,美国俄勒冈州有三个青年正驱车疾驰,前方突然出现一个高达4米的人形生物。它长着灰色的头发,绿色的眼睛,正在漫不经心地横穿公路。几天以后,在离此地不远的刘易斯河岸边,一对钓鱼的夫妇看见河对岸有一个“野人”在瞧着他们。它身高不下4米,穿戴着“风衣”。根据脚印判断,这巨型人形生物体重超过350千克。

      上面几个事例中的怪异生物,很可能是来自未知世界——比如外星人发送到地球上来的实验动物,甚至也不能排除他们就是外星人这种可能。由此逆推,那些被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介于猿、人之间的过渡性动物,它们怎么能以原始的方式与拥有发达科技的人类周旋,而至今仍超然独处,未被俘一“人”呢?它们是否也来自于我们尚未认知的世界呢?C?神秘的感应我国的道教有“天人感应”之说,现在看来,植物和动物都与大自然有某种感应。植物中有人形何首乌,动物中也有母鸡生下具有彗星或星座图案的“天文蛋”

      、马的体表出现复杂的几何或人形图案这些有趣的现象。

      宇宙中遥远天体的运行竟会与动物发生莫名其妙的联系。从1682年开始,每逢哈雷彗星以76年的周期在太阳系中遨游,并在地球附近出现时,都会有“天文蛋”降生。

      最早的那个蛋出现在德国的玛尔堡,蛋壳上布满星辰花纹。76年之后的1758年,英国霍伊克乡村的一只母鸡,生下了一个蛋壳上有清晰彗星图案的蛋。接下来的1834年和1910年,又有两个“彗星蛋”鬼使神差n件别在希腊和法国诞生。这些彗星图案十分规则,如雕似印,“可任君擦拭”。

      这里的规律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很明显,1986年将再次降生“彗星蛋”。早在1950年,欧美的20多个国家都建立了调查网络,最终结果显示:1986年,意大利博尔戈一个农民家里的母鸡,生出了“彗星蛋”。

      “天文蛋”不只是有“彗星蛋”。1988年3月18日,我国发生日偏食之际,就发现了两个有着与星座对应的斑块的“星座蛋”。其中一个蛋的斑块,构成了相当规则的北斗七星图案,这个蛋降生在四川自贡市;另一个蛋的斑块,则构成了猎户星座的清晰图案,这个蛋降生在江苏泰州市。

      这些星体图案是怎么“印”上去的呢?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事既非人为,母鸡也不“知情”。事实上,除了少数专业人员之外,又有几人懂得这些图案呢?他们又有何种雕印的技术去搞伪造呢?人且不能,何谈母鸡!

      1992年真1月,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市一名女人买了匹白马。从1993年4月初开始,这匹马的身上开始出现令人费解的可变图案:先是在马肚子的皮毛上突然出现一个清晰的图案——这是一个直径8厘米的完美规则的圆圈,它的正中有一个字母“M”。四个月之后的8月初,。M”字母一下子变成一个与那个圆圈外接的等边三角形。这个图案一直持续到9月底,以后它依次发生了如下变化:等边三角形逐渐扩大,直到那个圆圈成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几天后,在内切圆中突然出现一个站立的小人,它的脑袋样子很怪,像蜡烛的火苗;它的两手扶着三角形的边,脚站在底边上。1994年4月15日以后,那个小人的两条腿变得向两边岔开,它的右手消失了,左手好像提着一个小提包。两天后,图案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很像桨叶夹角约30度的螺旋桨形状的复杂图案;小人的头部处在右桨叶内,躯干在右桨叶外面,双腿叉开站着,手隐去了;左桨叶内有一颗小五角星。到1994年10月底,这个图案永远消失了。

      很明显,这些图案并非人工打上的烙印。因为这样会烧焦皮毛,而且马的毛在不断新陈代谢,长出的新毛并不影响图案的稳定性。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没有从马身上剪下一些毛样来进行研究。这些深色的马毛是可以提供一些信息的。

      这种感应可以揭示什么样的联系?生物界之谜真是别有奥妙,也很有趣。

      天空中的奇异动物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传说中有鳞有须,活跃于水天之间,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古代有过龙吗?现在科学界认为:龙是古人对多种动物的想像合成,历史上并无这种动物。

      那么历史上有过大鹏鸟吗?有过凤凰吗?时至今日仍偶尔出现的“蛾人”又是什么动物呢?飞鸟虽翱翔于天空。却终须落地,可是“蛾人”的巢穴在哪里呢?A?大鹏鸟之谜大鹏鸟是神话传说中的大鸟。优美的神话、古老的传说,给这种巨鸟涂上了神奇的色彩,令人们遐想联翩。那么,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这种鸟呢?始祖鸟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庄子就描绘过这种巨鸟。他说:大鹏鸟不知有几千里大,它飞起来像天上的一大块云,一下子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一飞就飞半年之久。

      阿拉伯人也有巨鸟的传说。《天方夜谭》的《辛巴达航海历险记》中曾两次提到“神鹰”,并详细记述过下面这个故事:辛巴达被意外地留在了一个荒岛上,他发现一间光滑的大圆房子,绕它一周要走50步,可是没有门。他正感到奇怪时,天空忽然暗了下来。他抬头一望,是一只“神鹰”从天而降,它张开的翅膀竟遮住了太阳光——原来,那光滑的大圆房子是它的蛋。辛巴达把自己绑在“神鹰”的爪上,第二天一早,“神鹰”起飞,把他带离荒岛,送上了高原。辛巴达得以辗转回到家乡。第二次遇到“神鹰”蛋,辛巴达的同伴不听劝阻,打碎了鸟蛋,把快要出壳的鸟儿杀死了。“神鹰”十分气愤,从高空扔下巨石,把他们的船给击沉了。

      1376年,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巴图塔在与辛巴达沉船相同的海域,也遇上了巨鸟。巨鸟翅膀扇起的风,使他们的帆船驶出了无风区。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里也提到过巨鸟。他说,一个埃及祭司告诉他,在尼罗河源头(今非洲中部),有一种巨鸟,能抓起成人飞上天。

      在非洲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传说中的巨鸟翼展有32步,前后有10步长,能抓起一头大象飞向天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给元朝皇帝忽必烈讲了这件事。忽必烈很感兴趣,便派出特使前往马达加斯加,去证实是否存在着传说中的巨鸟。也不知特使是否到了马达加斯加,反正他带回来一根长达20米的巨鸟羽毛,人的双手仅能围住毛管。

      1658年,法国海军上将弗拉葛特,根据他在岛上长期生活的经历,写了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马达加斯加史》,他描写的巨鸟蛋比鸵鸟蛋大得多。然而真正揭开巨鸟面纱、足以证实传说真假的,是1851年一个商人的发现——他在马达加斯加岛南岸找到三个巨大的鸟蛋和一些鸟骨的残片。据测量,巨鸟蛋的容积达9升,比鸵鸟蛋大六倍,由此推算出巨鸟有4?87米高。1866年,另一个探险家在岛上挖出一具完整的鸟骨,复原后高2?7米,重454千克。

