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子——朱元璋沉痛哀悼亡妻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7 属于:历史故事


掌宫太监跪呈当日侍寝妃嫔的名牌,朱元璋暴怒地一脚把他踹翻,怒吼一声:“滚!”他呆滞的目光在皇后的遗物上一一扫过。斯人已去,睹物思人,朱元璋平日满含杀气的眼神变得那般茫然无助。“朕的皇后只有一个,朕再也不会立皇后了!”

入夜,宫中的哀乐渐渐隐去。遭受丧妻之痛的朱元璋待在马皇后的寝宫里,对着一盏孤灯怔怔地坐着。

烛光摇曳,四周静寂无声。戴孝的宫女太监们静穆地远远侍立,走路时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步悄悄移动,不敢有一点声音打破这宫中可怕的寂静。谁都知道他们的皇上正处在深深的哀痛中,心情很不好,惹恼了他说不定要招致杀身之祸。

可是有一个人不得不硬着头皮来见皇上。他便是服侍皇上起居的掌宫太监。他静悄悄地来到朱元璋面前,按例跪呈当日侍寝妃嫔的名牌。因见皇上神情不悦,他禀报时声音细得像蚊子嗡嗡:“奴婢请皇上示下,今晚临幸哪位娘娘?”

朱元璋突然暴怒地站起来,一脚把掌宫太监连人带牌子踹翻,怒吼一声:“滚!”

掌宫太监吓得屁滚尿流,他连爬带滚地溜出了宫,宫女内侍们瑟瑟地抖着连忙跪下。

暴怒过后,朱元璋怅然若失地坐下来,久久注视着马皇后卧病已久的凤榻,现在那里已人去榻空。他走过去深情地摸摸榻上的枕头和被褥,摸摸马皇后用亲手织成的麻布做的帐子和帐檐上光滑冰凉的流苏。

他在床沿上坐下来,呆滞的目光在室内马皇后的遗物上一一扫过:那雕刻着两条金凤的梳妆台;那面架上金光闪闪的铜盆;那张扶手已被磨旧的藤椅,马皇后生前最爱坐在那张椅子上小憩,和颜悦色地跟前来请安的儿女们说话。

如今斯人已去,睹物思人,朱元璋平日里满含杀气不怒自威的眼神,变得是那么茫然无助,他的眼眶慢慢地湿润了。他一声长叹,索性闭目凝神,让过去岁月那些难忘的记忆在脑海中一一闪过……

朱元璋二十五岁那年离开皇觉寺到濠州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那时濠州正被元军围困,守城义兵误认他是元军的奸细,将他捆绑请示郭子兴处置。郭子兴见他相貌奇异,神色镇定毫不惧死,且又自述是同乡汤和写信介绍来的,遂将他收入军中。后来他累立战功,深得郭子兴喜爱,被擢升为亲兵九夫长,调至帅府当差。

朱元璋在郭子兴身边表现更为优秀,不久便成了郭子兴的心腹部将。在一次战斗中斩获立功回营禀报时,郭子兴命义女秀英为他斟酒贺功,秀英对他含情脉脉地莞尔一笑。秀英姑娘虽然姿色平平,谈不上娇艳美丽,但也足使从没近过女色的朱元璋心旌摇动亢奋不已。

后来,郭子兴与夫人张氏计议,将秀英许配元璋为妻,把他招做上门女婿。婚礼上他俩拜过天地、高堂及诸将亲朋后进入洞房,朱元璋揭开新娘盖头,将她拥入怀中亲吻,然后抱上牙床,同赴巫山云雨……

朱元璋成了郭府姑爷,人称朱公子。他原名朱重八,元璋之名也是郭子兴给他取的。郭府关系复杂,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天叙、天爵和妻弟张天佑对朱元璋心存嫉恨,经常在郭子兴面前说他的坏话。有一次他们挑唆郭子兴把朱元璋囚禁起来。部队打仗去了,朱元璋在囚室里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秀英跑到厨房拿了一块热气腾腾的炊饼揣在怀里,偷偷溜进囚室送给元璋吃。朱元璋饿急大口大口地吃炊饼时见她捂着胸口呼痛,一看原来她的胸乳被炊饼烫伤,朱元璋感动地紧紧拥抱她……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统领义军渡江南下,开辟新的根据地。诸将挂念滞留和州的家眷仍处在饥饿之中,准备弄些粮食返回江北。朱元璋决断地砍断船缆,将渡江船只放于急流中,激励将士一举攻下太平(今安徽当涂)。而此时马秀英也率领将士妻妾冲破层层险阻渡江来与他们会合,从而稳定了军心。

