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
唐代刘知幾著。共20卷,52篇,今存49篇。内篇10卷,36篇,其中《体统》、《纰缪》、《张驰》仅存篇目。外篇10卷,13篇。作者虽是史官,但由于官修之弊,道不行,志难遂,故私撰《史通》,于中宗景龙四年(710)成。是书以编年和纪传为唐以前“正史”的二体,认为其源远流长,特点各异,不可偏废。对纪传体的体例做了详细分析,并论及史书编写的技术。书中提出历史发展的观点,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治异”(卷八),反对必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的守株之说。历史学家应该懂得古今变异,势使之然的道理,以知人论世而治史。反对神话、图谶、寓言、方术家之奇事和神怪故事等入史,认为天人感应说自相矛盾,诡妄迂阔。历史非是由命而是由人决定的,“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卷十六)。“多讥往哲,喜述前非”,表现了一种怀疑和批判精神。其《疑古》、《惑经》篇据杂史、出土材料等对《尚书》、《春秋》等儒家经典中的一些史实提出质疑。以为尧禅位于舜不可信,舜放尧于平阳是事实。“观近有奸雄奋发,自号勤王,或废父而立其子,或黜兄而奉其弟,始则示相推戴,终亦成其篡夺,求诸历代,往往而有。必以古方今,千载一揆。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语耳。”(卷十三)舜禅位于禹亦不可信。商之代夏以及周之代商都是以臣欺君,“汤之饰让,伪迹甚多”(同上),“必称周德之大者不亦虚为其说乎”(同上)?太伯让位是为了免祸,非有至德。周公诛放管、蔡是由于揽权招疑,非是为了王室安危。《春秋》等经籍为贤者讳,为本国讳,是爱憎由已,厚诬来世。《直书》、《曲笔》篇力倡根据历史事实不加隐讳地撰写历史,反对为迎合权势者的需要而纂改史实。其理论基础是儒家所倡导的正直人格。正直乃君子之德。以君子之德修史,才能做到实录直书。此理昭显,为之却难。实录直书不仅会使贼臣逆子、淫君乱主的秽迹遗臭万年,也会暴露明君功臣的过失,很容易冒犯权贵,危及个人的身家性命。这也恰是曲笔成风的重要原因。作者高度赞扬董狐、司马迁等古代良史,提倡“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卷七),不畏强御,无所阿容,宁为兰摧玉折,不做瓦砾长存。此书系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其中的不少观点至今仍为不刊之论。有明代张之象刻本等,注本以清代浦起龙的《史通通释》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