      由此人们怀疑4?87米的计算结果有误,但无论如何,这种鸟已比鸵鸟庞大得多。

      不过这种鸟与传说中的巨鸟还相差甚远。也许,鸟类在进化过程中有不断小型化的趋势吧。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巨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古代可能存在很庞大的巨鸟,如今早已绝迹。另外,还应看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也有夸大事实的地方。基本结论是:古代存在过体型庞大的巨鸟,但它到底有多大,至今仍是一个谜。

      B?火凤凰之谜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叫凤凰的神鸟,它长着熠熠生辉的羽毛,是吉祥与欢乐的象征。据说凤凰能在自焚中得到永生,郭沫若曾以此为题材,写过《凤凰涅盘》一诗。

      1886年,一位英国科学家以亲身的考察经历证明,世界上确实有一种身附“灵火”的“神鸟”,它夜间光芒四射,好像燃烧的火焰一样。这一发现引起了轰动,有的科学家认为这种鸟就是凤凰。

      1907年,英国诺尔富克伯爵得到他领地中护林人的报告说,林中发现了几只“凤凰”。

      伯爵选派了几个得力的人日夜守护,终于在一天晚上发现了一只“神鸟”,它光艳夺目,给林间空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经过多次观察,护林人发现它的光芒来自胸部的羽毛。人们认为,这可能是羽毛上粘有发光微生物的缘故。

      近年来,又有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一种小巧玲珑的不知名的奇鸟,它身上长着发光的细胞,但绝不是人们想像中的凤凰。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凤凰,迄今仍是一个谜。

      C?鸟人之谜鸟人在历史上可能早就存在。我国古代奇书《山海经》里记载说:羽民国的人眼睛赤红,长着人的头,人的身,鸟的嘴和翅膀,能飞。这些特点正好类似于1966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发现的“怪鸟人”。

      1966年11月15日夜,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诺基亚夫妇和史蒂夫妇同乘一辆车赶路回家。

      行至维勒姆附近时,诺基亚一个急刹车将车子停住了;他默默地用眼神示意大家看前方。借助车的灯光,大家看到前方200米的树林旁边,站立着一个身高约2?5米的怪物:它没有前肢,背上长着折叠式的双翼,身体蓝灰色,很像人,血红的眼睛像车灯一般大。

      四个人屏住呼吸注视了一分钟左右,然后掉转车头,开足马力拼命逃跑。怪物随即展开3米宽的翅膀,像直升飞机一样垂直升空,紧紧尾随而来。不知是何缘故,它没有扑动翅膀,就像在空中滑行似的。它边飞边发出“吱吱”的声音,而且速度很快,牢牢地“咬”在车子的后上方,史蒂夫妇清楚地看到它长着人一样的面孔,但嘴部像鸟。

      这个被当地报纸称为“蛾人”的怪鸟人,在这一带已不是第一次出现。除此之处,还有人目击过“蝙蝠人”。它的翅膀像蝙蝠,有着青蛙的脚蹼。

      1880年9月12日在美国纽约上空,1966年11月在英国肯特海岸上空,有许多人目击过以青蛙游泳的姿态飞行的“蝙蝠人”。

      日本有“有翼天狗”的传说。江户时代有这样的史料记载:“宽文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江户上空出现奇怪的发光体,朝东飞去,长约2丈余(约7米),形状像人。”不知这是否是怪鸟人?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发现的怪鸟人——蛾人或蝙蝠人,都是平展双翼飞行而不像鸟类那样拍动翅膀,这完全不同于鸟或昆虫。有人推测,怪鸟人也许有着一种“具有电离子喷射功能”的翅膀;另外,怪鸟人的眼睛大而红,可能对红外线十分敏感,这样它的夜间视力就相当好,这可能是它常在夜间活动的原因。

      怪鸟人是来自某个未知世界且装备有飞行机械的生物吗?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解释它难得被发现一次?怎么解释它奇异的飞行特性?超感官知觉现在,许多科学家都承认动物有超常感知能力。例如,它们有的会跑到从没去过的地方找到主人,鸟类在长途迁飞时并不迷路,一些鱼类洄游时能准确到位,有的能预感即将来临的自然灾害。

      秋天,成群的大雁在高空排成“人”字形的整齐队列,向着遥远的南方飞去。到第二年阳春季节,大雁又沿着原路,准确无误地飞回来。有一种北极燕鸥,它们夏季出生在北极圈1驴以内的地方,出生后六个星期就离家南飞,一直飞到远在1?8万千米外的南极浮冰区过冬。第二年夏天,又飞回北极。由于路线迂回弯曲,这一个来回,燕鸥实际飞行了4万千米左右。而飞越如此漫长的路程,它们毫不会迷失方向。

      像大雁、燕子(含北极燕鸥)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的鸟,叫候鸟。候鸟的迁飞时间、路线几乎恒定不变,更奇特的是,有的候鸟如金丝燕,在第二年返回家乡时,还能找到它们去年住过的“老房子”,并又住进去。

      除候鸟外,有些昆虫也有迁飞习性。如美洲的君主蝶——被喻为“百蝶之王”,每年秋天便成群地向南飞行,行程达3000千米,到中南美洲过冬;第二年春天又飞回去。

      为什么有些鸟类和昆虫具有迁飞的习性?它们怎么知道何时迁飞呢?在迁飞过程中靠什么定向呢?要知道,短距离飞行可以用视觉定向,但长距离飞行单靠视觉是不够的。

      可能它们是根据气候判断迁飞时间的。夏天结束时,白天越来越短,鸟和昆虫由此感知到了冬天将要来临的信号。也可能是它们体内的生物钟在起作用。不过最令人困惑的是长途飞行的定向之谜。在漫长的旅途中,鸟群不都是老一代带路,往往是自己找路飞到目的地,它们是如何确定方向的呢?有人带了六只鸟儿到南极。这里要么24小时都是阳光灿烂,要么24小时都是漆黑一片,任意方向都是朝北,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鸟儿放出后,十多天没有找到回家的路。于是,有科学家认为,鸟类是借助地球的白转,以太阳和月亮为参照物确定方向的。但是,夜行的鸟类怎能在大海上发现很小的岛屿呢?最近,也有人提出新颖的观点,认为鸟类是靠一种我们还不甚了解的生物线来定位的。还有人干脆说,这一切全是靠遗传获得的本能。

      企鹅不会飞,看似傻乎乎的,但也有“老马识途”的本领。美国动物学家埃莫斯,把五只企鹅带到远离它们故乡几百千米的地方,以1千米的间距挖了五个冰窖,把企鹅一只一只地放进去。他发现,企鹅从冰窖钻出来后,先徘徊了一阵,然后若有所悟似的向北方前进。

      几个月后,它们又回到了故乡。要知道,茫茫雪原上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参照物信。

      众所周知,经过长途跋涉,鸽子也不会迷路,但鲜为人知的是,鸽子还有超感官追踪的本领。1940年,美国堪萨斯州一个名叫珀金斯·凯特的女孩,收养了一只被人遗弃的鸽子,它脚上戴着的标志圈编号为“167”。第二年冬天,凯特在一天夜里突然患病,家人急忙把她送到200千米以外的一家医院做手术,鸽子被留在家里。然而,这只鸽子给了凯特全家意外的惊喜。几天以后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躺在病床上的凯特忽然听到窗外有翅膀扑打玻璃的声音,她一看是鸽子,就连忙叫护士把窗子打开,鸽子飞了进来,脚上标志圈的编号正是“167”。这只鸽子是怎样找到200千米以外的这家医院的这间病房的?它又经历了何种艰辛?无人知道。