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秀英常常是自己饿着肚子,却给朱元璋准备充足的饮食酒脯,让他有足够的精力投入战斗。她还发动将士家属缝制新衣新鞋送往前线慰劳战士们,还给每个士兵发一串钱,大大鼓舞了士气。

朱元璋登基后册封马秀英为皇后,虽然做了一国之母,她仍然保持俭朴之风,不事奢华。她在宫中备一架织机,亲手织造粗麻布,除了自己家居服用,还分赠给其他妃嫔、公主们,勉励她们崇尚俭朴,杜绝奢华。这一点深为朱元璋所赞许。

马皇后主持后宫,凡是因得朱元璋宠幸怀孕生子的妃嫔、宫人,她都一视同仁地体贴照顾,毫无嫉妒之心。对所有皇子公主,她都视同己出,关心和操持他们的学业和嫁娶。朱元璋常与群臣谈及马后之贤,将她与唐朝的长孙皇后类比。她却谦逊地说:“妾常闻夫妻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与妾同贫贱,愿无忘与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呢!”

马皇后的父母早已故去,朱元璋要访寻其家族的后人封官赐爵,马皇后辞谢道:“爵禄应赐有功之臣,给外戚家封官爵是不合法的。”但朱元璋还是封其父马公为徐王,其母为王夫人,在他们的家乡宿州立庙,并亲自撰文祭奠。

朱元璋暴怒时常常随意杖罚宫人,马皇后却将宫人交宫正司处理,朱元璋质问她为什么,她说:“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陛下发怒时恐怕处罚过重,妾交宫正司按律办事,就像臣子犯了罪要交有司勘问一样。”朱元璋无言以对。

马皇后好几次劝谏朱元璋,阻止诛杀无罪的臣子。宋濂因其孙宋慎是胡党要被连坐处斩,马皇后极力劝谏,朱元璋始终不从,她因而悲愤绝食,终使朱元璋赦免了宋濂死罪,安置茂州。

马皇后累累劝谏朱元璋省刑修德,少杀人。朱元璋恼羞成怒,令人在宫中遍竖黑底金字铁牌,上写“后妃不得干政”字样。马皇后知道这是针对她的,看到后默然不语。

马皇后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因此每当御医前来诊问,她都在病榻上挥手令他们退下。宫女进汤药,马皇后故意把药水打翻在地。

马皇后弥留之际,挣扎着在朱元璋耳边嘱咐他省刑修德,善待臣民,话未说完就溘然长逝,撒手人寰……

回忆斯人往事,看着空空如也的凤榻,朱元璋这个铁石心肠的汉子不禁忍不住心中的悲痛,呜呜咽咽哭出声来。

“秀英,你走了,朕该怎么办?呜呜……”

朱元璋抽泣了一阵,因为过度的忧伤和疲劳,竟靠在凤榻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一个小小的白色人影精灵般来到朱元璋的身边。他就是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年方六岁的朱允炆。他的哥哥朱雄英三个月前死了,他成了未来皇位的继承人,不过这时的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小允炆摇着朱元璋的膝头,用稚嫩的童声叫着他:“皇爷爷,皇爷爷,你睡着了吗?”

朱元璋一个激灵醒过来,“啊啊,是允炆啊。你不是跟你父王在皇祖母的灵堂守灵吗?怎么进来了?”

“那些和尚道士一个地‘嘛哩咪奄嘛哩咪奄’念经,念得孙儿脑壳都要炸了。父王见孙儿不耐烦,就叫孙儿来陪陪皇爷爷,怕皇爷爷一个人寂寞难过。”

在孙子辈中,朱元璋最喜欢聪明乖巧的允炆,他一来到身边,似乎心中的愁云就散了许多。

“朕的好孙孙,守灵守累了吧?来,让皇爷爷抱抱你。”

朱元璋抱起小允炆,允炆撒娇地摸他的胡子。

“皇爷爷,怎么你的胡子全白了?昨天还好好的呀,看你的头发也白了!”

“是吗?”朱元璋苦笑着说,“当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须发皆白。看来你皇爷爷也应着那故事了。你皇祖母这一走呀,一夜之间朕像老了十岁。”

“皇爷爷,你刚才睡着做梦了吗?”

“好孙孙,你猜对了。皇爷爷确实做了一个梦,梦见你祖母好像是站在缥缈的云端上,身边有好多仙女陪着。她向朕招招手,只说了句‘臣妾走了,陛下保重!’就驾着祥云走了。朕随即骑上皇宫里最好的马,快马加鞭追上去,可怎么也追不上。”

允炆听得很入神,然后挺认真地问:“孙儿听老和尚说,皇祖母是被天上的王母娘娘接到西方极乐世界享福去了。皇爷爷,这是真的吗?”

