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尼尔海峡
达达尼尔海峡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端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端之间、沟通地中海和马尔马拉海的水道。位于土耳其西北部。为欧、亚两洲分界线之一段。东北—西南走向。长约65公里,宽1.3~7.5公里。水深57~70米,最深106米。西北岸为丘陵,东南岸为平原。最窄处恰纳卡莱和基利迪尔巴希尔历来为设防重地。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5~10℃,7月20~25℃。年降水量400~600毫米,3~10月多北风和东北风,10月至次年3月多西南风。全年多风暴和雾,影响航行。峡内海水交流现象明显。表流,由黑海流向地中海,流速1~3.2节,盐度25.5~29‰;底流,由地中海流向黑海,盐度38.5‰。
地理
达达尼尔海峡形状狭长,长约61公里,宽约1.2公里至6公里,平均深度55米,最深处82米。表层水自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底层存在一条逆向的潜流。东侧为亚洲大陆,西侧为加里波利半岛。
城市
恰纳卡莱
土耳其西部港市,恰纳卡莱省省会。人口4万(1980)。位于达达尼尔海峡东岸,科贾河口。始建于十五世纪,原为奥斯曼帝国用以控制海峡的苏丹尼耶堡。现仍具控制海峡的作用,并为土耳其最大的鱼罐头制造中心
正文主要港市有东岸的恰纳卡莱,西岸的盖利博卢等。达达尼尔海峡与博斯普鲁斯海峡共为黑海沿岸国家的重要出海口,苏联黑海舰队通往大西洋、印度洋之咽喉要道。海峡归属多变,14世纪时为东罗马帝国领地,后归奥斯曼帝国。1807年,俄、土海军曾在此交战。1923年《洛桑公约》规定,海峡地区实行非军事化并对各国船只开放。1936年《蒙特勒公约》恢复了土耳其对海峡的主权。
岛屿
巴尔干半岛
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位于南欧东部。西临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南滨伊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东南隔黑海与亚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萨瓦河为界,西至的里雅斯特。面积约50.5万平方千米。包括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等国家的全部国土,以及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与土耳其的部分土地。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地形以山地为主。半岛西部有迪纳拉-品都斯山脉,中东部有喀尔巴阡-老山(巴尔干)山脉。老山山脉是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山的延伸,经南斯拉夫东部,横贯保加利亚中部,直临黑海。东西两列山脉之间是古老的罗多彼山脉和马其顿山丛,最高峰穆萨拉峰,海拔2925米。半岛上平原分布零散,仅萨瓦河、多瑙河、马里查河谷较宽广。矿产有铜、汞、铬、铅、锌、石油以及铁、煤等。半岛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带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半岛内部属温和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除多瑙河、萨瓦河外,其他河流多短小湍急。较大湖泊有斯库台湖、奥赫里德湖、普雷斯帕湖。土壤以山地褐色土和褐色土分布最广,在石灰岩区有红色石灰土。
小亚细亚半岛[AsiaMinorPeninsula]
亚洲西部半岛。位于土耳其境内。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亚美尼亚高原。主要由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组成。东西长10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面积52.5万平方千米。南缘是托罗斯山脉,北缘是克罗卢山和东卡德尼兹山(两山合称庞廷山脉),东侧是亚美尼亚高原。形成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地势自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地形特征。半岛内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海拔800~1200米,由平坦台地和断陷盆地组成。多湖泊、泥沼,荒漠草原广布。高原西部是较为低矮的山地,山脉走向多与海岸线垂直。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半岛主体为安纳托利亚高原,北、东、南三面被第三纪褶皱山脉环绕:北侧有庞廷山脉,海拔2000~2500米,南侧为托罗斯山脉海拔2000~3000米。高原中部起伏不平,海拔800~1200米,夹有陷落盆地和平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南北两侧山地向东汇合为亚美尼亚高原,高原大部为3000~4000米,地势高耸多山,熔岩广布。安纳托利亚高原以西,山脉向西延伸,与爱琴海海岸直交,近海形成低山与陷落谷地相间分布的里亚斯式海岸。半岛沿海地带为地中海式气候,内陆为亚热带夏干气候。半岛大部分属土耳其领土。
加利波利半岛
欧洲土耳其西南延伸部分的加利波利半岛,有六十英里长,四到十三英里宽。这条几乎是荒芜的多山狭长地带的加利波利,1915年只有一条泥土公路纵贯全岛。俯视海滨的山脊和陡坡提供了优良的防御阵地,保卫着达达尼尔海峡的欧洲一边,一条四十英里的水道从马尔马拉海流入爱琴海,宽度从一千四百码到四英里不等。在古代以海莱斯蓬特著称的达达尼尔从不冰冻;但它的双向的潮流,疾转的风向和猛烈的风暴,使航行成为难事。
概况
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又称恰纳卡莱海峡。旧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土耳其语作CanakkaleBogazi。达达尼尔海峡是著名的土耳其海峡的一部分。
