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计_历史知识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解析
“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要尽量想办法控制敌方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典故
袁绍和韩馥,应当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犯愁。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帮袁绍解决供应困难。
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他听了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州。而当时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韩馥,袁绍已顾不了那么多了,马上下手,实施他的锦囊妙计。
袁绍首先给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公孙瓒与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早就想找个由头儿攻占冀州,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公孙瓒立即下令,准备发兵攻打冀州。
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打算和袁绍联合攻打冀州,冀州难以自保。袁绍过去不是你的老朋友吗?最近你不是还给他送过粮草吗?你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瓒呢?让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吗?
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却逐渐将自己的部下安插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恍然大悟,他这个“主”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韩馥只得只身逃出冀州去了。
又一例
唐朝有个叛将,名字叫仆固怀恩。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两国的联军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泾阳的守将是唐朝着名将军郭子仪,他是奉命前来平息叛乱的,这时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郭子仪知道形势十分严峻。
正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纥就失去了中间联系和协调的人物。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两军各驻一地,互不联系往来。吐蕃驻扎东门外,回纥驻扎西门外。
郭子仪想到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对付过安禄山。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郭子仪想与过去并肩作战的老友叙叙情谊。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旧情的人,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但是,药葛罗说:“除非郭老令公亲自让我们见到,我们才会相信。”郭子仪听到汇报,决定亲赴回纥营中,会见药葛罗,并乘机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将士们生怕回纥有诈,不让郭子仪前去。郭子仪说:“为国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去回纥营中,如果能谈得成,这一仗就打不起来了,天下从此太平,有什么不好?”他拒绝带卫队保卫,只带少数随从,便到回纥营去了。
药葛罗见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便设宴招待郭子仪,他们谈得十分亲热。酒酣耳热之时,郭子仪说道:“大唐、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呀!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药葛罗愤然说道:“老令公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双方马上立誓联盟。
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与己不利,他们连夜准备拔寨撤兵。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从此很长一段时期,边境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