朱元璋叹口气道:“唉,但愿这是真的。你皇祖母这一辈子呀,可没享什么福。她从小就是个孤儿,父母都被元军杀害了,多亏父亲的好友收养了她。她嫁给皇爷爷以后呢,也没有过上舒坦日子,成年累月跟着我在战场上颠簸。枪林弹雨,粗衣陋食,有一点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我和将士们吃。你皇祖母特别节俭,当了皇后还在宫中支起一架织布机,亲自织布缝衣裳,自己穿不完就分赐给嫔妃公主们,教她们身居富贵不要忘本。”

“是咧。孙儿母妃也穿了皇祖母赐的粗布衣裳,袖子老大老大的,腰间系一根布带子。”允炆从朱元璋身上挣了下来,边说边学那衣服的样子。“孙儿每天来给皇祖母请安,她老人家都要问孙儿:今天念了什么书?识了几个字?还让宫女把进贡的果子给孙儿带回去吃。皇爷爷,老和尚说王母娘娘接皇祖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她还会回来吗?”

“啊啊,你皇祖母到那里享福去了,只怕不会回来了。”

“那以后孙儿就不进宫来给皇祖母请安了,”小允炆眼睛湿润了,几乎要哭出来,“孙儿想念皇祖母……皇爷爷,你想念她吗?”

“想念。怎么会不想念呢?”朱元璋背过脸去,不想让孙儿看到自己眼眶里的泪花。他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皇爷爷我真后悔呀!这些年朝廷里事儿多,朕老怕你皇祖母在耳边絮絮叨叨,今天保这个大臣,明天保那个将军,劝朕省刑修德,以仁为本,因此有意疏远了她。加上被后宫那些年轻妃嫔缠住,我都一年多没到你皇祖母这里来住过了。这次一来,却已人去楼空,再也见不到我的皇后了!我……我真后悔呀!”

允炆天真地说:“皇爷爷,你有那么多妃嫔,可以再立一个皇后呀。”

朱元璋立刻警觉起来:“小孩子怎么会懂这个?你是听谁说的?”

“孙儿听见父王跟母妃在说悄悄话,说皇祖母去世后,皇爷爷会立哪位妃子做皇后,或是李淑妃,或是郭宁妃。”

朱元璋正处在对患难与共的发妻极度思念之中,他发誓般斩钉截铁地说:“不,朕的皇后只有一个,就是你死去的皇祖母。谁也不能代替她,朕再也不会立皇后了!孙儿,去跟你父王说,谁也不许议立皇后的事,违者处以重典!”

皇后驾崩的讣闻由礼部遣使飞送各藩国。当身披黑纱的使者到达北平时,燕王宫里正在悬灯结彩准备过中秋节

使者在宫门前滚鞍下马,高声呼叫:“报——”

见是朝廷使者,又是这般装扮,王府长史亲自上前接过讣闻,展开一看,忙去向燕王朱棣禀报。

“启禀王爷,大事不好!皇后娘娘已于八月初十日驾崩于坤宁宫。”

朱棣踉跄抢前一步,夺过讣闻,只看了一眼,顿时面容苍白,哭喊一声:“母后!”随即向南长跪不起,号啕大哭起来。

徐妃及在场的王府官员尽皆跪倒垂泪。

随后闻讯赶来的王府傅、相左右扶起燕王,竭力劝慰他。

“王爷请节哀,千万不要哭坏了身体。”

“皇后娘娘大仁大德,懿范长存,她老人家在天之灵一定保佑王爷。请王爷节哀顺变。”

朱棣止住悲泣,抬起泪眼,手指府中的彩灯节饰道:“这些……快给我统统撤掉!”

徐妃一边扶住燕王,一边吩咐道:“快撤!换上孝幛、黑纱。府门外悬挂孝灯,搭建灵堂。全府上下人等一律穿戴孝服。”

王府长史等官吏连忙分头指挥下人行动。顷刻间王府上下一片白色。

从北平各大寺观召来的和尚道士立刻吹吹打打做起了法事。

朱棣决定连夜进京奔丧。入夜,在王府临时搭起的灵堂前,身披重孝的朱棣亲点了十二名护卫随从,他们每人备马二匹,在王府前坪待命启程。

朱棣虽然身陷极度哀痛之中,但在临行前不忘对王府官属及徐妃一一交代。

丘福将军!”