      在泰国首都曼谷市附近的山区,有个著名的蝙蝠洞,里面栖息着4000万只蝙蝠。它们不仅表现出超感官知觉能力,而且似乎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每天傍晚到第二天清晨,它们都外出觅食,这时会在空中形成一条绵延几十千米的灰色长带。这些蝙蝠每天固定在傍晚6点出洞,前后不会相差五分钟。4000万只蝙蝠全部飞出洞,至少要用五个小时。奇怪的是,这一进一出的全过程,将近十小时;但蝙蝠们的编队整齐有序,而且这样的往返规律已经保持了100多年,一直没有变过。这些蝙蝠的神奇表现,竟使得当地人把它们当作神灵来供奉。

      鱼类中也有“身手不凡”者,鲑鱼洄游之谜就是一例。鲑鱼是一种名贵的鱼类。它在淡水河流中产卵,孵出的幼鱼只在河流中生活很短的时间,就游向大海生活;到长大发育成熟时,又回到出生的河流中来产卵。这里就产生了一个谜:大海是如此之浩瀚,江河是女口此之众多,鲑鱼是怎么在无数流人海洋的河流中,找到它们出生的河流,从面子里迢迢回到故乡的呢?有科学家用试验表明,鲑鱼是循着一种特殊的气味——谁确地说不是气味,而是化学嗅迹回到它们幼年生活过的河流中去的。但鲑鱼又是如何嗅到这些嗅迹的呢?这些嗅迹又是:什么呢?陆地动物中,猫和狗的超感官知觉比较突出。曾经有一只军犬,掉队陷在了敌后,它竟翻山越岭,昼伏夜行,突破敌人几道封锁线,长驱300余千米,赶到了部队新的驻地。其实,对于经过训练的狗,要做到这些并不难。由此可见动物有多么大的潜力。

      大象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传说:大象在临死前一定要跑到一个秘密的集体墓地去等待死神的降临。为了获取贵重的象牙,在野象的盛产地非洲,经常有探险者深入密林之中,寻找大象的墓地。据当地一位酋长说,他有一次打猎迷了路,途中发现一个大岩洞,洞中白骨累累,而且亲眼见到一头大象走进去死在那里。后来酋长带着人去寻找,却什么也没有找到。

      人们没有找到大象的墓地,可是在森林里又找不到它们的尸骸,它们究竟是到哪里结束生命的呢?大象这个森林里的巨无霸,就是在死了之后,仍给人类留下一大谜题。

      由动物超感官知觉所产生的奇异反常的行为,还经常可以预示诸如地震、雪崩、台风、洪水以及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例如大地震来临前,往往鸡犬不宁,猫乱窜,动物园里的动物横冲直撞。1999年8月土耳其大地震后,西方报纸有幅漫画:一只关在铁笼子里的大猩猩在挠头自问:“为什么我能预测地震,而人类不能?”

      动物的超感官知觉能力,可能是一种本能,但这种本能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可以给人类何种有益的启发呢?至今仍没有满意的答案。

      动物自杀之谜动物的自杀,可能也是一个与动物超感官知觉有关的谜。

      在万物竞生存的自然界里,有些生灵却在寻求自杀。生活在挪威、瑞典山区的旅鼠,就以奇特的旅行自杀名闻遐迩。它们主要以树根、草茎、苔藓为食,每遇食物匮乏的荒年,就大规模地迁徙,数量多达几十万只,甚至几百万只。从它们的旅程之初,便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它们循着一个既定的方向,拼命向前奔跑——越过重重山峦,跨过茫茫草原,闯过江河激流。沿途农作物被扫荡一空,一部分旅鼠被淹死、累死或被猛禽和野兽杀死;但是,这支庞大的队伍却依,然毫不隐蔽地、义无反顾地向前,向前……

      经历了千里乃至数千里之遥的旅程,它们来到了大海之滨。面对浩瀚无边的怒涛,它们的脚步没有稍停,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一只只纵身跳进去。

      鲸的集体自杀也令人惊叹。据英国大英博物馆所作的鲸类自杀记录来看,自1913年以来,仅有案可查的鲸类搁浅自杀者,总数就达l条之多。

      1970年1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有数百头鲸冲上沙滩,不久死去。同年3月18日,在新西兰的奥塞塔海滨,也发生了一次鲸的集体自杀事件。

      1976年7月,在加拿大欧斯峡海湾,成群的鲸竞相冲向海滩。渔民们驾着船用高压水泵喷水阻拦,还用绳索把搁浅的鲸拖回海中,但均未奏效。它们前仆后继,先后有100多条鲸自杀于海滩上。

      1985年12月22日晨,福建省打水岙湾的海面上,一群抹香鲸乘着涨潮的波浪冲上海滩,全部搁浅。渔民们用尽方法将鲸拖下海,可是被拖下海的鲸竟又冲上海滩。退潮后,12头长12~15米的抹香鲸无一存活。

      鲸的集体自杀原因何在?有的科学家认为,大批的鲸收到了它们同伴搁浅时发出的求救信号,便赶来救援,结果同归于尽。也有的科学家认为鲸的声纳系统出了毛病。

      海洋动物除鲸以外,乌贼有时也有集体自杀的行为。1976年10月,在美国的科得角海滩,成千上万的乌贼忽然登岸自杀。此后,这类事件迅速向北蔓延,大批乌贼在加拿大海滩自杀,直到12月中旬才告平息。关于乌贼自杀的原因,有的海洋生物学家怀疑它们患了某种传染病,不堪折磨才寻死的;然而那些寻死未成的乌贼却能继续健康地活下去。也有科学家怀疑是海洋中的次声波杀死了这些动物,然而次声波怎么会持续那么久的时间,波及那么大的范围?鸟类中也有自杀者。1905年,印度东部贾廷加村的几个农民,黑夜里举着火把进山。突然,大群的鸟儿扑过来,跌落在火把周围,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任人拾取。几天后,科学家赶来考察,燃起熊熊篝火,不多时,这种鸟儿又如期而至。科学家赶它们飞,它们不飞;喂食,它们不吃。不到两天便统统饿死。它们自杀的原因一直没有科学的结论。

      不过有些动物自杀的原因,现已弄清,这对人们不无启发。例如“飞蛾扑火”的原因,是由于飞蛾是“天文导航”的动物,夜间飞行靠月光判定方向,却把灯光或火光误认为是月亮。又如有的海鸭、海老鸦,它们既会凫水,又会潜水,但飞落到海面上就渐渐下沉,一命呜呼;原来,这是石油污染酿成的悲剧——羽毛粘上油后,海水便侵入了充满空气的羽毛间隙。再如一些昆虫绝食而死,是因为遭遇了含有“抗食素”的植物——“抗食素”足以破坏昆虫的味觉和食欲。

