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故事:8.志不立,无大事可成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27 属于:曾国藩
  •   曾国藩做学问的态度也颇能反映他"有定志"的立场。

      他非常反对做学问趋时若骛的做法,认为学问虽然要与时代合拍,但不能随波逐 流,没有根基。他说:"现在做学问的人,不把有利自己身心的作为要务,总是看到一时的风尚就涌了过去。要不了几年,风尚又变了,又丢下现在研究的,去研究 新的。像汉学、宋学、词章、经济,和那些只是一门技艺的东西,都有自己的门派,轮流着兴盛衰亡。探究它们的源头,其实都含有圣人之道,如果一心想得到天下 的赞誉,树立永世不灭的名望,那么却恰恰丧失了自己的操守,成为社会的危害。"曾国藩警诫后人,不要"一心为这些奔波劳禄。"

      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我近日来读书没什么收获,应酬太多了,每天都顾不过来,真是令人讨厌。"这些话都反映了他人有定志,不趋时尚,刻苦读书的经历。

      正是这种"志守一井,力求及泉"的致学途径,曾国藩才成为了学问上的"大家"。

       影响人志向实现的因素可能有许多种,但像曾国藩所说的"追风尚"的那种浮躁心理则是其中主要的一种。这也是人格的一种缺陷。一般说来,人的志向和理想一 旦确立,就不要轻易改变,虽然人有时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现实需要修正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但大方向和大目标是不会变的。如果今天给自己定下一个奋斗目标, 明天又给自己确定另一个理想,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或者人云亦云,这样的人最终也不会成什么大气候。这样的人虽然立志,但是志不坚。王安石说:"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是曾国藩一生不渝本志的做法及以此对子孙的教育才在很大程度上使曾家后代多有所成。

      曾国藩语录精粹:

      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