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形势(612年)
581年至618年是中国历史上隋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又于其东南另建新都大兴,即后来的唐长安城,其后又在洛阳建立东都。
隋朝历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三帝,共38年。隋朝极盛时期,疆域辽阔,《隋书·地理志》记载“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初,隋文帝采取“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等一系列措施,废省郡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县二级体系,隋炀帝时改州为郡。以长安为京兆,以军事重镇洛阳为东都,下辖郡(州)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
隋朝初年,北方突厥势力强盛,与隋朝相抗。开皇三年(583年),文帝派出重兵,分路反击,大败突厥军,突厥内部矛盾激化,分为东、西两部。八年(588年)十二月,文帝集中水陆军50万余,以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为中心,长江下游为重点,分兵8路进攻南陈。次年正月灭陈,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270余年南北对峙分裂局面。后,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实行征抚兼用之策,以维护统一,安定边疆。十八年,高丽进攻辽西,文帝发水陆军30万分路反攻,无功而返。十九年、二十年和仁寿元年(601年),隋多次出兵击败犯边的突厥军,突厥各部先后归附于隋。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于大业五年(609年),出兵击败攻掠隋边的吐谷浑,并在其故地置郡屯田,以经略西域。为反击高丽,收复辽东旧地,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南北大运河,以便于控制江南和进行军运。八至十年(612至614年)征发百万人,三次大规模东征高丽,均未获胜。
隋炀帝滥用民力,筑西苑,营洛阳,三游江都(今江苏扬州),“六军不息,百役繁兴”。终于导致自山东、河北地区爆发而迅速扩展至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大业七年(611年),山东邹平人王薄据长白山(今山东邹平西南)起义。同年,刘霸道于平原(今山东惠民)起义,孙安祖、窦建德于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起义,张金称于鄃县(今山东夏津)起义,高士达于蓨县(今河北景县)起义……。到大业十年(614年),各地大小起义队伍达一百三十余支,形成了全国性的起义高潮。起义军在同隋军的斗争中由分散走向集中,不断发展壮大。至十二年,已形成河南李密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等三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在各路义军的打击下,隋政权土崩瓦解,各地官僚先后拥兵割据。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于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举兵起事,七月进军关中,十二月攻占大兴(今陕西西安)。李渊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帝,尊炀帝为太上皇。十四年三月,炀帝宠臣宇文化及在其弟宇文智及等推戴下发动兵变,杀炀帝于江都。五月,李渊代隋称帝,建立唐朝。隋亡。
隋代五牙战船(模型)。隋攻陈前所造大船,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可容800人,是隋朝水军的主力战船。
上一篇:古代战争 下篇 (581~1839年)下一篇:隋反击突厥之战(5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