土耳其西北部沟通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的狭长海峡。长61公里(38哩),宽1.2~6.4公里(0.75~4哩),位於欧洲加利波利(Gallipoli)半岛和小亚细亚大陆之间。平均水深55公尺(180呎),中部最狭处最深,达90公尺(300呎)。水面有一股从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的急流,另有一股补偿性潜流带回更多盐水。沿岸重要港口有加利波利(盖利博卢利曼尼〔GeliboluLimani〕)、埃杰阿巴德(Eceabat)和恰纳卡莱(Canakkale)。两岸矗立著许多著名城堡。海中有多种洄游于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鱼类。西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XerxesI)用船搭桥渡过此峡,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於前334年出征波斯,也以此法渡过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因系经地中海进入伊斯坦堡和黑海的门户,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且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意义。
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anakkaleBo?az?),希腊语称Δαρδανελλια,古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是连接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海峡,属土耳其内海,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
达达尼尔海峡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与巴尔干半岛之间,亚洲与欧洲分界处的地峡。东连马尔马拉海,西通爱琴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由于水道较深,利于大吨位船只通过,海峡终年可通航,90年代平均每天有100多艘船只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的太空照片达达尼尔海峡形状狭长,长约61千米,宽约1.3~7.5千米。平均水深55米,最深处82米。海峡中海流呈流向相反的上下两层,表层(厚度10~20米)是自黑海流向爱琴海的盐度较小的海流,下层是自爱琴海流向黑海的盐度较大的海流,底层存在一条逆向的潜流。海峡两岸由比较细软的石灰岩和砂岩组成,历经风雨侵蚀,地形变得平坦,海峡比较宽阔。东侧为亚洲大陆,西侧为加里波利半岛。
海域
黑海
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内海。因水色深暗、多风暴而得名。黑海向西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相通,向北经刻赤海峡与亚速海相连。黑海形似椭圆形。东西最长1150千米,南北最宽611千米,中部最窄263千米,面积4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3400千米。平均水深1315米,最大水深2210米。欧洲东南端大内陆海,北岸为乌克兰,东北岸为俄罗斯,乔治亚在其东岸,土耳其在南岸,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Moldova)在其西岸。
马尔马拉海
土耳其内海,土耳其亚洲和欧洲部分分界线之一段,东北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沟通,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连。面积11,350平方公里(4,382平方哩),平均深度约494公尺(1,620呎)。平均含盐度22。当地常有地震。海中有两个群岛,克孜勒群岛在东北面,接近伊斯坦堡,为旅游胜地;马尔马拉群岛在西南面,与卡珀达厄半岛相望。自古就开采大理石、花岗岩和石板,沿岸城镇均为兴旺的工农业中心,有些是旅游胜地。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之间,为土耳其的内海,是欧亚大陆之间断层下陷而形成的内海。马尔马拉海东北端经博斯普鲁斯海峡通黑海,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通爱琴海——地中海——大西洋,其余的被土耳其包围,是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的必经之地,是欧、亚两洲的天然分界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属黑海海峡。如果没有了马尔马拉海,黑海就成一个湖泊了。
地中海
地中海是指介于亚、非、欧三洲之间的广阔水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宽约1800公里,面积约250多万平方公里。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突尼斯海峡为界,分东、西两部分。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处5092米。盐度较高,最高达39.5‰。最早犹太人和古希腊人简称之为“海”或“大海”。因古代人们仅知此海位于三大洲之间,故称之为“地中海”。英、法、西、葡、意等语拼写来自拉丁MareMediterraneum,其中“medi”意为“在……之间”,“terra”意为“陆地”,全名意为“陆地中间之海”。该名称始见于公元3世纪的古籍。公元7世纪时,西班牙作家伊西尔首次将地中海作为地理名称。它还曾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的兴起与更提起过重要作用。
相关条目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尔卑斯山博斯普鲁斯海峡潘帕斯草原恒河平原拉普拉塔平原马利亚纳海沟东欧平原北部湾北海渔场阿拉斯加湾英吉利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