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仁篇》

北宋程颢讨论如何“识仁”问题的谈话录。吕大临记。本系《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东见录》中的语录,因其反映了程颢的重要思想,后人遂为之加上《识仁篇》的题目,犹如一篇哲学论文。程颢提出,天地万物本来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人要是能真实感觉到自己“浑然与物同体”,就达到了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万物同体之仁”,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是“仁人”或“仁者”。因此,程颢强调:“学者须先识仁。”“识仁”主要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修养问题。在“识仁”后,还要“以诚敬存之”。“诚”是没有虚假,即“不妄”;“敬”是心不分散,即“主一”。“以诚敬存之”就是切切实实地专注于“浑然与物同体”这个道理。这是唯一的修养功夫,此外无需再事追求。“学者识得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在程颢看来,万物同体之仁是宇宙间最大的道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对。既然“我”真实觉得“浑然与物同体”了,那么“天地之用”也就“皆我之用”。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就是指天地万物皆与“我”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反观自身,如果真正感觉到这种境界的存在,那就是最大的快乐。否则,虽然认识“与物同体”的道理,而实际上仍己是己、物是物,“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那也就不会快乐。这种“以诚敬存之”的修养方法,就是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其要领是“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所谓“勿忘勿助”,就是既要坚持此理,有此精神境界,并力求达到此精神境界,不能操之过急,要求速效。程颢的“识仁”思想颇受后世思想家重视。理学家朱熹虽认为,《识仁篇》乃地位高者之事,但充分肯定其“以诚敬存之”的修养功夫;心学家王守仁则依据程颢“浑然与物同体”的“识仁”说阐明了一体之仁(《大学问》)的思想;黄宗羲也强调,程颢之学“以识仁为主”(《宋元学案·明道学案上》)。

上一篇:太虚之气 下一篇:《论王霸札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