      那么,现在回过头来看,旅鼠、鲸、乌贼、鸟类的自杀,是什么原因呢?除了前述的各种推测,诸如声纳故障、次声波等,恐怕还得注意到以下可能性:旅鼠每逢食物匮乏才迁徙,是否出于舍“小我”而保种族的本能?相传远古大西洋为大西国陆地之所在,旅鼠是否保持了远古时期遗传下来的迁徙记忆,以至于“投海如归”呢?鲸和乌贼的自杀是否也有可能是出于超感官知觉的故障?动物的报复与利他行为一些动物具有报复的心理,有过复仇的行为;而海豚,则有乐于助人的“美德”。这一切均像是在意识支配下的有目的的行为,仅以“本能”解释,似乎过于简单化。

      动物具有报复心理,甚至实施复仇行为,这似乎是不可想像的,然而这样的事例却经常发生。

      在重庆动物园里,曾有一只金丝王,它好像自恃“血统高贵”,十分“骄狂”,经常抓伤饲养员。有一次,饲养员用竹条狠狠地打了它的屁股,这令猴王觉得“丢了面子”。过了几天,饲养员调走了。半年以后,他回到动物园看望他饲养过的这只猴王。谁知猴王从人群中认出了打过它的饲养员,想报复又一时找不到东西,便拉下一个粪团,扔到饲养员的脸上,弄得饲养员十分窘迫,猴王却得意极了。

      在沙特阿拉伯,有个油坊老板养了一头骆驼。有一次,老板做生意赔了本,就用鞭子抽打骆驼出气。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这头骆驼悄悄来到主人的帐篷外,站了一会儿后,突然冲进帐篷,向主人的床扑去。主人不在床上,它就把被子撕成了碎片,捣毁了一些家具,才满意地离去。

      在印度,曾有一只大象在街上散步时,出于好奇心,它把鼻子伸进一家缝纫店的窗口,工人顺手扎了象鼻子一针,大象急忙缩回鼻子走了。没料到几个月之后,这只大象在街心喷水池吸足了水,又来到这家缝纫店窗前,把那个工人淋成了落汤鸡。在印度,还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猎人杀死了两只还未断奶的小豹子,两天后,母豹叼走了猎人年仅两岁的儿子;三年后,猎人在山里打死一只母豹,在豹穴里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他已成了一个“豹孩”。

      较低等的动物也有报复心理和复仇行为。

      驰名中外的雁荡山,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然而这里的山蛙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蛇类把它们当做可口的佳肴,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着它们。

      此仇不可不报!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游人发现溪边有一只山蛙“呱、呱”地放声长鸣,不远处,一条两尺长的五步蛇正口吐红舌,想扑向山蛙。关键时刻,山蛙潜入溪水,复又在另一处上岸,“呱呱”长鸣。不一会儿,几十只山蛙闻声而来,将蛇团团围住。众蛙齐鸣,那蛇左顾右盼不知所措。突然,一只雄壮的山蛙凌空跳起,准确地扑到蛇头上,一泡蛙尿,淋得蛇两眼昏花。其余的山蛙趁机猛扑上去,蛙尿接二连三地射向蛇头,蛇没有半点招架之力。紧接着,山蛙们咬头的咬头,咬尾的咬尾,更有奋不顾身的,用四肢紧紧匝住蛇心所在的七寸处。不一会儿,这条“血债累累”的毒蛇就死了。

      这次“战役”,山蛙这种不起眼的小动物,竟然运用了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首先在复仇时机上,选择了深秋,这时蛇即将冬眠,行动趋于迟缓;其次,山蛙有着自己的情报侦察传递方式,同时注重在开战之初就进攻对方的情报与指挥机关——眼睛和大脑;再次,总攻开始后各有分工,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且无喘息之机。区区愚虫,如此狡黠,可畏哉!在利川市狮子乡漆树坪村,发生过一起罕见的蛇报复人的事件。1986年4月17日,当地一个叫程地明的青年农民,与同乡青年上山,打死了一条野鸡颈蛇。在下山的路上,他们遭到100多条蛇的追咬,好不容易打死了70多条,才得以脱身。

      此后,从1988年7月至1990年底,程地明先后五次被蛇咬伤,所辛无大碍。1991年7月15日,程带着妻子和儿子到田里劳动,在妻子回家取午餐时,突然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一群毒蛇,径直向程发起攻击。经过一场惨烈的人蛇大战,毒蛇被打死17条,程地明也因中毒太多当场死亡,而他身边的儿子却安然无恙。

      程死后被葬于田角,这座坟多年来犹如新坟,不长草和树。每年都有一次群蛇聚会,它们来坟上爬行缠绕,好像在纪念什么。

      令人不解的是,在程地明打死70多条蛇之后的五年中,蛇是靠什么来记住程地明的特征?又是靠什么来进行联络和组织,发起群体攻击的呢?这里面的奥妙实在令人困惑。

      有些动物还有着惊人的利他行为,海豚就是一个典型。但不知这种行为是出于本能还是出于智能。

      海豚具有惊人的游泳速度,时速可达70千米。据研究,这得益于海豚特殊的流线型体形和它特殊的有弹性的皮肤结构。海豚还是“不眠的动物”。它大脑的两半球每隔十多分钟轮休一次,始终有一个大脑半球处于睡眠状态,另一个处于清醒状态。海豚的上述两个特点,均为人类所不及。仅凭这两点,就足以使人们对海豚刮目相看;令人吃惊的是,海豚还有许多救生的“义举”,这似乎说明它确实是海洋动物中的智者。

      海豚助人为乐的事,历史上早有记载。1871年盛夏的一天,一艘名叫“布里尼尔”号的帆船正要穿越惠灵顿附近的狭窄海峡,由于新西兰的海面上浓雾弥漫,船员们一筹莫展。在焦急等待中,船员们忽然发现一只蓝灰色的大海豚来到船头前方。它欢快地跳跃着,竟然在前方引起路来,帆船跟着它,在朦胧的迷雾中,奇迹般地穿越了危险的海峡。

      不可思议的是,从那以后,这只海豚总是徘徊在这个海峡,认真地为过往船只领航。人们给这位自愿“领航员”取了一个昵称叫“戴克’。1903年春,“戴克”正为一艘名叫“企业”号的巨轮领航,谁知船上一名喝醉酒的船员,竟然拔出手枪向它射击。“戴克”负伤离去,几周之后,它才又在这一水域出现,继续为过往船只领航——但不再为“企业”号领航了。几个月后,失去海豚领航的“企业”号,在这个海峡触礁沉没了。“企业”号是自从有“戴克”领航以来,惟一在海峡里失事的船只。这次海难使得新西兰政府特地颁布了保护“戴克”的法令。

      1912年4月,“戴克”永远消失了。它为人类服务竟达41年之久!为了纪念这位最优秀、最无私的“领航员”,人们在惠灵顿海岸为“戴克”修建了纪念像,让它的功勋彪炳史册。

      海豚救生的事例也不少。它施救的对象,不仅限于人类,它还救过鲸这种庞然大物。

      1984年1月24日,法国的“丹布马斯”号客轮在印尼爪哇海域失事。一个名叫华兰杜的11岁男孩和他的两个弟弟,掉进了海里。尽管他们拼命挣扎,但还是沉下去了。这时,一群海豚向他们游来,把他们托出水面,并一直送上救生艇——这种行为无法用“本能”来解释。

