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
属于::明朝郑和(1371年?- 1433年?),回族,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 (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
人物生平
崭露头角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4年(洪武十七年),傅友德、蓝玉班师南京,郑和应是随军至南京,入宫服役。1385年(洪武十八年),傅友德、蓝玉又奉调镇守北平府(今北京),而郑和再次随军前往,并被调入燕王府邸中服役。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明史·郑和传》等史料记载,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有功勋,但未言明具体的立功地点。有学者推测,郑和立功应该是在1399年的郑村坝之战中,而郑和被赐姓“郑”也与这一立功地点有关;刘铭恕推测,此一赐姓可能是以回回历官郑阿黑之取“郑”为汉姓为先例的;还有观点认为,“赐姓郑”与郑村坝战役无关,亦无特别含义;
1402年(建文四年),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告终。是年12月18日(十一月二十四日),郑和以太监身份,受命祭祀朱棣的乳母冯氏。
1403年(永乐元年),郑和刊印《佛说摩利支天经》,并请姚广孝撰写题记。该题记反映出郑和已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且已被赐郑。
守备南京
1424年2月27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朱棣命郑和前往旧港赐施进卿之子施济孙官印和官服,令他接替已故父亲的位置。一说,郑和未及成行,朱棣即已病死,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下诏停罢下西洋事业。
1425年(洪熙元年),郑和受命率下西洋的军队镇守南京,而郑和本人也成为首位南京守备太监。同年,仁宗病逝,明宣宗朱瞻基继位,要求郑和与王景弘谨守南京。郑和还受命负责修缮南京宫城。
1426年(宣德元年),郑和等奏请修理南京的天地坛等建筑。同年,工部郎中冯春上疏请求为南京修造佛寺的工匠请赏,明宣宗认为这没有道理,且认为这是郑和指使的,于是令司礼监移文警告郑和。
1428年(宣德三年),郑和、王景弘受命将南京所存储的部分绢、布运抵北京
鞠躬尽瘁
1430年6月29日(宣德五年六月九日),郑和受命第七次下西洋。据《天方至圣实录》等记载,同年8月15日(七月二十七日),郑和还因“龙船”建造得当受到宣宗嘉奖,其重修南京三山街礼拜寺(净觉寺)的请求也获得允许。
1431年1月19日(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郑和船队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前往福建长乐。侯风期间,郑和等人镌刻《天妃灵应之记碑》并铸造铜钟一口,为后世研究下西洋留下重要史料;出发前,明宣宗又敕郑和在出使过程中劝谕暹罗不要再侵扰满剌加。这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有记载称,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在返航过程中于印度西海岸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去世。船队应当是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据《前闻记》记载于1433年7月22日(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
郑和的故事
更多 >>-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只为寻建文帝下落?
郑和下西洋 郑和,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圣裔(穆罕默德先知后裔)。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逝世于宣德八年1433年。原名:马三宝。 永乐皇帝长期坐镇北[更多]
- 郑和七下西洋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战争概述:从永和三年(1405年)开始,明成祖朱棣及其后的明宣宗朱瞻基派郑和率领庞大的海军,先后七下西洋,宣场了明王朝的国威,更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将帅星数:★★[更多]
- 郑和的历史影响与评价——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传略】郑和(1371?~1435?),原姓马,回族,云南昆阳洲(今晋宁)宝山乡和代村人。父亲马哈只是有名的缙绅,曾到过阿拉伯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漂洋过海,了解异域风情,并富有探险精神,这些对[更多]
- 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到过哪些国家?
郑和(1371~1433),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洪武十三年(1380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又称[更多]
- 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事: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郑和
郑和(1371—1435),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晋宁县)人,本来姓马。小名三保,回族人,全家信奉伊斯兰教。郑和的曾祖父名叫拜颜,祖父、父亲都叫哈只。因为郑和的祖父、父亲都曾朝拜[更多]
- 郑和下西洋,值得深思的几大因素!
中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欺侮,亲身经历过四分五裂战事持续的时期,老百姓饱受困苦也多来源于于西方国家的航海霸权。依据中国明史获知:"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有过规模庞大的[更多]
- 郑和七下西洋:错失一次殖民世界的机会?
郑和下西洋 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堪称中国海洋史,乃至于世界航海史上一件跨时代的大事,至今仍为我们津津乐道。但是当我们真正想走近历史的时候,我们却 发现为我们留下[更多]
- 郑和: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名人语录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明史·郑和传》 郑和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劈波斩浪,先后七次下西洋[更多]
郑和的野史解密
更多 >>- 郑和带锡兰王子朝见明朝皇帝:其姓名今天才搞清
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 文/图)“古锡兰国有个奇特的民俗,在给下一代取名时,是把父亲的名字作为儿子的姓,然后再取个名字,由此作为儿子的姓名。”昨日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更多]
- 历史上的今天7月11日 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 在608年前的今天,1405年7月11日(农历六月十五),郑和下西洋。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洪武十四年(公[更多]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更多]
- 郑和下西洋简介 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简介: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更多]
- 郑和简介 明朝永乐时期内官监太监三宝郑和生平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马[更多]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派遣郑和下西洋 追杀建文帝?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更多]
- 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郑和简介
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但是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是什么呢?历史上的解答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就来看看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燕王的人马已[更多]
- 郑和下西洋 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