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明遇上大清:岌岌可危——步步后退的关宁军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7 属于:历史故事


从松山战败逃回来的总兵们,在忐忑地等了近一年后,以为他们总算可以逃过去了。正在他们暗自庆幸时,崇祯十六年(1643)七月初三,朝廷突然下令对松山战败的将军们进行追责。最先被清算的是王朴,谁让他是第一个带头跑的呢!处理结果也很符合崇祯皇帝的风格,斩首示众。

科、吴三桂的处罚算是轻的——戴罪立功,以观后效。毕竟,能打的战将越来越少,朝廷还要用他们,李辅明、白广恩被革职留任,3个月后,几位总兵就先后官复原职了。不复职不行,关外的形势已经火烧眉毛了。

此时,明军在山海关外只剩下前屯卫、中前所、中后所、宁远。

重新走上指挥岗位的总兵们经过研究决定,将各城四周的小屯堡归并,人员全部撤进四城。凭以往的战斗经验,这些小屯堡在战时顶不住清军的围攻,很容易被分割包围,起不到拱卫大城的作用。既然守不住,还不如主动撤退。

九月,吴三桂得到皇太极的死讯,并得知豪格多尔衮争位的消息,知道清军内部不稳,当即将这一好消息火速上报朝廷。虽然听说人家死了老大、内部互斗就兴奋,有点不地道,但考虑到双方的敌对关系,也能够理解这种心情。吴三桂也很乐观,认为“胡运将终”,大明报仇雪耻的机会来了。

朝廷得到奏报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当即指示吴三桂,趁此良机赶紧组织部队,准备反攻。兵部更是直接给前线各位总兵发命令,告诉他们不要犹豫赶紧行动,立功封侯正在此时,军功章已经为你们做好了,就等你们凯旋了。

但明军不知道,此时清军也在做出征前的准备。九月十一日,新当选的摄政王济尔哈朗率领清军出发,九月二十四日便包围了中后所。九月二十五日,清军用大炮轰开城墙,随即蜂拥而入,中后所失守。接着,清军并不休整,连续攻击,九月二十九日,中前所失守。十月初一,前屯卫失守,辽东总兵李辅明战死,4000明军在与清军的肉搏巷战中阵亡。明军在辽东只剩下宁远。

清军连取三城,士气旺盛,济尔哈朗想乘胜一鼓作气攻取宁远。

清军知道吴三桂所部明军战斗力比较强,强攻不容易得手,便故意声东击西,扬言要越过宁远去攻山海关,并派一支清军越城而过,前锋部队甚至已经进到距山海关不到2里的欢喜岭。但吴三桂经验丰富并不上当,按兵不动。

十月初九,济尔哈朗见吴三桂不中计,不得不率6万清军返身杀回,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扑宁远。

吴三桂早在清军西进时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此刻正率军列阵城外严阵以待。吴三桂出城带了不少大炮,他将大炮藏在阵后,清军看不见,当清军骑兵发起冲锋时,明军突然开炮,密集的炮弹落在清军队伍里,清兵纷纷落马。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清军随即发炮还击,双方大炮对轰,但清军携带的弹药在进攻三城时已经用了不少,很快就弹药耗尽,只有挨打的份儿了。宁远城上的明军也开炮支援,构成远近高低的立体火网,清军不是对手,损兵折将,仓皇撤退。

就在吴三桂宁远小胜3天前的十月初六,农民军攻占潼关,孙传庭战死沙场,大明在关内的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被击溃,陕西不久就全部失守,明军在关外、关内两个战场都遭遇大败。

十一月,朝廷决定将吴三桂的家属搬进北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