      1988年夏末的一天,新西兰渔检局的工作人员,忽然发现有一群鲸正飞快地向奥克兰海滩游来。很显然,一场新的自杀事件就要发生。为了拯救这些鲸,工作人员急忙驾驶快艇,企图阻止鲸群前进。但无济于事,很快就有几条鲸开始撞击岸边的礁石了。正在这时,忽然出现六只海豚,它们飞快地拦住鲸的去路,并引导这些巨大的动物,游向深海。随即,有40多条鲸尾随海豚,游回深海。这个事例给人的印象是:海豚的智能远在鲸之上!海豚为何具有如此美德和富有人性的行为,迄今仍是一个谜。这里不妨注意一下海豚和人的比较,由这个比较得出的惊人结论是:人与海豚的亲缘,比人与猿的亲缘更近。换言之,人类与海豚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若是这样,海豚有着令人吃惊的智能,并不足怪。

      动物亦知“兵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则,弱肉强食是动物界的现实。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有些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竟然能够完美协作、优势互补;在为获取生存资源而进行的斗争中,不自觉地运用了人类总结出来的兵法。

      在东非,猎豹经常捕食角马。由于角马的个头庞大,而且两只角十分厉害,单个的猎豹绝不是它的对手,于是猎豹便采取了群体协同进攻的战术:往往三只猎豹同时出动,分别撕咬角马的脖子、腹部和屁股。如此,角马虽欲反击,怎奈多处受敌,全无还手之力。

      在非洲的众肉多食动物中,鬣狗和黑背豺是完美的搭档,它们专门尾随在狮子、金钱豹、猎豹之后,拾取剩余骨肉,分一杯羹,鬣狗行动迟缓但力大凶狠,黑背豺动作敏捷但瘦小乏力,它们协同行动就叫取长补短。每当夜幕降临,黑背豺就成群地四出侦察,一旦发现有猛兽捕获猎物,它们就会嗥叫起来,似乎是在通知鬣狗们:“这里有吃的,快来哟!”一会儿,几只鬣狗闻讯而来,由于鬣狗的凶狠有力在肉食动物中仅次于狮子,因此许多捕猎者只得放弃猎物,怏怏离去。然后鬣狗与黑背豺共享美食。如果遇上的捕猎者是更凶猛的狮子,行动迟缓的鬣狗是不会贸然上前的——它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敏捷的黑背豺则会尾随狮子,乘其不备,抢夺猎物的一条大腿后,迅速逃离。若狮子不追,它们就会停下来撕食腿肉,而将腿骨留给鬣狗——鬣狗是最爱咀嚼骨头的。

      开普猎狗的协作捕猎方式,更是娴熟地运用了“兵法”。开普猎狗,在发现成群的角马时,会自动分成几队,一部分静候在旁边,以逸待劳;一部分迅猛出击,冲散角马群。一旦马群陷于混乱,在一旁观战的猎狗即会突然扑向惊惶失措的角马。有时,猎狗们也会运用“伏击战术”,即由几只猎物先埋伏于草丛中,另一部分出击,将猎物赶到布有伏兵的地方…

      …以上战术堪称百战百胜。

      狼的狡诈不亚于开普猎狗,狼会运用“车轮战术”。狼群会轮换追逐一只体型较大的猎物,使这只猎物疲于奔命而耗尽体力,最后被赶到一直在以逸待劳、养精蓄锐的几只狼面前。我国清代的传世之作《聊斋志异》里,有一篇《狼三则》的文章,讲到“一狼假寐于前,一狼洞其中,欲以攻其后也”的故事,看来狼也懂“诱敌麻痹,攻其不意”的道理。

      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有棕褐色的哈利斯鹰,它们具有不凡的协作捕猎技能。它们常在傍晚袭击北美大耳野。有时,野兔会躲在植物的枝叶下,猎鹰们则埋伏在附近等待时机。其中一只鹰会突然鸣叫,把躲藏的动物惊起,其他的鹰就俯冲过去。——人类中的扒手也会用这种欺诈的战术,在公共场所,一名扒手惊呼:“我的钱被偷了!”周围的人们会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钱袋,别的扒手便看清了目标。冬天,当小型猎物短缺时,哈利斯鹰更得依赖集体的行动去捕获较大的猎物。科学家发现:一些鹰在吃食物时,另外一些鹰就去守卫捕获到的猎物,整个群体平均分配食物,共渡难关。

      由此可见,动物的确会自发地运用“兵法”,也“懂”“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这至少说明它们能在生存斗争的实践中学习经验,培养出一些生存的技能。虽然至今仍无一部动物们撰写的兵法问世,但是人类可以扪心自问:就野外生存能力而言,我们会比动物强吗?动物的数学、语言、绘画与理解能力英国科学家兴斯顿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比第二块大一倍;在蚂蚁发现这三块食物40分钟后,聚集在最小一块蚱蜢处的蚂蚁有28只,第二块有44只,第三块有89只。后一组差不多比前一组多一倍,蚂蚁的计算本领如此高超,令人惊奇!蜜蜂在每天上午太阳高出地平线30度时,飞出去侦察蜜源,回来后用“舞蹈语言”报告花蜜的方位、距离、数量,于是蜂王便分派工蜂去采蜜。奇妙的是,它们的“模糊数学”相当准确,派出去的工蜂不多不少,恰好都吃饱,保证了尽可能多地酿蜜而又不浪费“劳动力”。

      美国有只黑猩猩,每次从箱子里取出十根香蕉吃。有一次,饲养员只放了八根香蕉,黑猩猩吃完了,继续在找。饲养员再给它一根,它仍不肯走开,一定要吃够十根才离开。看来,黑猩猩能数数,而且至少能数到十。

      动物有语言吗?事实表明,动物有语言能力。我国.....省新竹县竹东镇的青年农民徐锦梅,自幼就能听懂.....地区各种鸟类的语言。有一次,他听到一只百灵鸟说:“台风要来啦!”他急忙把谷仓的门窗关紧钉牢。果然这夜台风来袭,由于他采取了预防措施,所以免遭损失。徐锦梅还经常到山区和鸟类互通信息。他说,现在玉山有15种鸟类,35种声调,他都能听懂,并能用鸟语与鸟类交谈。徐锦梅以这项特殊本领,成为全世界惟一精通鸟语的专家,并被国际生态组织聘为驻台观察员。

      徐的事例表明,鸟类有语言。当然这些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不可同日而语,至少它表达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远不及人类语言。不过鸟儿这种小动物竟有语言,已够神奇的了。

      美国波士顿市纽·因克莱特水族馆里养着一只名叫古维尔的海豹。它会以客气的语言问候游人:“您生活得怎样?”如果游人讲出了自己的姓名,它便立即重复游人的姓名。虽然古维尔的词汇量太少,但它男低音般的发音却十分清晰,有时它还能自言自语。

      住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郊区的动物学家潘妮·帕特森博士,对大猩猩进行了十多年特别的研究。她和她那两只通晓手语的大猩猩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雌猩猩名叫可可,13岁,已受潘妮教育12年,学会了500多个手语词汇。雄猩猩名叫迈克尔,11岁,从学时间稍短。

