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铲除异己,铺平道路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2 属于:冯太后
  •   文成帝拓跋濬登基时年仅十四岁,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摆在拓跋濬面前的江山也是如此。高阳王年纪轻轻的就被大臣们推上了皇位,但如何真正地掌握皇权,却需要他的智慧与耐力了。

      文成帝登基之后,将受困于冷宫之中的冯昭仪解救出来。先帝在世时,冯昭仪就对拓跋濬照顾有加,关怀备至,危难时刻又有救命之恩。另外,冯昭仪还是小冯氏的姑母,拓跋濬对这位祖母级的昭仪是极为尊敬的。

       冯昭仪本就是个冰雪聪明之人,又历经北燕、北魏的宫廷斗争,虽然身处冷官之中,她也没有忘记洞悉朝中的局势,现在,拓跋濬所面对的困难,她再清楚不过 了。冯昭仪一介女流,又是前朝遗孀,不好直接与皇上讲明,便把自己心中的韬略悄悄地说给自己的侄女,让小冯氏看情况提点皇上,树立君威并守住皇位。

      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际上却波涛暗涌。那些曾经在兵变中有功的老臣们,虽然在推倒宗爱这件事上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但是,随着宗爱被杀、拓跋濬称帝,各种矛盾便开始显现,只不过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爆发。

      很快,这个导火索就出现了,太武帝时曾坚决主张灭佛,本来就没有顺应民意,太武帝对佛门的迫害,百姓有目共睹,而拓跋氏家族也因灭佛而经历了一场浩劫,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对佛祖不敬的结果。

      政治上强制性的破坏和阻挠很难改变人们的信仰,特别是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拓跋濬力图振兴北魏,恢复生产和百姓的正常生活,很多百姓都要求恢复佛法,修建佛寺,迎回高僧。同时,那些本来就崇信佛法的王公大臣也极力谏言,要求恢复佛教在北魏的地位。

      拓跋濬从小就受到父亲拓跋晃的影响,对佛法耳濡目染,自身也是十分信奉佛教,再加上幼年经历了东官之变,对重新弘扬佛法的提议甚是赞同,于是,他召集众大臣商量,迎回高僧大德,复兴佛法。

       不料,这一举动引起了中书令长孙谒候等老臣的反对,长孙谒候是太武帝时期的老臣,随着太武帝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军功。不仅如此,他还是太武帝拓跋焘的 舅舅,太武帝对他信任有加又十分敬重,朝中之人更是如此。他虽然地位甚高,却对太武帝极为忠诚,拥立高阳王登基,也是因为太武帝早就认定拓跋濬是他的继承 人,因此,陆丽向他求助时,他才决定出兵,助拓跋濬一臂之力。

      而现在,拓跋濬要重立佛法,在长孙谒候看来,这就是对太武帝的背叛,于是他极力反对,认为这一决定违背了太祖的遗愿。

      这时候,长孙谒候等人不仅在朝堂上吵得热火朝天,后宫的赫连太后也插了进来。这位赫连太后,就是太武帝的赫连皇后,在拓跋濬登基之后,被尊为"皇太后"。

      这位太皇太后在太武帝时期不是很得宠,因为太武帝一直专宠冯昭仪,她心里愤愤不平,冯昭仪后来被打入冷官,也是她有意报复之举。

      太武帝驾崩后,她也知道是宗爱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却因为宗爱以皇太后之位诱惑她,她便与宗爱狼狈为奸,不仅向世人隐瞒了太武帝的死因,还下旨杀害了和匹等三位大臣,她还下诏书说,这三人意图谋反而杀害太武帝。

       虽然与宗爱沆瀣一气,但她的好景不长,宗爱将拓跋余杀了的时候,她还想再扶持一个拓跋氏家族的小孩子登基,自己也可以临朝听政,享受至高权力带给她的快 感,弥补一下多年来一直备受冷落的委屈。但宗爱却不按她的想法出牌,宗爱要自立为帝,赫连氏的计划泡了汤,她这才指挥黎庶等人与陆丽接应,迎回高阳王拓跋 濬。

      怎料这拓跋濬,小小年纪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登基以后,上封了他的乳母常氏为"保太后",又将冯昭仪从冷宫接了出来,封了太 妃,这赫连氏觉得自己的太后之位受到了威胁,她不想再次被人欺负。于是,赫连氏便暗中联络自己的亲信大臣,想要挫一挫拓跋濬的锐气,企图操控朝政。

      在她的号召之下,除了太尉黎庶、司徒古弼拓跋长乐等亲信老臣之外,一些军政重要大臣在赫连太后的支持下气焰嚣张,无视拓跋濬的君威,口口声声说,兴佛法就是悖逆祖宗,大逆不道,甚至还要求文成帝继续尊崇太武帝遗愿,要将灭佛行动进行到底。

      拓跋濬真是气愤至极,无奈虽然有陆丽、源贺等人的支持,但大多数大臣却没有回应,顾忌老臣们的影响,生怕引火烧身。

      拓跋濬在朝堂上不好发作,下朝后却是愁眉紧锁。小冯氏在拓跋濬登基后被册封为贵人,有了名分之后,她对拓跋濬更是贴心服侍,看到夫君这样苦恼,她也非常心疼。

      原来冯昭仪手下的王遇,现在已经成了殿前总管,他对朝堂之事甚为了解,于是便对小冯氏陈述了各种利害关系,希望小冯氏好好劝一劝拓跋濬。

       冯氏想起了姑姑之前的提醒,她略想了想,便对王遇耳语几句,命王遇退下了。这一天,拓跋濬与冯氏共进午膳,当他说到了朝堂之事,拓跋濬的眉头立刻皱了起 来,冯氏看到这个情形,便开始劝慰他,并提到了汉武帝当年铲除异己的事情,冯氏还说,若臣子不敬畏皇权,就是天理难容,不忠不孝,必当诛之。

      拓跋濬昕了冯氏的话,心里一惊,除掉这些老臣,拓跋溶不是没有想过,但这些老臣在朝中根基太深,权倾朝野,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怎么能说杀就杀呢!

      冯氏神秘地笑笑说:"当年太武帝是怎么惨死的,难道皇上忘了吗?这证据皇宫里可有的是呢!"拓跋濬恍然大悟,两人便开始仔细地计划起了清除异己的事。

      几日后,朝堂之上风波再起。王遇找来几名太监、宫女,这些人都能证明,当年太武帝是被宗爱毒死的,其中一名太监还呈上了那只装毒药的碗。

      而这些人证中,有一名宫女则是赫连氏的贴身侍女,据她证实,宗爱当年确实找过赫连氏,以太后之位为筹码,要求赫连氏下旨。赫连氏明知其中的阴谋,却还是遵从了宗爱的决定,默许宗爱等人杀害了和匹、兰延、薛提和东平王。

       宫女的爆料令朝野震惊!自从太武帝死后,一直有传闻说是宗爱杀了皇上,而并非兰延等人造反,但一直是捕风捉影,谁也没有证据。宫女的话一出口,朝堂之上 顿时就像炸了锅一样。此时的拓跋濬威严地站了起来,用眼睛环顾朝堂,眼神中有说不出的威严,他突然开口向众大臣厉声说道:"先帝之死现已真相大白,赫连氏 勾结宗爱,迫害我肱股之臣,简直天理难容!赐死!拓跋长乐、黎庶、司徒古弼利欲熏心,不辨忠奸,受赫连氏指使,为其爪牙,一并处以极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