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故事:试种芜菁
徐光启
一天,徐光启教的学生阿平家里来了位远方的各人,阿平的父亲就把徐光启请到家里陪客人吃饭。
席间,阿平的母亲端上一道菜,徐光启夹起一块放到嘴里。"这是什么菜?真好吃,像萝卜一样脆,还有甜味。"
阿平的父亲答道:"这菜的名字叫芜菁。是这位河北客人来上海贩棉布,顺便捎来的家乡特产。"然后,对着厨房喊道:"阿平妈,拿来两棵生芜菁给阿启看看。"
这芜菁上部长着绿叶,下面是白色的呈球形的根,形似大萝卜。
徐光启看了说道:"这真是好东西呀。"并向那位河北客人问道:"你以后再来上海,带些芜菁种子来好吗?"
没等客人回答,阿平的父亲急忙说:"这是北方菜,南方不能种,因为南方天气热,长叶不长根,芜菁会长成白菜的。"
徐光启对这番话是半信半疑。
吃罢饭,徐光启回到家里就开始查书,结果在苏颂编的《本草图经》中找到这样一段话:南方人种芜菁,第一年像芜菁,二三年后就变成菘了。菘就是白菜。这是什么道理,书上没有记载。
徐光启想做个试验,看看南方究竟能不能种芜菁。
过了几天,徐光启遇到了阿平的父亲,并求他帮忙,弄些芜菁种子。
到了秋天,芜菁种子弄到了,徐光启和阿平的父亲各自在自家的园子里种了一些芜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里,阿平的父亲收获了自家园子里种的芜菁。他垂头丧气地找到徐光启说:"你看我种的芜菁,大半都是这样的小根,像白菜一样。看来南方种芜菁会变白菜,这话不假啊。"
徐光启看看阿平父亲手里的芜菁,沉思了一会说:"走,到园子里看看我种的芜菁。"
徐家的园子里,有一块地种的全是芜菁。绿油油的叶子,长势喜人。
徐光启指着菜畦边的一棵芜菁说:"请你把那棵芜菁拔出来看看。"
阿平的父亲拔出来一看,根很小,再拔一棵根还是很小。他刚要说什么,就见徐光启正弯着腰,费劲地拔着一棵芜菁。"噢,好大的根啊。"
阿平的父亲赶紧转到菜畦的右边,拔起一棵芜菁,根也很大,"这是怎么回事?"
徐光启笑了笑反问道:"你家种芜菁是浇水粪吧?"
"当然是!难道种菜可以不用水粪浇?"
"可以。北方人是不用水粪浇的,他们种菜用干粪。所以,我在播种芜菁时就想,北方人用干粪,现在到了南方,改用水粪,恐怕肥力大大不足,也许这就是根变小的原因。所以,我是先用充足的干粪做基肥,然后再用水粪浇。除了用干粪以外,土要挖松,根才容易长大。"
阿平的父亲还有些迷惑不解,问道:"为什么我在那边拔的两棵是小根呢?"
"那边靠边一行,我不用基肥,只浇水粪。目的是和其他施干粪基肥的芜菁作比较,这样一比,就会知道南方芜菁也能种成大根,像北方一样,只是在施肥方面要采取特别措施罢了。"
徐光启把自己种出的芜菁分送给邻居们品尝,引来很多人向他要芜菁种子。于是,徐光启就留了几棵芜菁作种。
第二年春天,留种的芜菁"抽薹"了。它中心的那根茎顶端长出一个花蕾,花蕾越长越大,到了夏天,就成熟结了籽,这就是芜菁种子。徐光启把收得的种子分给了需要的人们,自己也留了一份。
第二年收获芜菁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告诉徐光启:芜菁的根有大有小。徐光启把自己种的拔出来看,也是大小不一。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像《本草图经》所说的那样,"第一年像芜菁,二三年后就要变菘吗?"徐光启站在菜园子里,苦苦地思索着。
正在这时,阿平来了。
"阿平,你家今年的芜菁怎么样?"
"大大小小都有,总算比去年好一点。"
"为什么还有小根呢?"
"我也想了很久,记得我在帮父亲播种时候,有的种子饱满,有的种子小,老师,能不能是种子的原因呢?"
"啊,对了!芜菁结粒的时候,恰逢江南的梅雨期。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有些种子就会不饱满。种子好坏不一,种出的芜菁当然大小不一了。"
转眼春天又到了,徐光启琢磨着把留种的芜菁分成三组:第一组抽薹时把苔摘掉,不久在苔的四周长出新的花蕾;第二组连摘两次苔,仍长出新的花蕾;第三组不摘苔。到夏天,不摘苔的先结籽,摘一次苔的晚半个月收籽,摘两次苔的晚一个月收籽。
这样做是让留种的芜菁在不同的时期结籽,不管梅雨来得早或来得迟,一定有避开梅雨结籽的,从而得到饱满的芜菁种子。
这一年的夏天,梅雨来得早,没有摘苔的芜菁的粒又小又瘦,而摘两次苔的芜菁结的籽就饱满。
徐光启精选出饱满的种子分送给大家,果然,这一年的芜菁都长得很好,根部肥大好吃。
阿平的父亲找到徐光启,高兴地说:"阿启,我家收的芜菁,都是大根,多亏你帮忙了。你是怎么琢磨出种芜菁的一套办法的?"
徐光启答道:"是通过试验找出种芜菁的办法的。我读书,但不迷信书,比如芜菁变菘,我觉得没有道理,所以不信。你看,现在咱们南方不是也可以种芜菁了吗。"
芜菁以及它的种植方法逐年传播,没几年就在江南生长繁殖起来。
上一篇:徐光启的故事:种植甘薯
下一篇:徐光启的故事:《几何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