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行于四大文明古国之间_历史知识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0 属于: 知识百科
  • 1.穿行于四大文明古国之间

    在同学们谈论文明古国的时候,肯定离不开“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他们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进而步入铁器时代。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等;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黄河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中国和巴比伦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四大文明古国之间穿行,欣赏文明古国的历史画面——

    中国:东方的那一颗明珠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发现于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中国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的人们,就以农业为主,并饲养家畜;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有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并制造使用铁器;在制陶技术方面,有了白陶和釉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真可谓悠悠千年,道之不尽。让我们在古迹中找寻祖国的悠悠历史吧。

    (1)长城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延绵万里,在军事上发挥着它重要的防御作用。

    长城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古代中国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故有“万里长城”之名。而长城超过1万里的有3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千米;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的长城,全长8851.8千米(2009年修订)。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1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3万多里,其次长的是甘肃的长城。

    嘉峪关城楼

    请欣赏我国研究长城的专家罗哲文先生写的对联《长城赞》:

    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2)敦煌莫高窟

    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

    敦煌莫高窟外景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延续了10个朝代,1500年,至今第一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目前保存下来492个洞窟,其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万多平方米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排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25千米长的世界大画廊。

    莫高窟内的雕像

    莫高窟壁画

    这么伟大的历史古迹,令外国人也叹为观止,外国旅游者感叹道:“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

    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令人们叹息不止。保护文物,刻不容缓。

    敦煌莫高窟因为她的艺术卓尔不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还有西安秦始皇陵及兵俑坑。

    (3)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约5千米,距西安市城区约37千米,南倚骊山,北临渭水。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根据初步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桶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25~56平方千米。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其中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俑坑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一号坑

    一号坑最大,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上千余陶人陶马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道中,并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铠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兵马俑

    跪俑

    兵马俑之铜马车

    兵马俑之战马

    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秦始皇凭借他“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就连唐朝李白都惊呼:“秦王扫六合,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同学们,现在咱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灰色的,你知道他们的原本颜色吗?有专家介绍,兵马俑在最初时都是彩绘的,后来因深埋地下、火烧等原因,有的彩绘脱落,有的因遇空气等原因变成了灰色,如果被挖的区域没全部被火烧过的话,人们很可能会看到精美的彩色兵马俑,这点真是非常可惜。

    在中国人的眼中,一提到“去西天取经”,人们便想到了那个古老的佛教国度——印度。

    印度:拥有“完美建筑”的国度

    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明。

    在距今50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这就是被人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那么,来到印度,我们一定要去这两个地方:印度金庙和泰姬陵。同学们,我们出发吧——

    (1)印度金庙

    印度金庙也叫维西瓦纳特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是瓦腊纳西寺庙中地位最高的一座,金庙由锡克教第5代祖师阿尔琼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的历史。

    远眺印度金庙

    因该庙门及大小19个圆形寺顶均贴满金箔,在阳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夺目,所以一直以来被锡克人尊称为“上帝之殿”,此地非印度教徒不得入内,该庙供奉印度教湿婆神。

    (2)泰姬陵

    印度金庙外景

    泰姬陵,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距新德里200多千米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泰姬陵占地甚广,由前庭、正门、蒙兀儿花园、陵墓主体以及两座清真寺组成。泰姬陵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全部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62米,四周有四座高约41米的尖塔,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座塔均向外倾斜12度,若遇地震只会向四方倒下,而不会影响主殿。另外,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35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绚丽夺目、美丽无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更令人惊讶的是,泰姬陵在早中晚所呈现出的景观各不相同,早上是灿烂的金色;白天的阳光下是耀眼的白色;斜阳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而在月光下又成了银白色,白色大理石映着淡淡的蓝色荧光,更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

    有人说,不看泰姬陵,就不算到过印度;不在月光下来到泰姬陵,就不算到过泰姬陵。2004年11月27日,泰姬陵有条件地对游客开放夜游,门票高达1500卢比,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早中晚游览票价不一样的景点。

