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道心为一
人心和道心合而为一。南宋陆九渊针对程朱学派对“十六字心传”所做的解说而提出的哲学命题。程朱学派把“心”区分为“人心”和“道心”,认为人心与道心的对立也就是“人欲”和“天理”的对立。陆九渊反对程朱的这一观点,他说:“《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解者多指人心为人欲,道心为天理,此说非是。心,一也,人安有二心?自人而言则曰‘惟危’,自道而言,则曰‘惟微’。”(《陆九渊集·语录》)认为“心”只是一个心,它乃“非血气”、“非形体”而“与天地同”的先天完满自足的主体意识。心具有道德属性即四端(仁、义、礼、智),因此“道”或“理”是不离开人心的,“道,未有外乎其心者”(《陆九渊集·敬斋记》)。陆九渊说:“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为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仁,即此心也,此理也。”(《陆九渊集·与曾宅之》)“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陆九渊集·与赵监书》)“此天之所以予我者,非由外铄我也。”(《陆九渊集·与邵叔谊》)因此,人心也就是道心。在陆九渊看来,心只有一个,不容有二,但在道德层次上也还是有差别的。“心当论邪正,不可‘无’也,以为吾无心,此即邪说矣”(《陆九渊集·与李宰书》)。他指出“此心本灵,此理本明”,可是有的人由于“气禀所蒙,日俗所梏”而失去了本心之“正”,故当通过“剖剥磨切”的功夫,“尽去为心之累”(《陆九渊集·语录》下),恢复“心灵”、“理明”(《陆九渊集·与刘志甫》)。陆九渊认为本心就是道心,它“终古不易”的长存着,是天地万物等自然界的本源,也是社会人伦赖以建立的根本,“皇极之建、彝伦之叙……是彝是极,根乎人心,而塞于宇宙”(《陆九渊集·杂著·杂说》)。国家的典章制度、伦理纲常是根于人“心”(即道心)的。宇宙万物之“理”也都存于“心”中。这就是陆九渊人心道心为一的基本思想。