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故事:6.成大事的要诀:刚柔兼济
意思是:从古以来,所有的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人不是从自立自强做起的,就是作为圣贤,他们也各有自立自强的方法,所以才能够独立不惧,坚韧不拔。过去我在 京城,喜欢与名气大、位置高的人树敌,也就是有挺然独立、不畏强暴的意思。近来醒悟出天地之间的道理,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了会导致萎靡不振,太刚 了则容易折断。刚并不是指暴虐而说的,而是指强矫罢了;柔并不是指卑弱而说的,而是指谦逊退让罢了。做事情办公差,就应该强矫,争名夺利,就应该谦退;开 创家业,就应该强矫,享受安乐,就应该谦退;外出与人应酬,就应该强矫,在家与妻儿享受,就应该谦退。
曾国藩认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 成就大事。他指出,自古帝王将相,没有不是从自立自强做起,即是成为圣贤的,他们也各有自立自强的方法,因而才能够独立不惧,坚定不移。纵观历史上诸多圣 王贤相、功臣名将,圣贤哲人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他们身上不乏刚毅挺拔之气,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一种坚不可摧的自信。这就 是人们常说的"刚"。刚是一个人的骨架,靠着这副骨架人才能站立于世,才能克服大量的困难险阻,才能超越常人战胜恐惧、悲观、消极和畏难苟安的心理天敌, 才能使人体生命之潜能无限地释放出来。人若无刚则无以自立,若不能自立则无以自强。刚,是人类生命运动中最大的源泉,否则,生命则变得无动力、无价值、无 意义。
曾国藩自幼便受到祖父"做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的训导,因此,曾国藩认为"倔强"二字不可少,功业文章都必须有这两个 字贯穿其中,否则会一事无成。他早年在京城做官时,甘愿与那些名气大、地位高的人争斗,就具备了挺然持立不畏强御的精神,他也因此而处处受排挤,经常成为 舆论讽喻的心,遭遇了诸多曲折磨难。他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过刚则易折,易折则无以达到自强之目的。他在秉承祖训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只 有刚柔相济,才能达到自立自强之目的。人不能只具备"骨架",还要具备"血肉",只有如此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才会具有光彩照人的生命旅程。"柔",就是 一个人的"血肉",是最富生命力且使人挺立长久的东西。
庄子在《山木》篇中讲到了东海有一个名叫"意怠"的鸟,这种鸟非常柔弱,总是 挤在鸟群中苟生,飞行时他既不敢飞行在鸟队的前边,也不敢飞到鸟队的后边;吃食的时候也不争先,只拣其他鸟吃剩的残食。所以,它既不受鸟群以外的伤害,也 不引起鸟群以内的排斥,终日悠哉悠哉,远离祸患。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柔,并不是卑弱和不刚,而是一种魅力,一种处世的方法.
古往今 来,有多少功臣名将由于过"刚"而遭遇不幸。关龙逢、比干由于刚直不阿,直言进谏,而惨遭夏桀和商纣的杀戮;海瑞由于秉性耿直乏柔而一生坎坷不受重用。在 曾国藩看来,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柔是手段,刚是目的,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这才是柔的实质。
历史上勾践灭吴就是一则外柔内刚,以求自强的故事。春秋时候,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采取了与吴国讲和的方略向夫差称臣作奴,并献上了越国的珍财异 宝和美女西施。夫差每次外出勾践总是恭顺的请夫差踩其背而上车,并在车前为夫差牵马,甚至在夫差生病时口尝夫差粪便,以表忠心。即使有人唾骂,他也不在 乎,总是一副低眉顺眼的面孔,深讨夫差之欢心。
久而久之,夫差便放松了对勾践的戒惕,放勾践回到了越国。勾践深以会稽之战为耻,一面 卧薪尝胆,苦心劳力,爱抚群臣,教养百姓,发展生产;一面到夫差面前问安献宝迷惑夫差。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打败了吴国,活捉了夫差而称霸诸侯。 勾践以匿刚显柔的手段,从而达到了灭吴称霸的目的。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熟知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南中(今云南省一带)酋 长孟获多次侵犯蜀国的边境,诸葛亮决定南下征伐。首次交战,孟获便陷入了蜀军的包围圈,他只好弃马夺山路而逃,被早已埋伏在山上的魏延活捉,南兵大败。诸 葛亮下令赏赐南兵俘虏酒饭并放归。南兵个个感恩不尽。唯孟获不服,说他是因为山路狭陡才被捉住的。诸葛亮就放他回到了山寨,孟获又重整人马要与诸葛亮决一 死战。他常饮酒取乐且对部下凶狠,他的部将董茶那元帅为了报答诸葛亮不杀之恩,趁孟获酒醉之际,绑缚孟获送进了蜀营。孟获见了诸葛亮大叫不服,说他是被自 己手下捉来的。诸葛亮攻心为上,二次放了孟获。孟获回到山寨与弟弟孟优密议,使孟优入蜀诈降里应外合以便一举打败蜀军。诸葛亮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用药酒灌 醉了孟优等人,孟获当夜偷袭蜀营,第三次做了俘虏,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又一次痛痛快快地放了孟获兄弟。如此,又三捉又三放,直到诸葛亮精心策划第七次活 捉了孟获,仍旧对孟获说如若不服还可以回去准备再战,孟获感激得涕泪交加,表示南人永不造反,愿与蜀国永远修好。诸葛亮以"怀柔"的手段,以柔制刚,克敌 制胜,降伏了强悍的南人,达到了安定蜀国边境之目的,排除了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的一个著名的论断,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水可以冲击任何坚硬强大的东西,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它。以柔制刚,以柔克刚,运用于人格的自立自强上,往往会产生特殊的效果。
一次宋太祖赵匡胤正手持弹弓在后苑打鸟。忽传报一位大臣有急事求见。赵匡胤一听说有急事不敢稍有怠慢,立即召见大臣听奏,然而听奏后却认为事情不大,便 斥责奏臣说:"这算什么急事!"奏臣对皇上的态度不满,随口说道:"这总比打鸟的事急吧!"赵匡胤恼羞成怒拿起斧柄向这位大臣的嘴上抡去,大臣的牙齿当即 被打掉两颗,他不卑不亢地拣起被打落的牙齿。赵匡胤更火了:"难道你还想保存这两颗牙齿找我算后账吗?"大臣说:"我怎敢与您论是非呢?这事史官自然会记 的。"赵匡胤听了猛惊,连忙笑容满面的好言安慰,还送给这位大臣许多金帛。该大臣在权势和地位上是弱者,无以与至高无上的皇位抗衡,但他采用了柔弱的态 度,却寓于道理上、人格上的刚强,征服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达到了自己在人格上不畏强暴,据理而争,自立自强的目的。
退步宽平,清淡悠 久。曾国藩是一个善于从古代先哲那里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把所学知识与人生经验联系起来思考的人,从而从中抽取人生的信条与经验:趋事赴公,则当强 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在什么样的情势下该争,在什么样的情势 下该退,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刚柔并用。片面地依靠"刚"而忽略"柔",或片面地依靠"柔"而忽略"刚"都将导致失败。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天下兴亡的 大义面前不争何待?在人生难行的地段、在名利场中、在富贵之乡、在人际的是非面前,退让一下有何不好?所以说为人处世,善用刚柔,才能长久挺立,自立自 强。
曾国藩语录精粹:
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曰皆刚,恐其稍涉柔弱也。
——同治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