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开放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1961年3月,印度教育部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来制定高等函授教育计划的类型和有关细则。该委员会在其《专家委员会关于函授教育的报告》(1962)中要求于1962年首先在德里大学试行函授教育。
德里大学于1962~1963学年度招收了1112名修读文科学士(B.A.)学位课程的函授生,开设有英语、现代印度语言(如印地语、孟加拉语等)、数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科目。德里大学函授教育的成功创办促使了1964~1966年的印度教育委员会在其1966年提交的《教育与国家发展报告》中建议其他大学也开设高等函授课程,并乐观地指出,到1986年要使修习函授课程的人数增至大学生总人数的1/3,而这一比例在1962年仅为0.15%。在60年代的最后几年,又有一些大学开设了函授课程,从而使60年代成为“函授教育思想在印度土壤上发芽的时期”。
70年代是印度函授教育的“推广阶段”。19所大学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函授课程学院或理事会,课程设置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在60年代,函授教育一般局限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士学位课程,而且只有文科课程。到了70年代,不少大学除了继续进行本科函授教育外,还开设了硕士学位课程以及文凭和证书课程,学科范围则包括有文科、理科、商科、法律和教育等。
80年代是印度高等开放教育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年代。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和安德拉邦开放大学(1982,印度第一所开放大学)及其他3所邦立开放大学(拉贾斯坦邦、比哈尔邦及马哈拉斯特拉邦),均于80年代后期相继创办,标志着完整的高等开放教育系统在印度基本确立,即从国立开放大学到邦立开放大学,再到各大学函授教育学院的开放教育系统。
印度高等开放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正规高等教育。仅安德拉邦开放大学就已利用各种学习渠道开设了文学士、商学士、理学学士、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硕士(数学)、商业财务硕士课程以及其他一些领域的研究生证书课程,并在一些学科设置了博士计划。印度高等开放教育的大学生占全部大学生的比例已从1962年的0.15%,发展到1975~1976年度的2.6%、1980~1981年度的5.7%、1986~1987年度的8.9%和1988~1989年度的10.3%。
印度高等开放教育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尤其是妇女和就业人员对高等教育的广泛需求,因为正规高等教育不可能向每一位希望深造的青年提供就学机会。高等开放教育的开办和发展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此外,印度发展开放高等教育的目的,正如1986年印度《国家教育政策》所言,“是为了增加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作为民主化教育的一种工具而创办的”。在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今天,生均培养成本相对较低的高等开放教育,更是印度第八个五年计划(1992~1997)及今后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方向。
上一篇:教育鉴定机构联合会成立下一篇:实行中等教育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