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论》
书籍:中国儒学百科全书
北宋王安石的重要哲学论文,收在《临川集》卷六十六。其写作年代已不可考,可能是王安石早期的著作。王安石在《礼乐论》中着重论述礼乐与心性的关系。他以生为性,而以形为“有生之本”。因此性即形体固有之本能,耳聪、目明、心之能思,“是性之所固有”。要想使人之本能得到充分发挥,即“视之能必见,听之能必闻,行之能必至,思之能必得”,必须养生,“不养生不足以尽性也”。王安石认为,圣人制礼作乐之意就是通过养生而“养人之性”。俗儒不懂得先王建礼乐之意在于养生,认为“养生非君子之道”,这种看法把礼乐同养生割裂,结果礼乐成为“顺流俗”之事,而养生、修性反被佛、老据为己有。王安石认为,礼乐和养生的割裂是造成道德不行、风俗不淳、人心不古的根本原因。在《礼乐论》中王安石表现了比较明显的以道德修养作为认识活动基础的思想倾向。他所谓的“养生”实质是道德修养:“养生以为仁、保气以为义。”养生即养性,而养性达到极致,天虽至高,可端策而数;地虽至大,可指籍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