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与高丽的战争(598~614年)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为征服高丽,于开皇十八年(598年)、大业八年(612年)、九年、十年对高丽进行多次大规模的作战。
开皇十八年二月,高丽王高元率靺鞨(活跃在东北地区的一支古老民族)骑兵万余进攻辽西(今辽宁朝阳一带),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初四,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睺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六月二十七日,隋文帝下诏黜除高丽王高元官爵,同时,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今河北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强进至辽水(今辽河),但已无力投入战斗;周罗睺率水路隋军,自东莱(今山东莱州)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九月二十一日,水陆两路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高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
大业七年二月,隋炀帝下诏征高丽,命天下之兵不论远近均于次年正月会聚于涿郡(今北京)。繁重的兵役、徭役使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同年,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邹平一带)起义,号召农民反对去高丽作战。八年正月,应征讨高丽的士兵全部集中于涿郡,共113.38万人,号称2百万,运输粮饷的民夫加倍,隋炀帝将其分为左、右12军。隋唐时期的辽东地区,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征战军队的补养全靠后方供给,困难重重。六月,隋炀帝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9将率30.5万大军,自怀远镇(今辽宁辽中附近)渡辽水越过高丽诸城,向鸭渌水(今鸭绿江)挺进,准备与水军协攻平壤。高丽大臣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宇文述军一日七胜,很快渡过萨水(今朝鲜清川江),进至距平壤15千米处。乙支文德佯为请和,宇文述见将士疲惫已极,且军中粮尽,平壤城又坚固难拔,遂被迫还师。高丽军乘其后撤,从四面抄击隋军。宇文述等且战且退,七月二十四日,至萨水半渡时被高丽军击之,大败而溃,退至辽东城时仅余2,700人。时任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经海道入浿水(今朝鲜大同江),在距平壤30千米处击败高丽军,乘胜以精甲4万攻城,遇伏大败,还者不过数千人,退屯海边。及闻宇文述兵败,亦引军还。隋炀帝第一次攻高丽之战遂以失败而告终。
大业九年,隋炀帝再次御驾亲征高丽。正月,下诏征天下兵集于涿郡,开始召募百姓当兵,修辽东古城贮备军粮。三月,隋炀帝从洛阳至辽东,四月二十七日,炀帝率大军渡过辽水,二十九日派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与上大将军杨义臣率军趋平壤。而隋炀帝带主力南下攻辽东城。隋军架设飞楼、撞车、云梯于辽东城下,并挖掘地道配合,昼夜不停地连续攻城20余日,双方均伤亡甚重。六月,隋炀帝命造布囊100余万个,内盛泥土,堆成一条宽30步、高与城齐的鱼梁大道,使将士沿此道登城;又造八轮楼车,高出城墙,俯射城内。正当攻城准备就绪、即将总攻辽东城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反隋,炀帝闻之大惊,当夜密令撤军,军资、器械、攻具及营垒等皆弃之而去。
隋炀帝在镇压杨玄感起兵后,不顾内外危机四伏,于大业十年发动第三次攻高丽之战。二月,炀帝下诏复征天下兵。三月,炀帝至涿郡。此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已成燎原之势。七月,炀帝到达怀远镇时,所征之兵多数未能按期到达。时任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在毕奢城(今辽宁金州东大黑山)大败高丽军,并乘胜向平壤进发。时高丽因连年倾国与隋作战,已困弊不堪,无力再战,乃遣使请降,并将之前叛隋奔高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炀帝见已挽回两败之羞,且国内烽烟四起,遂于八月初四班师还朝。
隋与高丽的多次战争,特别是隋炀帝三征高丽之战,给老百姓(包括高丽民众)带来深重灾难,直接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上一篇:隋灭陈之战(588年10月~589年2月)下一篇:隋末农民起义(610~6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