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中骗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7-05-31 属于:清朝

清朝乾隆年间,天下承平,百业发塔。当时民间通用的货币主要是银子。辅助货币则是铜钱。为了便于流通贸易。从南到北各通都大邑、商埠码头,都设有不少的钱庄、钱店,一般是经营兑换业务,间亦有经营借贷的。在兑换中,无论以银换钱,还是以钱兑银,都可以在规定的折合标准之外,另计较些银色,也可多些赢利。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京北门桥兴源钱店这个老字号里。

这天午后。钱店赵掌柜的正和几位闲坐的客人议论市面行情。这时推门进来一位老头,身穿蓝夹袍、上罩黑绒坎肩,头戴青缎瓜皮小帽。这身打扮一看就是个退休养老的生意人。往睑上看,灰白八字胡须,灰白的眉毛,连小辫也是灰白的,大眼珠子咕噜咕噜的又带着几分世故。

清朝乾隆年间的钱庄

清朝乾隆年间的钱庄

只见这位老头进门来,冲着赵掌柜,拱拱手,笑嘻嘻地开口说道:“赵掌柜,又得麻烦您了。”赵掌柜赶忙还了一揖:“哪的话,白大爷又有买卖照顾小店了。”“还是换几吊钱零用。”说着,老头儿从钱荷包里拿出块白布手巾,打开来从里面摸出一块银子,交给了掌柜的。赵掌柜拿出戮子称了称:“一两二钱五。”“不对吧,我记得是一两二钱七呀!”赵掌柜知道这位白大爷好争执,就把致子提过来让他过目,口里说着,“秤平斗满,您瞧不会差。”白大爷看看致子,却改变了话题:“我这锭银子色正质纯,可不能按那种下水银子兑呀!”

这白大爷到兴源钱店来兑换钱,大约有三两次了,每次来都兑换一两多的银子。老头好争长论短的,又好跟伙计、掌柜的拉个家常,虽然来的次数不多。可人们都知道他姓白,家离这儿不远,有个儿子在苏常一带经商,逢年过节的,或有方便人到南京。总给家捎点银子供米之需。

他站在拒前正跟赵掌拒争执银色,门外走进一位年轻人来,背着搭链,风尘仆仆,见到白大爷上前深深一揖,口称:“老伯大人好,小侄刚到府上去请安,说您到兴源钱店来了,正好我也要到北门有点事情,所以就一直到这儿来了。”白老头打量来人,口里答应着,好像猛然想起:“呀,那是顺生呀!”“是我。我打常州来办点事情,令郎让我顺便给老伯带来点东西,”

说着从裕链里取出一个蓝布包。双手捧给了白老头,“我这里当面奉上了,改日我再到府上给伯母请安,这就跟您老告辞了。”白老头连说:“多谢,多谢。”年轻人作了一揖,转身走了。

白大爷随手打开包,一看,里边一封信,一锭银子。打开信,密密麻麻,蝇头小楷,老头皱着眉头眯着眼看了看。把信双手递给赵掌柜:“掌柜的您瞧,我这老眼昏花,看起来太吃力了,劳您驾替我念念吧!"赵掌柜接过来,念道:“父母大人膝下敬察者,男离膝下匆匆半载,不知父母大人身体可好,甚为惦念。男近两月来往返于苏常之间,此次在常贸易颇为赢余,适顺生去宁公干。托他带回纹银十两,以资家用··,…”云云。白老头听着家信,喜上颜色,待赵掌柜读完,便接口说:“谢谢,谢谢。刚才那块银子还给我吧,也别计较了,这刚捎来了纹银十两,我用它兑钱,省得我常往外跑了。”

