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的故事:宫中多怨女,出宫西行去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王昭君
  • 王昭君
    王昭君
      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连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霍卫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怎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胜赋秋风。

      ——[清]彦德《咏王昭君》

       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郊外大黑河以南,有一座高三十多米的沙土堆。据说它是距今两千多年的一座古墓,墓主就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友好的使者王昭君。在 墓的前面建有亭子,旁边有碑碣,上面记录着这位友好使者的动人故事。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团结和亲睦贡献了力量,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

      宫中多怨女

      王昭君名王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晋时为避司昭讳,时人也称她为明君或明妃。相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才貌出众。竟宁元年(前33),年方十七岁的她被选入宫,时在元帝刘奭当政时期(前48-前33)。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妻妾众多,所谓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 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我国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数量也相当惊人。秦统一六国后,改天子为皇帝,以后"六宫" 数额,均一脉相承。汉代亦是如此,当时被汉元帝选入宫中的女子很多,汉元帝本人是按画工所画的像来选择的。"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 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尤其是那些失宠了的女子,只好在宫中禁室里等死,遭际更为悲惨。所以,深居后宫的宫女们,想尽种种办法以得到皇上的幸召。而汉元 帝依照画像来取舍,所以,宫内女子们不惜以重金、财物贿赂宫中的画工,以此来换取被皇上宠幸的机遇。

      宫中一个叫毛延寿的画工,有高超的技艺,能把中人之姿画得十分姣好。因此,宫女们都暗中给他钱帛财物以求其以笔修饰。王昭君初入宫廷,并不懂得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同时,她也自恃貌美,天真地以为皇上不会不宠幸召见,所以,在毛延寿为她画像时,她竟一个钱也没给。

       据说毛延寿在给王昭君画像画到眼睛时,对王昭君说,这画人的功夫全在这点睛之处,真是一点千金呀!王昭君明白毛延寿借机索贿之意,但她非但不买他的账, 反而讥讽了他几句便离去了。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睛之笔画到了脸上,就这样,王昭君便被遗弃在宫中,虚度年华。

      出宫西行去

      就在王昭君于宫中孤单生活之时,汉朝匈奴族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转折改变了王昭君今后的命运,也使得王昭君成为了民族友好的使者与和平的象征。

       前57年,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原来,汉武帝时期,随着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匈奴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无力再大举南下。同时,匈奴族人民和其 他被奴役的各族人民反抗匈奴贵族的斗争也日益强烈,许多被奴役的少数民族也趁机脱离了匈奴贵族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匈奴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内讧,出 现了五单于争立事件,随之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甘露三年(前51),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北匈奴被迫西迁,后被汉西域都护甘延寿等所杀。呼韩邪单于在 汉朝的帮助下,重新统一了匈奴。

      就在这一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朝见汉宣帝。汉宣帝十分重视这次朝见,用最隆重的礼仪接见了呼韩邪 单于,并赏给他一套非常华丽的衣服,一口上等的宝剑,一把精致的佩刀,一辆用珠玉装饰的车子和十五匹拉车的马,还有大量黄金钱币和绸缎丝绵。呼韩邪单于回 归之时,宣帝还派一万六千名骑兵护卫护送。两年之后,呼韩邪单于第二次来长安朝见宣帝,宣帝还是用最隆重的礼节招待了他。

      为了感谢汉朝的军事支援,呼韩邪单于在前33年第三次来到长安。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元帝,呼韩邪单于真诚地向元帝提出,他愿意实行和亲,当汉家的女婿

       和亲并非是此时才出现的,在汉初高祖之时就已经出现了。汉朝刚刚建立之初,力量相对薄弱,无力对抗强悍的游牧民族,时常遭受他们的骚扰。汉高祖刘邦为了 稳定与匈奴的关系,采取了和亲政策,即以宗室的女儿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在当时,采取这一政策虽然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但毕竟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局 面,有利于汉、匈两族间的友好往来和发展。到了汉武帝之时,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向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以至于断绝和亲达八十年之久。所以当呼 韩邪单于提出和亲后,汉元帝当即答应下来。

      把谁许配给呼韩邪单于呢?元帝决定在宫女中进行挑选,并下了一道命令,谁愿意嫁到匈奴去, 就把她当做亲生女儿看待。按照常理,即使是皇帝将其当做亲生女儿对待,那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因为匈奴远离长安,气候恶劣,生活在中原的人到了大漠深处的草 原上,生活之不适应就可想而知了,且和亲之事,万无反悔之可能。因此,谁也不愿主动提出去匈奴。只有王昭君听说匈奴前来求亲,主动提出要求离宫去匈奴。元 帝只知她缺少姿色,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到了呼韩邪单于临别那天,汉元帝亲自送行。当汉元帝见到王昭君时,才发现她是宫中最漂亮的女 子,而且举止文雅,应对自如,和画像上的模样完全不是一回事。他真想把她留下来,但又怕失信于人,只好忍痛割爱,把她嫁了出去。据传说,在王昭君出嫁之 后,汉元帝迁怒于画工毛延寿,将其处死。

      王昭君离别长安去匈奴之日,元帝又特设盛宴为他们送行。文武百官一直送到十里长亭。一路上, 王昭君手抱琵琶,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心情十分复杂,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呢?她一面向前行走,一面低声唱起了自己所谱的曲子,来诉说心中的苦衷。此曲就是 著名的《昭君怨》,又称为《明妃曲》。

      王昭君到了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是对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呼,相当于汉朝的皇后。 "宁胡",意思是为匈奴带来了安宁。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相处得非常融洽,夫妻恩爱。后来生儿育女,尽到了贤妻良母的责任。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呼韩邪单 于去世。其子继位。按照匈奴习俗,王昭君嫁给他为妻。

      王昭君出嫁匈奴,把汉族先进的文化介绍给了匈奴,帮助匈奴族百姓发展了生产,也 改革了游牧民族一些落后的生活习俗。据说经过王昭君的努力,匈奴人学会了使用从汉朝输入的农业生产工具,逐渐发展了农业生产,基本上解决了百姓的吃粮问 题,不再到汉族居住地抢夺粮食和其他物品,也不再需要依靠汉朝的救济。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牲畜的饲料也有了可靠的保障,畜牧业变得发达起来。

      可以说,昭君出塞,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