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新大学之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高等教育过早和过分专业化的问题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界争论的热点之一。1949年,曾任大学拨款委员会主席达14年之久的沃特·莫伯莱爵士(Sir Walter Moberley)出版了一本题为《大学的危机》的著作,指出英国大学中专业面过窄的教师和学生太多的状况,正是由大学教育的目的功利性太强、学术性教育过早和过分专门化引起的;因此,要摆脱英国大学教育所面临的这种“危机”状态,就应在大学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方面寻找最低限度的共同基础。事实上,过早专门化问题已影响中学高中阶段的第六学级教育。据统计,1961~1962年英国大学本科生在16岁参加普通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时,约有30%以上的理工科和医科学生没有通过文科的代表学科——历史或地理的考试,而没有通过数学及一门理科考试的人文和社会学科学生的比例也超过了34%;这种文理分化的现象在包括著名公学在内的独立学校当中显得更为严重。就大学本身而言,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大学中,无论是在一年级还是在最后一年级,以攻读单门学科为主的荣誉学位课程的学生总是占绝大多数,其中在1961~1963学年只攻读一门学科的一年级本科生比例为63%,最后一年级本科生比例为77%。在苏格兰则因大学本科学制的不同而过分专门化的程度相对要轻一些。

由于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不可能从事研究工作和成为专业学者与专业科学家,高度专门化的大学本科生教育与英国战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日益不相适应。为此,《罗宾斯报告》也指出:虽然社会上各部门有许多职业的确需要大量的专门学问,但工矿企业和政府各部门的绝大多数工作需要由受过比较广博的教育的人来承担。

在上述背景之下,英国于60年代陆续新建了在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设置方面与传统大学极为不同的十所“新大学”,即:苏塞克斯大学(1961)、基尔大学(1962)、约克大学(1963)、东英吉利大学(1963)、埃塞克斯大学(1964)、兰开斯特大学(1964)、沃里克大学(1965)、肯特大学(1967)、斯特林大学(1967)、阿尔斯特大学(1968)。

新大学的兴起,打破了近代英国大学的三个传统:①它们由国家创办,从而打破了由民间团体或个人兴学的传统;②它们从成立之日起就是正规大学,有权授予学位,不必先经过大学学院的锻炼后再升格为大学,从而打破了近代大学的“学徒期”传统;③它们恢复了将学生的教学和寄宿制结合起来的传统做法,从而打破了近代大学以走读制为主的传统。然而,新大学之“新”,更主要的还表现在其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方面的革新,即:打破传统的单学科分系制,代之以跨学科的“学群结构制”(the Schools of Studies Structure)或经过改革的学院制(the Modified Collegiate Systems);课程设置强调拓宽学生的学业基础面,推迟专门化的时间,力图摆脱过早和过分专门化所带来的缺陷;强调理科学生选修文科课程,文科学生选修理科课程,以加强文理交叉,尽力填补“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此外,新大学比较重视现代学科,校址一般选择在环境优美的小城镇郊区,学校的规模也不大。

上一篇:高等教育双重制之形成下一篇:第六学级的形成与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