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孝悌
忠诚,讲信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孔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政治道德伦理规范,提倡人们需要具备的思想品德。
忠信是为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在《论语》中有一段孔子与子张的对话。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讲话要忠诚守信用,行动要笃实诚恳,这样即使在文化落后地区,也可以通行无阻。如果言行与此相反,即使在本乡本土,也是行不通的。孔子又说:“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忠信是行为的准则,对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要慎重,有过失要不怕改正,这是孔子为人治学的主旨。
忠、信亦可作为独立范畴。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与人忠”是达到仁的一项重要条件。曾参每日再三反省自己,其中第一条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孔子也讲忠君。“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君主以礼待臣,臣才对君尽忠,与后儒提倡绝对忠君有所区别。
孔子讲信的地方很多。如说:“谨而信。”“敬事而信。”(《论语·学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孔子认为人人都要讲信用,所以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特别居上位的更要取信于民,“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上行才能下效,言传还要身教。对平辈的朋友,曾子每日反省就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样的自行检讨。子夏则明确提出,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可见讲信在孔门中为人所公认。
孝悌是孔子倡导家庭伦理的基础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论语·学而》)在家中能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人,到社会就不会犯上作乱。有若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同上)在家父慈子孝,对国就能忠。孔子说:“孝慈则忠。”他还引用《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以此“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论语·为政》),把孝悌道理应用于政治就能发挥作用。
儒家讲孝悌是为封建宗法制度服务。尊老爱幼,和睦家庭,成为中国传统美德。但另一面强调儿子必须服从父亲,无论生前死后不能违背父教。所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封建制度下的愚忠愚孝,在社会上曾起到负效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