赵掌柜接过银子,用戮子一称,十一两零三钱。千不该,万不该,赵掌柜这会儿不该起了贪心。他心里一盘算:不角间,是他儿子请人捎钱时未及称量。顺手拿了一锭。反正老头也只知道是十两。送到乒边的好处不沾白不沾一干VL来个将m就错。顺坡下铅吧。想着。手里的致子高高一举。口中说道:“整十两。不多不少。”老头点点头说:“好。都换成现钱吧。”按当时换算通价。纹银十两。兑钱九干。赵掌柜从枢台底下拿出钱来交给了老头。白老头高兴地搭在肩上和众人点头告别。赵掌甩转身进了里间。把银子收到后柜去了。

待赵掌柜来到前柜,白老头已走了一会儿了。这时前边椅上的一位客人站起来。对赵掌柜笑着说:“掌柜的是不是上当了?这个老头可是多次用假银子骗钱的。我见他来换钱。就替掌柜的担心。兴源是老字号了,当着面也不便于点破。”赵掌柜一听。吓一跳。赶紧到了后拒,把刚才老头换的银子取出来,在前柜台底下。拿出一个剪银子用的钳子。剪下一块来一看,果不然,铅胎银皮!气得他哼哼的,又只得谢谢这位客人,并打听:“您既然知道这老头多次用假银子骗钱。请问您知他家住哪儿?’,“他住汉西门门里,离舍下不远。所以知道他。有这么点邻里关系,我怎么好当面点破他呢?要是那样。过后他不得生法儿找我的事吗?真真对不起你,不过老头走得慢,你这会追还能追得上。”

赵掌柜听后一作揖:“一事不烦二主,您辛苦一趟带带路,他要是回家了就请给指指f7JL,然后您走您的,我自个找他,您看怎样?”这位客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瞒您说,我在您这儿闲坐。是等位朋友,我们一块去谈笔生意,要是陪您走一趟,不耽误我的买卖吗?”赵掌柜一听就明白了,忙从柜里拿出来三两银子一个小裸子,“不白麻烦您。这区区三金算是谢礼,请收下。”那人还支支吾吾的,赵掌柜把银子塞到他手里,拉上便走,可没忘拿着那锭假银。赵掌拒和这位客人紧赶慢赶。来到汉西门。这也是个繁华的去处。捕面不少。只见路边上有月酒店。敞背门。那兑钱的老头和几个人对座饮酒,换来的钱就摊放在酒桌上。那客人指着酒铺说:“您瞧见了,连人带钱都在这儿。您自个儿去抓他,我可走了。

赵掌柜一见喝酒的老头,火往上冒。三脚两步窜至酒铺,一把抓住老头的衣领,另一只手连劈老头的嘴巴,老头碎不及防狠挨了几下,连喊:“你怎么打人呢?"赵掌柜指点着:“你个老骗子,骗别人行,竟敢骗我,走,走,到衙门去说!”这时同座的人也上来劝阻,赵掌柜指手划脚地把老头用铅胎做银子兑钱的事说了一遍。这时,老头却不慌不忙地说:“我儿子让人捎来的十两银子。你当面称准看好了才兑的,这会儿你怎么说是铅胎假银的呢?我的原银在哪儿,让大伙看看!"赵掌柜取出剪过的假银让旁边的人看,这时老头却说:

“我用十两,换钱九千,现在九千钱就在这儿,可我看这块银子不止十两,恐怕不是我的。”这时酒店主人也在一边劝,忙说:

“我柜上有致子,先称称!"说着拿过假银一称,高声一报,“十一两三钱。”这一下子等于一石投水,老头反而得理,指点着赵掌柜大骂:“你还是个开钱店的,怎么竟然栽赃陷害,还动手打人……”旁坐的人一哄而起,纷纷质间:“你怎么拿十一两三钱银子当作十两的?”赵掌柜这时有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数人一看他张口结舌的样子,忿然大怒,拳打脚踢,骂不绝口。赵掌柜抓着那锭假银,连连后退,出了酒店门,一溜小跑逃之夭夭了。

上一篇:蒲松龄 下一篇:清朝春节的“万寿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