    泰姬陵

    所以说,泰姬陵无论构思还是布局都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它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独特魅力,不愧为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离开印度,我们穿过炎炎烈日和黄沙漫天的阿拉伯沙漠,来到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在丰沃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灌溉中,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诞生了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因为这里流淌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已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位着名的君主——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他个人集宗教、军事、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更有效地统治自己的国家,他颁布了着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在汉谟拉比死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族的进攻,历经了500多年的战乱。直到公元前7世纪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领导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然而,88年后,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人彻底毁灭。随着巴比伦王朝的覆灭,显赫一时的古城巴比伦也日渐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壮丽最繁华的都城,巴比伦古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城里最壮观的建筑物,就是着名的“空中花园”,以及那座据说让上帝感到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

    (1)空中花园

    着名的“空中花园”是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空中花园”当然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纯粹是出自对希腊文paradeisos一字的意译。其实,paradeisos直译应译作“梯形高台”,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关于它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塞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看见后非常高兴。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称“空中花园”,也称“悬苑”。

    “空中花园”效果图

    巴比伦城又被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下面对“巴别塔”的介绍中就能略知一二。

    (2)巴别塔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了城池。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这就是巴别塔。他们用砖和河泥作为建筑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冲入云霄。

    巴别塔

    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认为这是人类虚荣心的象征。上帝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后来人们就把巴比伦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这个故事为“巴别塔”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可不管怎样,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这是真实的事情。他命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派人来修建此塔。重建的巴别塔共有7层,总高90米,塔基的长度和宽度各为91米左右。

    在高耸入云塔顶上,还建有壮观的供奉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仓库和祭司们的住房。在5000多年前,人们能建起这样一座如此巍峨雄伟的通天塔,实在是人世间的一大奇迹。遗憾的是,巴别塔如今剩下的仅仅是一块长满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残迹了。

    千百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在寻找巴比伦古城遗址。1899年3月,一批德国考古学家在今天巴格达南50多千米的幼发拉底河畔,进行了持续10多年之久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终于找到了已经失踪2000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后的巴比伦古城遗址。考古学家们现在仍在巴比伦古城遗址上进行着发掘工作,许多宫殿、神庙、街道和住房已经渐渐露出地面。考古学家们正在和史学家、艺术家们一起,根据发掘出来的文物,复制古城巴比伦大多数建筑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这座人类宏伟的古城恢复旧观,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样,这也是我们的期待。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是拿破仑致敬的地方,它就是古埃及。

    古埃及:拿破仑致敬的地方

    古埃及是从公元前4000多年开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而结束,共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王朝8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

    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国家叫做诺姆,也叫州,是一种城邦式的国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传说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菲斯(今开罗西郊),发展农业,开发水利。而古埃及真正的统一是在古王国时代,这是古埃及史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第一个伟大时代,确立了以官僚体制为基础的、君主独裁的专制统治。另外,古埃及的文化源远流长,它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此外,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

    (1)金字塔

    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部金黄色的沙漠中,因为它的外形像中国的汉字“金”,所以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

    金字塔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虽然至今已历时数千年,但人们仍旧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100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4000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能有这样的构造,确实是十分了不起。

    金字塔内部结构

    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这座金字塔的附近建有一个雕着哈夫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所谓狮身人面像。除狮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

    狮身人面像

    (2)亚历山大灯塔

    关于亚历山大灯塔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以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腹。这一悲剧,震惊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经过40年的努力,一座雄伟壮观的灯塔竖立在法洛斯岛的东端,它立于距岛岸7米处的石礁上。

    亚历山大灯塔

    公元前330年,不可一世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埃及,并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北端即地中海南岸,建立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大城,而这座位于埃及亚历山大城边的法洛斯岛上的这座灯塔就被后人称为“亚历山大灯塔”。

    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1英尺=0.3048米)的高度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

    14世纪,亚历山大城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摇晃的大地以巨大的力量摧毁了这座古代世界的建筑奇迹,这座亚历山大城的忠诚卫士,这顶亚历山大城的王冠就这样消失了。又过了一个世纪,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埃及及其海岸线,下令在灯塔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城堡,并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埃及独立之后,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馆。以上就是亚历山大灯塔的前世与今生,一座灯塔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饱经沧桑。

    简要了解了四大文明古国及其名胜古迹的我们,有什么感想吗?快把你的感受和疑问记录下来吧。

     

     

     

    古国,犹如一本厚厚的史书,记载了千年的文明,留给后人的是追逐,是探寻,是感悟,是传承,悠悠古国,行者无疆,千年一叹。

    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在古迹中品读历史,追逐那永恒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