老年持重的丘福应声上前:“末将在。”

朱棣特别嘱托他道:“皇后殡天,消息传到塞外,元朝残部可能伺机蠢动,将军持我节令,速与燕山诸卫指挥使联系,部署兵力严加防范。”

“末将遵令。”

朱棣又对王府傅、相、长史等道:“王府各位官属,本王赴京奔丧,府中一切事务及与地方有司的联系均有劳各位了。”

长史代大家回答道:“王爷请放心,卑职等一定恪尽职守,小心从事。”

“如此拜托了。”

徐妃见燕王启程在即,依依地嘱咐道:“王爷一路保重,千万不要急着赶路过于劳累伤了身体。”她又嘱咐随行的太监,“儿,你负责王爷的饮食起居,夜晚千万不要着了凉。”

狗儿答应道:“奴婢记住了。”

“爱妃放心。”燕王说,“府中一切事务全仗爱妃操心了。还有两个王儿,要督促他们读书识字,不能放任他们一味贪玩。”

“臣妾记住了,王爷请放心。”

朱棣临行前再一次来到马皇后灵位前叩拜,一面喃喃地说道:“母后,不孝孩儿朱棣前来看您了。”

接着他站起身,对整装待发的随从护卫下达命令:“上马,出发!”

护卫们高举火把,蹄声“嘚嘚”地出了王府。

在府门前的街道上,尚有许多不知情由的百姓,惊诧地目送这一队白袍骑兵疾驰而过,少不得聚在街头悄悄议论起来。

“这一队白盔白甲的骑兵是干什么的?哪里又打仗了?”

“没看见王府门前挂孝幛子吗?皇后娘娘殡天了,敢情是王爷带人连夜赶去京城奔丧呢。”

“咦,听说燕王不是马皇后亲生的儿子,用得着这么急吗?”有人压低声音悄悄地说着,立刻引起别人的警告。

“老兄,千万别道听途说瞎胡编,小心惹祸上身啊!”

“在下千真万确是听王府里知情的人说的。说咱们燕王爷和开封的周王爷是一母所生,那位贵妃娘娘早死了。因为皇后娘娘没有生育,所以他们生下来就认马皇后做亲娘,自己生母反倒成了奶妈。这自然是皇上的意思,谁也不敢挑明这事儿。”

“这事燕王爷自己不知道吗?”

“嗨,王爷那么聪明的人,哪能不知道自己的出身?要知道皇家这嫡出庶出的地位是大不相同的。别说王爷的生母已经去世了,就是她还在,谁会傻到说自己不是马皇后的嫡子呀?所以皇后娘娘殡天了,咱们燕王爷哪能不连夜进京奔丧,以表孝衷呢?”

“承教,承教。”

燕王的奔丧队伍在北平通往京都的驿道上急驰。披麻戴孝的朱棣策马跑在最前面,后面跟定高举黑底白字“燕”字王旗的护卫及随从。他们每人骑一匹马牵一匹马。马队在北方久旱未雨的干燥土地上扬起阵阵尘烟。

两天后,马队到达河南开封境内。燕王没有进城,却令狗儿单独去周王府通报,说燕王赴京奔丧已达开封境内,请周王爷速来会合,一同进京。他还特地嘱咐周王的卫队每人要带上两匹坐骑

燕王在开封城外驿站中用餐小憩后继续赶路。不久,后面尘烟起处,黄底黑字“周”字王旗飘扬,周王朱布衣<a href=/wiki/TianZ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天子</a>——朱元璋沉痛哀悼亡妻率十余骑护卫随从急驰而来。燕王勒住马缰,众护卫立刻停止前进,环立于燕王身后。

不一会儿,周王及其护卫驰近,朱布衣天子——朱元璋沉痛哀悼亡妻下马至燕王面前行礼。

“小弟参见四哥。”

“五弟免礼。”

布衣天子——朱元璋沉痛哀悼亡妻解释道:“小弟得到母后宴驾的讣闻后,本来可以早些去京城奔丧,我想四哥一定会尽快赶到,故而在此等候。”

“你我兄弟一道进京太好了。秦王、晋王他们路程远一些,只怕还要迟几日方到。”

“哼,二哥他们最爱讲排场,连马也不愿意骑,一路上车驾浩浩荡荡,还不定什么时候才到呢!”

“不管他们。”燕王着急道,“母后殡天已六七日了,一路上我恨不能马生双翼,立刻飞到她老人家灵前。这些天,父皇不知是怎样的哀痛欲绝,盼着我们这些儿子早些回到他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呢!”

“如此,我们赶紧启程吧,争取在明日薄暮时分赶到应天。”

燕王命令道:“上马!”

两支马队会合在一起,两面王旗在风中呼啦啦响,数十匹战马卷起一路烟尘,向着南方急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