      它们每天随潘妮博士上课学习,听她讲故事。

      他们每天都进行“交谈”。比如有一次可可看见一辆马车,车夫鞭打马匹狂奔;它对潘妮打手语:“马苦。”

      一天,可可用手指按在腮上,比划成胡须的样子——它是用手语告诉潘妮:它想要一只猫。潘妮并不感到惊奇,因为她在日常功课中常常提到猫,讲过一些关于猫的儿童故事。

      可可要了一只没有尾巴的小猫,并把它称作“皮球”。可可对潘妮说:“我喜欢皮球。”从此,它经常和“皮球”玩耍。

      春天里,我们常常听到猫长长的叫声,那是它在呼唤异性。

      动物对绘画也并非一窍不通。波兰一只3岁的狗,名叫“荷姆”,在经过主人训练后,懂得了15种动物图形和26个英文字母。荷姆曾经在主人的带领下,应邀到日本东京表演,并作了电视现场转播。荷姆用右前爪握住黑色蜡笔,画出猫的图形并在下面写出英文单词“cat”(猫),最后用汉语和拉丁语写出“日本”二字。主人表示:这只狗从小便接受特殊训练,最初是画线条,接着画几何图形,并逐渐学会了画画;荷姆每天的学习时间均在两小时左右。

      美国锡腊丘兹市巴涅特动物园有头名叫“锡莉”的母象,它是1970年在泰国的热带丛林里捕到的。1976年冬,人们偶然注意到锡莉“居室”的水泥地面上,有一些奇怪的划痕,原来这是锡莉在夜里用鼻子握住石头划出来的。1980年,动物管理员戴维·加克瓦来到该园工作,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试验。他把粗大的特制铅笔交给锡莉,绘画本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锡莉抓起铅笔,便在纸上划动起来,“饵作”出一个梨形图案。此后两年,这样的练习有200多次,锡莉的“艺术才能”不断提高,作品越来越成熟,有的作品还受到抽象派艺术大师威廉·库林格的高度评价。大师看画时,并不知画是大象所作;当他知道后,对他原先所作的评价也不更改。

      许多大象都能画上几笔。一次,华盛顿动物园给加克瓦去信说:“应当提醒您的是,我们动物园的象也会画画。因此,不要以为你发现了什么非凡的东西。”此外,在原始森林里观察野象行为的研究人员也声称,野象也有绘画的能力。

      如果说“荷姆”这只狗的写画本领是人训练出来的,那么大象的绘画全靠“自修”,近乎无师自通。大象绘画,是对动物学传统观念的挑战——通常认为,使用工具、具有语言和创造能力,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现在,从科学的角度看,人们必须承认动物也有意识。

      那么动物在意识领域能走多远?或者说,它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神奇的“人马对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903年的一天,德国柏林的一些教授学者,来到公爵奥斯丁的私家花园,见证了一场“最惊人的表演”——奥斯丁和他的白马“汉斯”的一场对话。

      奥斯丁问白马“三加四等于几?”汉斯立刻一本正经地看着主人,用前蹄在地面石板上有力地敲响了七下。

      奥斯丁又拿出六块颜色不同的布挂在长绳上,对汉斯说:“请把绿颜色的布取来。”汉斯向长绳走去,准确地用牙齿将绿色布块叼下,送到奥斯丁手中。

      奥斯丁再问:“亲爱的汉斯,来宾中有位太太,戴着插有一朵红色玫瑰花的草帽,你能找到她吗?”汉斯慢步走向客人,在后排不显眼的那位太太面前停住,长鸣一声,以示找到。

      这以后,汉斯不但能准确地算出简单的乘法,还能在写满各种字样的纸堆中找出写有“德国”和“汉斯”的纸片。

      经过几次现场表演,汉斯的名字轰动了整个德国,传遍了欧洲。先后有一些不相信这种奇事的知名人士,如伦敦大马戏团团长巴什、当时德国最有名的大侦探西林、动物学教授冯斯特等人,亲自与白马汉斯单独对话,企图找出破绽,但均是带着惊讶和不理解的神情告辞而去。

      有人提出,汉斯是从人们面部表情的变化中得到了启示,但这只能解释部分事例。即便如此,那么汉斯察言观色的本领也是令人吃惊的。

      针对大象绘画这件奇事,著名抽象派鉴赏家柴罗姆·威特金幽默地说:“我认为,优秀的作品并不取决于画家的种族、出身或体重。”这句话完全适用于人类自身,然而,大象毕竟是动物呀,怎能不计种族和出身呢?是的,不只是大象,其他所有动物的智能表现,都严重地动摇了人类对动物的传统看法。而且显而易见的是,研究动物的智能将给人类带来益处。

      生命的禁区生命在地球上到处存在。有些生物出人意料地能生存于高温、高压、无氧、严寒、放射性污染等恶劣环境中;有些生物能在冷冻、脱水、休眠的状态下,长时间地保存生命,一旦条件适宜,就奇迹般“复活”。这使人类对生命禁区的看法一变再变。

      煮沸是众所周知的杀菌方法,但是,100℃对于某些细菌来说,却是几乎要“冻僵”的温度。这方面的内容已在第五章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中大量述及。比较骇人听闻的是,美国首都华盛顿曾发生过一件奇事:一条蟒蛇被关在温度高达400℃的蒸汽炉中煎熬了一个小时,竟安然无恙。这条蛇藏在蒸汽炉里,准备偷吃炉中待蒸的鸡,却被粗心的主人与鸡同蒸了。当它被救出来时,它全身热得烫手,但仍然活着。

      1967年4月,美国勘测者3号”无人探测器飞往月球。1969年12月,登陆月球的宇航员在检查探测器摄像机时,发现镜头上面有活着的链球菌。这是从地球上带到月面的。这些细菌不仅经历了太空旅途中零下250℃的严寒,而且在无氧真空的月面环境里呆了两年多。

      在动物界,目前已发现不需要氧气的海底生物;在南北两极,也生活着许多耐寒的动物。

      某些细菌耐辐射的能力超出人们预想的上千倍,甚至在核反应堆里,人们也发现有微生物存在。1961年,美国科学家在一个核反应堆里,发现一种假单胞细菌:在强辐射下,菌体的DNA产生了上万条裂痕,但马上能自行修复。在动物界,鼠类具有较强的抗辐射能力。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后,废墟上最早的生机,就是老鼠带来的——它们在地面上横冲直撞,搜寻食物,丝毫不顾及什么核污染。它们后来活得很好。

      一些生物能在毫无生命迹象的状态下保持生命,而在适宜的条件下恢复生机——这几乎近似于“复活”。在人们从南极运回的岩石标本中,有些石块中心竟然包藏着数千年前的细菌。这些细菌在零下60℃的冷温下“不吃不喝”度过了数千年,在暖和的室内又复活了。

      更令人吃惊的是,英国大英博物馆一个存放了100多年的轮虫标本,在一次搬运中,工作人员不小心给它溅上了一些清水,这个完全干枯的标本竟然缓慢地蠕动起来。这实在不可思议,因为一般的动植物失水30%~40%就不可能再有生命。对轮虫的进一步研究还有更惊人的发现:它竟然可以在液态氦(-270℃)中冷冻后,又在清水中复活。

