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制之兴衰
18世纪末,在英国一些从事贫民儿童教育的初等学校中,出现了一种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进行相互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导生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因其最初为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公谊会教徒兰卡斯特所创而又被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
牧师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在印度马德拉斯附近埃格里蒙的一所兵士孤儿学校任校长期间,为改变当时学校教学的不良状况,发明了导生制,并在有关报告《教育实验》中,对实行导生制的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约瑟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则是于1798年在伦敦自办学校时,为解决学校学生日益增多而自身又无钱聘用其他教师的矛盾,产生了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在其于1803年初版的著作《教育的改进》第三部分内容中,兰卡斯特对他所创的导生制作了介绍。
导生制的主要特点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如在兰卡斯特的学校里,设有担任全校管理工作的导生,负责检查新生入学时的知识水平和编班;担任阅读班级总督导工作的导生负责检查校内所有阅读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担任各个班级管理工作的导生负责检查一个班中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贝尔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则由导生、助理导生和互助导生负责。其中导生负责指导助理导生和检查互助导生及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班级秩序,助理导生负责具体的班级教学、监督互助导生的工作以及指导普通学生的学习,互助导生则与一个差生实行一对一的帮助学习;导生和助理导生由教师从高年级优秀生中挑选或由各班学生民主推选,互助导生根据学生的成绩而定,成绩好者即为互助导生;教师不担任具体的教学工作,主要负责管理和检查全校的管理状况以确保全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并采用沙盘教学法、辍字教学法和纸板教学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辅以严格的奖励与惩罚制度,以促进学生个人之间和班级之间的竞争,促进导生的管理工作。
在19世纪初英国贫民儿童学校普遍缺乏经费和教师的情况下,导生制的实行使许多学校得以在不增加经费的条件下扩大招生规模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校教育的效率。于是,导生制一度极为风行,仅19世纪初的10年间,导生制学校就遍及了英国各地,同时还流传至美国、法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和俄国。但是,本身也在学习又未受过正规师范训练的导生毕竟不能提供和维持高质量的学校管理与教学水平,因此,随着英国政府干预教育事业程度的逐渐增加以及师范教育与国民初等学校的逐步发展,导生制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基础,至19世纪40年代初已基本衰落。
上一篇:慈善学校的产生下一篇: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教育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