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概论》问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晏阳初在推行平民教育实验、乡村改造实验的同时著书立说,阐发自己的平民教育理论,写成《平民教育概论》一书,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平民教育丛书”之一种,也是晏阳初有关平民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平民教育概论》一书批判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忽视民众、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近几十年的“新教育”东抄西袭、不合国情。主张通过读书识字,使广大民众具有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养成民治精神,以达救国目的。认为平民教育乃中国兆民之教育,与以前慈善性质的“贫儿”教育有显著不同:它是科学的,一切做法均经过科学研究,以教育原理为依据;是实践的,事事经过实验,看其是否适用;是正宗的,作为终身职志,而不仅仅是慈善事业的附属品。平民教育运动就是全民教育运动,应体现无宗教、无党派、无主义之分的超然性;同时也是义务的、地方自给的、人人有份的和以民为主的。总之,一切为了民众,一切要适合民众的需要,也即遵循“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根本原则。其具体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平民教育的意义。认为人的人格本来平等,原无上下高低之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分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分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各人的学问、德行显出不同,而人格的上下高低亦即由是而判别。因此,在社会组织未经改良之前,惟有努力于教育机会的平等,使人人所蕴蓄的无限能力都有发展的机会,人格不平等的原因就可以消除了。平民教育正是要指导这一般失学的、或粗通文字而缺乏常识的青年和成人,以文字教育提高民智,以生计教育充裕民生,以公民教育造成热诚奉公的公民。总之,平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有知识、有生产力和公德心的“整个的人”。②今昔平民教育的区别。从五个方面作比较:以前把平民教育视为慈善事业,今天则作为民主国家里最重要、最正宗的教育事业;以前多是中等以上的学生,于求学之余附带办理,今天则须有专门的人才,专门的研究和专门去办;以前是零零碎碎,彼此缺乏联络,今天是有组织、有系统;以前只是授予文字教育,今天是培养“整个的人”;以前区域狭小,今天正有普及全国之势。③平民教育的迫切性。借用齐家、治国、平天下,阐述了平民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家长,使其认识到送子女上学的重要。家长若是有了学问、有了道德,就能协助学校教育,在培养儿童上收最大的效果。只有通过平民教育,提高民众的知识,才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的希望。平民教育是开发民众“脑矿”的最简单、最适用的工具,使大多数人民均有受教育的机会,才能多育人才,从而担负起国家的各种责任。同时也指出,平民教育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保持世界和平有密切的关系。④平民教育的原则,包括以下6条:全民原则;以平民需要为标准原则;适合平民生活状况原则;根据本国国情和人民心理原则;地方自治负责原则;人人有参加的可能性原则。⑤平民教育实施的方法,有学校式、社会式和表证式三种。⑥平民教育的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包括华侨)平民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⑦平民教育总机关的组成,包含行政、研究和训练三种制度。⑧平民教育的使命。在于“作新民”,即养成有知识、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整个人;养成社会健全的分子,发展社会的事业;养成建设国家的国民,提高国际地位。⑨平民教育推行的政策。采取鼎足而三:地方人士共同提倡、协助;培养或聘请专家实施、指导;地方政府补助经费,维持秩序,并规定奖惩办法。《平民教育概论》一书,甫一问世,对当时的平民教育运动便起了极大的指导作用,自然也有力地推动了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同时,《平民教育概论》一书体现出晏阳初等这些深受杜威实用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从教育的立场出发,试图“教育救国”,以平民教育实现平民政治,解决农村现代化问题,以达到“民族再造”的理想追求。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但我们也感受到了从中折射出的晏阳初等爱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上一篇:国民党政府对学生实行军训下一篇:国民党政府整顿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