      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许多这类现象。1917年,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蚯蚓放在盛有吸水剂的玻璃罩里,蚯蚓便逐渐失去水分,皮肤皱得很厉害;体重减轻3/4后,已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然而,当把这条干瘪的蚯蚓放到潮湿的滤纸上时,它的身体便逐渐膨胀起来,一会儿便恢复了生机。科学家又用乌龟、蛇等动物做这种干燥实验,也发现了复活现象。

      关于冷冻之后的复活,1938年,一位美国科学家用金鱼做了实验。他把金鱼从水中取出,擦干表面后,把它迅速放人零下200℃的液态空气里,金鱼立即被冻僵了。经过10到15秒钟后,再把金鱼放回清水中,它又渐渐地活过来了。

      在19世纪的法国,有个矿工曾经从100多万年前形成的石灰岩中的一块石头里劈出四只蛤蟆,它们居然还能活动。1946年7月,美国人在新墨西哥州的石油矿床里,发现了一只休眠的青蛙,掘出后皮肤柔软而富有光泽,过了两天才死去。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200万年前。这就引出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结论:这只青蛙休眠了200万年之久。

      科学家认为,上面的这些复活现象,实际上并非死而复生。这些生物并没有真正死亡,虽然已没有生命的迹象,但生命仍然存在。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实在令人惊叹。

      动物奇异的看家本领动物们种种奇异的看家本领,或出于天赋本能,或来自后天“修炼”。人们在惊讶造化神奇之余,是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的。

      A?克蛇龟传奇浙江省德清县三桥乡赵家沟村的赵顺芝老人,一人孤处山村,然而她却有一只富有传奇色彩的老寿星——“克蛇龟”作伴。这只龟是她爱人的曾祖父——一个清朝文人,从山民手中买来的。山民声称:“此是一宝,名克蛇龟,已活了80多年。家中有它,能防火灭蛇。”说罢,山民顺手捡起一根筷子般粗的竹竿,伸进了乌龟底壳对断的缝中,只听“扑”的一声,竹竿断了。在场的人看罢都大为惊奇。

      乌龟买回后,顺芝爱人的曾祖父就焚香供奉,祈求将来乌龟带他升天。他死后,乌龟作为陪葬物被埋进了坟墓。70年后,顺芝的公公已有79岁了,一天,老人在天井里给牡丹修枝,蓦地发现了一个烂石头似的东西,他仔细一看,不免惊异:“这不正是那只多次咬伤我脚趾的克蛇龟吗?它在棺材里一无食物二无氧气,怎么不死呢?莫非成精了?”

      顺芝曾听公公讲过:小小的克蛇龟能打败凶猛庞大的老,当老虎在树丛里睡觉时,克蛇龟会爬到老虎身边,老虎用爪子一拔,就把克蛇龟掼出数丈远;过了一会儿,克蛇龟又爬到老虎的屁股后面,用钢钳似的对断的底壳紧紧地钳住老虎尾巴,痛得老虎拼命地甩尾巴克蛇龟就像铁榔头一样,一次次地猛击在老虎的腰部,痛得老虎嗷嗷直叫。对公公的这些话,顺芝一直将信将疑。不久,抗战爆发,顺芝的公公被日寇杀害,顺芝带着乌龟躲到乡下。她在乡下见到了龟蛇榈斗的情景之后,才不怀疑这类奇事。

      那是一个晚上,顺芝在灯下做针线活,听到天井里有“劈劈啪啪”的打斗声。她用手电一照,见一条三尺长的毒蛇,向乌龟发起猛攻,乌龟把头、尾、爪都蜷缩进壳里,任蛇咬啮。毒蛇攻击受挫,干脆停止了进攻,把长长的身子盘曲起来,头在中间,吐着火红的舌头,窥视着重新进攻的方向。这时,紧缩的乌龟松动了一下,紧闭的底壳对断处露出了嫩肉。毒蛇以为有机可乘,“唰”地腾空而起,利箭般地向乌龟露出绯红嫩肉的部位扑去。乌龟精确地把握时机,“啪”地合上“钳子”,把蛇头紧紧地钳住了。蛇使出了最后的也是最凶猛的绝招,用身子将乌龟死死缠住。然而乌龟根本不把这当一回事,由它去缠,当缠到一定程度时,乌龟“唔”的一下,背壳和底壳突然撑开,只听“扑扑”几声,毒蛇被撑断成很多节,血迹飞溅,一命呜呼。这时,乌龟才慢慢地伸出了头,四下张望一番,东嗅嗅、西闻闻,然后大段大段地吞食起美味的蛇肉来。

      克蛇龟对火特别敏感。它一旦发现可疑的火星,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将其扑灭。如此看来,克蛇龟防火灭蛇的本领诚非虚言,顺芝更加喜爱这只龟了。

      十年浩劫期间,“造反兵团”的“男女武将们”抄了顺芝的家,乌龟被当作“四旧”,在扫除之列“四旧”是假,要吃肉是真。顺芝阻拦不住,在关键时刻,乌龟“啪”地一声钳住了抄家人的手指,那人痛得把手一甩,将乌龟甩进了门前的池塘。1983年,顺芝的哥哥盖新房,要用顺芝家后门边闲置着的一块石板。当人们翻开石板时,顺芝傻眼了:十多年不见的乌龟竟躲在这里!如今,这只怀抱利器、大难不死的乌龟,已度过了200多个春秋,而它的生命力依然十分旺盛。

      B?动物的禁圈生活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林海深处的貂熊,样子家紫貂,又似黑熊。

      饥饿时,它就用自己的尿液在地面上画一个大圈。被圈人圈中的小动物如中魔法,竟不敢越出圈外,乖乖地等貂熊来把自己吃掉。尤为奇怪的是,圈外的豺狼和豹子等猛兽,竟也望圈禁步。貂熊的尿液中究竟含有什么古怪神秘的成分,竟有孙悟空金箍棒的神奇威力?这至今仍是一个谜。

      科学家发现,许多动物,甚至包括某些无脊椎动物,都有“画地为牢”的本领。

      有人目击过这样一件事:一条1米多长的麻蛇顺葡萄藤滑行而下,这时一只黄鼠狼突然窜出,绕蛇一圈,然后退去,蛇立即停止前进,呆在原地吐舌头。几分钟后,五只黄鼠狼同时来到,各叼一段蛇肉扬长而去。

      田螺也有如此绝招,曾有人见到水田中一只田螺绕螃蟹画了一个圈,这只螃蟹便呆着不动了。几天后螃蟹开始腐烂,成了田螺的美食。

      C?鲨鱼抗癌之谜生物学家发现,鲨鱼的身体异常健康,它们即使遭受极大的创伤,也能迅速痊愈,而且丝毫不会发炎。更惊人的是,鲨鱼几乎不患癌症。美国科学家曾用极强烈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去喂须鲨,将近八年的实验中,未发现一条鲨鱼长出肿瘤。那么,鲨鱼不可思议的抗癌能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科学家对此的看法分三种:一是认为鲨鱼的血液中能产生抗癌血清;二是认为鲨鱼的软骨组织中能产生足以杀死癌细胞的化合物;三是认为鲨鱼的胃部能产生一种名为“角鲨素”

      的抗菌素,它的杀菌效力比青霉素还强,有抗癌作用。

      以上三种看法都有根据,但又谈不上真正揭开了谜底。对鲨鱼这一神奇能力的研究,将造福于人类。

      D?动物的变身术许多动物都有巧妙的变身术,这是它们伪装和逃避敌害的重要手段。

      比如有些昆虫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身体的颜色,以便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一致;有的昆虫甚至能使身体的形状都与栖身的树叶一致,这就使敌害难辨真假,无从下手。

      在海洋里生活的海星,是肉食动物,大约有1200多种。它的身体像五角星,呈辐射状,扁平的体盘上有一些粗壮的腕。海星胃口很大,每天要吞食20多只牡蛎,对沿海地区贝类养殖业危害很大,因此渔民十分痛恨它,抓到了就切成几块,扔进海里。没想到这反而帮了海星的忙,海星不但没有死,那些“碎尸”反倒变成了更多的海星。由于具备再生能力,海星遇到敌害时,往往会“壮士断腕”,舍车保帅。断腕舍车,均无损于它。在陆地上的昆虫中,蚯蚓也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

      海洋中的刺河豚在遇到敌害时,会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令对方生畏的“仙人掌”。一有危险,它们便快速冲到海面,大口大口地吞咽空气,使整个身体迅速膨胀成球形,平时贴在体表的棘刺,也向四面八方伸展竖起,腹部朝上地漂浮在水面上。这样的尊容,使空中的海鸟和水里的鲨鱼都敬而远之。

      E?奇妙的章鱼海洋中的章鱼,是头足纲软体动物中进化得最完美的种群。它虽然叫“鱼”,其实并不同于鱼类。它有八只长着吸盘的触手,兼有侦察、进攻、防御、猎食等功能;它的身躯与乌贼差不多,像一个口袋,富有弹性;它的血液呈蓝色,牙齿极小,眼睛奇大,能感受可见光和红外线,在深水底下眼睛会发光,这足以吓阻许多动物。

      章鱼已进化到不再需要甲壳来保护自己,浑身连软骨都摸不到。在已知的200多种普通章鱼中,多数个体很小;只有在北大西洋北部才生活着大型的品种,它们的触手长5—10米,体重能达到45千克。有资料说,有人曾见过一头被捕获的抹香鲸,身上有46厘米直径的疤痕——这是章鱼吸盘造成的,由此估计与之搏斗的大章鱼体长六七十米。如此看来,大章鱼拖走渔船的传说,是不足为奇的。

      在水族馆里,章鱼是极友善、极聪明的动物,能很快和饲养员混熟,它像小狗一样调皮,有时还主动向观众射水逗乐。章鱼天性好奇、肯学,有着很好的记忆力,对掌握的经验不会忘记。它的脑子如此好使,难怪有些科幻作品把火星人描绘成章鱼形状的生物。

      章鱼不喜欢平坦的海底,总是躲在岩石的缝隙里。章鱼武功高强,但在水下与蛙人相遇,它会主动退避的。只有当章鱼被吓着的时候,才会抓住身边的物体,而它抓东西的目的,只是以此作为某种依托而已。人如果被抓,不必惊慌,只要轻轻捉住它,轻轻拍它或抚摸它(不要搔痒),它就会松开触手离去。

      在深海,章鱼是聪明的动物,而一旦被捉上岸,它也从不会搞错海的方向,这令科学家费解。它和变色龙一样,有随着环境改变体色的本领。它还与海星一样,能用障眼法逃生,一旦触手被别的动物咬住,能自断其手逃之天天。断处不流血,周围的皮会自行合拢,第二天伤口就能自愈,接着长出新的触手来。

      章鱼的身体极其柔软而富有收缩性,能穿过窄小的缝隙。美国生物学家贝里尔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的朋友弄到一只长约30厘米的章鱼。这位朋友把它放进篮子里,乘上电车。大约十分钟后,车厢另一头一位乘客大叫起来。原来,这条章鱼居然从只有1?5厘米宽的篮子孔里钻出来,爬到了他的膝上。章鱼如此惊人的缩体能力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于是有人竟怀疑章鱼具有“分身术”——即先将自己肢解,出去后又组合起来。但是人们并没有找到“分身术”的证据。

      F?会“硬气功”的动物非洲的赞比亚有一种会“硬气功”的老鼠,名为“拱桥鼠”

      。如果有人用脚踩它,它就用锁骨抵在地上,拱起脊背,全身“运气”。体重60千克的人踩在它身上,它像没事一般。就是使劲用脚踩它,它也一声不吭。等到人把脚抬起来时,它才“沉着”地离去。

      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郊区,生活着一种绿色的“气功蛇”。在酷暑的夜晚,它们喜欢到公路上乘凉。当汽车开过来时,它虽然通过地面的震动已感觉到,但它绝不会惊慌逃命——那会多失风度!而是鼓起肚子,把贮气囊中的气体快速输送到全身。这样,即使是重型卡车从身上辗过,它也安然无恙。

      生活在大西洋里的海刺猬,是海洋动物中的“气功大师”。如果它被鲨鱼这类凶猛动物吞进肚子,就会运“气”发“功”,把身上的长刺倒竖起来。这些长刺就像一根根锋利的钢针,在鲨鱼胃里乱刺一通。如果吞下的海刺猬多了,鲨鱼非丧命不可,反而成了海刺猬的美味佳肴。

      这些无师自通的“气功大师”,其运“气”发“功”的机理,人们至今还不很清楚。

      C?动物的“电子对抗”战蝙蝠不是鸟,而是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它夜间捕食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喉咙和耳朵——喉咙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嘴巴和鼻子向外发射;当遇到物体的时候,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

      蝙蝠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雷达的工作原理与它相似,只不过是用无线电波替代了超声波。蝙蝠能依靠回声定位准确地分辨食物和障碍物;而且蝙蝠的“活雷达”抗干扰能力特别强,即使噪音非常强,它也仍能有效地工作。

      蝙蝠有如此神奇的功能,一般的蚊虫不是它的对手,但是夜蛾却拥有高超的“反雷达装置”,有能力与蝙蝠展开“电子对抗”战。

      夜蛾的胸、腹之间有一个鼓膜器——这是一种专门截听蝙蝠超声波的器官。有了这个侦测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一旦发现危险来临,夜蛾会不断改变飞行方向,或者干脆收起翅膀落在树枝或地面上装死,让蝙蝠找不到它的位置。

      更神奇的是,有些夜蛾还“装备”有“电子干扰装置”。在它们的足关节上,有一种特殊的振动器,它发出的声音对蝙蝠的回声定位能产生干扰作用。有些夜蛾更具备“隐形”的能力——它们浑身长满的绒毛可以吸收超越波,使蝙蝠得不到足够强度的回声。

      动物的神奇本领太多了,足可以编出一本专著来。当今方兴未艾的仿生学研究,正是人类向动物的学习。遗憾的是,仿生学侧重于研究动物本领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而忽视了这些本领是如何产生的。也许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吧:造化之精、进化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